大班科学《寻找含有淀粉的食物》
06班教师:李仙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为了让化学实验活动成为幼儿科学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尝试让化学小实验走进幼儿,将化学小实验变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探索活动,不仅使幼儿自始自终保持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化学小实验的奇妙,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2.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3.学习简单的记录,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米饭、土豆、面粉、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鸡蛋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碘酒、棉签、小喷壶
2.课前用米汤或用面粉调水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
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3,出示有淀粉和碘酒让幼儿观察,教师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或紫黑色)。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淀粉,小朋友进行观察。
(淀粉是白色的,尝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淀粉是滑滑的)
师:小朋友都见过淀粉了,你们知道淀粉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藏在馒头、面条、喝的粥里等。
幼儿用棉签把碘酒擦在手背上观察是什么颜色的?(黄褐色或是茶褐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
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幼预测操作结果并记录
要求:先观察实验用的食物,进行预测,认为会变色的食物,在旁边的预测格子里打“√”,认为不会变色的食物,就在旁边的预测格子里打“×”。
3.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
每位幼儿从所提供的食材中选取5种自己喜欢的食材进行测试,并以小组为单位把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会变色的食物,在旁边验证的格子里打“√”,认为不会变色的食物,就在旁边验证的格子里打“×”。
4.总结测试结果
(1)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测试了哪些食材,其中哪些是含有淀粉成分的,哪些是不含淀粉成分的。
(2)师幼验证测试结果。
教师小结:有的食物会变颜色,有的食物不会变颜色,会变颜色的食物里都含有淀粉,淀粉和碘酒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蓝色(或紫黑色)。
四、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测试的这些食材只是生活中常见食材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很多其他的食物,它们中有含淀粉的也有不含淀粉的,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这个办法测试一下吧。
2.请幼儿利用淀粉画一幅画送给父母。
附记录表:
活动反思:1、活动中幼儿情绪比较激动,教师没有交代清楚方法幼儿就开始操作,使部分幼儿吧碘酒与淀粉混在一起导致实验失败。
2、小结没有及时小结,左后放在了后面才进行小结。
3、幼儿情绪高参与积极,教师在总结的时候有部分幼儿还在操作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解。
4、红薯没有准备因为最近没有卖红薯所以红薯的实验未开展,改为延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