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PT课件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PT课件
2.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 争取国际支持。
3.为国内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4.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四、课后思考题:
1、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 的广泛认同?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50年代提出,60年代中 断,70年代后恢复延续,从中带给我们怎样的 思考和启示?
-5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材料二、一种莫名的恐惧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 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思考 2:假如你是当时新中国领导人,你观察了 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后,你觉得有哪些形势,可能 有利于我们调整外交政策?
材料三、1949-1953年大事年表
中国大事
3、完成《三维设计》本考点的练习。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和平共处
侵犯
互不干 涉内政
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 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 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 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 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 的经济关系。超越制度和意识形态、 适用于各种类型国家。
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 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 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 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 和丰富。
1、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 见印度代表团时
2、修改:1954年周恩来 1953年12月31日印度代表团来 访问印度、缅甸时, 访,周恩来首次提出五项原则 “平等互惠”改为“平等
互利” 3、完善:1954年10月, 中苏政府联合声明,将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 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4完、整和”平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
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互不干 涉内政
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 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 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 现和平共处。
思考 4: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
平等 互利
(2)特点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
土完整
互不
图:尼赫鲁迎接周恩来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
思考 4: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
土完整
(1)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 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
互不 ②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
20
15
10
1955 亚非会议
建交国数量
5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5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三、突破束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由“一边倒”到和 平共处,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授课人:鹰潭市一中 陈棉生
一、风云变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
思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 ?
材料一、一个奇怪的现象 50—53新建交国家17—0
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
20
15
10 建交国数量
5
0 1949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1979
时间 世界大事
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内与苏
1947 冷战兴起
等17国正式建交 1950《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开始国家经济建设:第一个
194 9
1950—1953朝鲜战 争
1953 斯大林去世
五年计划
195
“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3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是苏
联提出来的口号,也是我们的口号。”——毛泽东
③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 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 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突破束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思考 5: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 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 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 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一、风云变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原因目的 背 景: 1.国际:外交形势严峻;朝鲜战
争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 2.国内:工业化建设需要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
原因目的: 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二、龙象共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思考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思 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