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

千古文章意为高
[摘要]文以意为贵,它制约和限定了文章在选材、布局及语言
上的选择,同时立意又是文章价值的核心体现,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立意的尺度与高下。

由此可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对文章立意的把握。

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如何帮助中学生立好文章的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

[关键词]立意正确真实新颖简约深刻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it limits the choice of paper choice and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language choice, meanwhile, meaning also is the core reflection, whether the paper quality is high will completely decide to meaning size and height. from that we can know the meaning import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elp and guide students grab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aning.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on how to help students grab the meaning and improve the article quality.
key words: meaning; right; real; new; simply; depth
文以意为主,所谓立意,就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也即文章的
中心思想与写作意图。

它犹如文章的大脑,制约和决定了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选择,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把意比喻成一篇
文章的统帅,足见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它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

可是由于学生阅历浅,认识水平有限,在平时的作文中立意不明确,不深刻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意方
面的帮助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提高作文的水平与质量。

一、立意必须要正确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要健康、乐观、积极向上。

一般来说,立意正确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切题要正确,即你所立的意必须要与文章的题目和内容相符,不能所立之意与题目和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通常立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只是相对的,在自由的深处还有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如命题作文的一些限制可能比较直观,但是对于材料式的作文,它在立意上的限制可能就比较隐晦了。

所以在立意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题目,在把握题目所给的信息和内涵后再立意,否则一旦意这个帅错了,就会满盘皆输。

二是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

一般来说,中学阶段作文的立意主要与社会倡导的公德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一致。

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丑、恶,或是表达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等,但决不能表现一些消极厌世的思想情怀。

例如有位学生写《我的爸爸》,他写道自己的爸爸是位常年在贫困地区教书的老师,把一生
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由于山区条件差,结果父亲是英年早逝。

他在歌颂父亲高尚行为与精神的同时却发出了人生短暂,辛苦一生是不值得的,甚至流露出一些厌世的思想。

很明显这样的立意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将意与文章的内容相联系,所以会出现在立意上的偏颇,正如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由此足见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只有把握住了这个“方向盘”,我们的文章才不会成为“乌合之众”。

二、立意要真实而新颖
文学是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而作为文学的形式之一的作文也具有这种功能。

所以作文在立意时,必须要立足于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实情感,才能打动读者。

从古至今,大凡一些经典名篇之所以能够代代相颂,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它们言的都是作者的心声,这些文章不仅是字字珠玑,更是句句含真情。

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恰恰却忽略了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他们在写作时大都是瞎编乱造,例如只要是写好人好事,总会有公交车上让座,帮老奶奶过马路,拾金不昧等这些老掉牙的故事出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假”,是一种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

因为事是假的,所以文章抒写出来的当然是“假情假意”了,因此这种感情是打动不了读者的,相反还会让读者产生厌恶之感。

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平淡,也很琐屑,没有可写之处,更没有可立之意。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
的观点,生活中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乏一双发现闪光点的“火眼精睛”,只要你能拥有这样一双慧眼,你就能在真实的基础上将文章写出新意来。

要想“新瓶装老酒”,使文章不落俗套,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独辟蹊径,敢于标新
生活是一面多面镜,生活在这面多面镜中的每一个人多扮演的角色也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每个人的观察角度和视角不同,所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也是不同的。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写作中,当我们面对平淡无奇的生活无处下笔时,一定要转换角度,从常人的视角之外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去立意,这样才能“言别人未言之意”,从而使你的文章能够脱颖而出,不落窠臼。

比如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就是转换了角度,避开了一般人从正面表现父爱的俗套,而是从常人容易忽视的背面去展现父亲高大的形象和深沉的父爱,所以立意上的高人一筹,终使这篇文章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上歌颂亲情的经典之作。

(二)要有发散性思维,运用想象
学习数学时经常会运用到发散性思维,其实学习语文也同样需要这种思维,尤其是写作立意更需如此,只不过在语文写作中,发散思维换了一种称呼叫做想象。

缺乏想象的作文是死的,是毫无生气的。

所以文章在立意时,不能停留在表层,就事论事,要能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人及物,由事及理,由个别到一般,把隐含的
意义具体化,再结合生活实际来写,这样的文章才能新颖起来,夺人眼球。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曾说过:“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实就是要求在写作立意时,思维要开阔,要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这样才能言人之所不能言,写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人人笔下皆无的情理。

所以大凡高明的作者都会打破单向,一元的思维定势,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显得卓尔不群,飘凌于众人之上。

三、立意要简约而不简单
简而明才称得上“约”,立意简约是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要明确、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无中心或是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的多中心均是立意的大忌。

有的学生在写文章时东拉西扯,拼凑字数,结果往往是节外生枝,影响了全文中心的表达。

比如有个同学在《过年》的习作中写道了过年期间自己所见的一些仍在坚守岗位,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的劳动者们,作者由所见写到了所感,对他们的精神和行为做了高度的赞扬。

如果文章到此收尾的话,可以说立意是很明确的,但是小作者为了体现过年的欢乐祥和的气氛,又写到了家里办年货的忙碌,年夜饭的丰盛,既而又想到了国家的昌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结果是将文章的主题分散,削弱了中心,造成出现多个中心的现象。

由此可见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明确、集中,要能够突出中心,不能太朦胧,否则就会造成文章是“言尽而意未知”。

文章立意简约不代表文章的中心就要流于表层,因为文章立意
贵在高远,,丰厚,深刻,所以在简约的前提下,文章的立意要尽量深刻。

作者要能对所立之意积极开掘生发,由表及里,以寻找文章更深的意蕴。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对文章的意只做横向上的拓宽,而没有在纵向上对其拓深,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本流水帐,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毫无意义。

要想立意深刻,一定要多思考,要结合生活实际,层层深入,透过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

比如在面对生活的一些小事,我们要能将其放大,发散思维,去寻找其中的亮点,实现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相反地,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宽泛的题目时,我们要设法将其转换为具体的事件,实现由一般到个别的具体化。

因此,在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我们要学会见微知著,滴水藏海的立意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发人深省,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综上所述,文章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只要我们在写作立意时能够做到正确、真实、新颖、简约、深刻这几点,就一定能够跨越这个中学生写作中的难关,当然这中间更需要的是不断地练习,只有通过在实际练习中反复的运用,我们才能真正的将写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才能教会学生真正的写出一篇意高旨远的优秀作文,相信这也是诸多中学生对于写作的一个奢望的梦想和愿望,希望这个愿望离他们不再遥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