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阳汉画馆实习报告

南阳汉画馆实习报告

2013级艺术采风实习报告民俗风情调研报告摘要:南阳是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地域之一,也是两汉时期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地域之一。

南阳汉画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特征,与南阳汉代名人的出现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外在形式而成为旅游审美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南阳、汉画、服饰前言: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郊,始建于1935年10月,当时的馆舍位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内(今卧龙区广播站后院)。

馆藏汉画像石118块。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葬中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石为底的石刻艺术品,其内容和构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早期。

布局疏朗,内容单调,多以门庭楼阁为主;中期作品内容丰富,题材繁多,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并注意到了对空间的修饰;到了晚期,构图就逐渐趋于简单的图案画了一汉画的艺术风格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

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

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

(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

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二画馆的汉画布局南阳汉画馆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博物馆,她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始建于1935年10月,馆藏汉画像石118块。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葬中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石为底的石刻艺术品,其内容和构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早期。

布局疏朗,内容单调,多以门闷楼阁为主;中期作品内容丰富,题材繁多,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并注意到了对空间的修饰;到了晚期,构图就逐渐趋于简单的图案画了。

它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汉代是我国天文科学高度发展时期。

先民们已掌握了五大行星在内的星宿的视觉运动规律,对日食、月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已很详细,并初步认识了各种天象所产生的原因。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汉代科学家张衡在制成“浑天仪”后,经过测试,浑天仪所显示的天象与实际观察完全相符,从而证实了汉代人对天文观测的高超水平。

第二,汉代艺术是融合了杂技、幻术、角抵等多种技艺的综合性艺术。

它生动体现了气势雄浑包罗万象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国表演艺术史上的创举。

第三,贵族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座画像石墓的产生,要经过石料的采制,运输雕刻到建成墓室,每个环节的要求都很高,费工费时又费财,因此,一般平民百姓是没有能力修造这样的冥宅大墓的。

第四,玄妙汪洋的神话世界感受了汉画馆的各种艺术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玄妙汪洋的神话世界。

这里不仅有东王公、西王母、伏轰女蜗两对主神,更有风伯雷公、河怕、门神等等,在神抵族系里,他们地位显赫,禀天受命,各尽其职。

我国最早的门神:神茶和郁垒。

传说这兄弟二人居住在万鬼聚集的度朔山上的大桃树下。

其主要职责是把守桃树下的鬼门关,如果有鬼外出做了坏事,他们就毫不客气地给以惩处。

因此汉代人为了祈求平安,在每年的春节时候用桃符刻画神茶和郁垒的形象驱鬼避邪。

后来,这种桃符逐渐演化为一年一度的春联,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桃符春联本一家”。

在南阳汉画中,车骑出行图大量涌现,图中车辆大多是战车,驾车驭马之人及侍卫多佩带武器,怒马飞车,滚滚向前,洋溢着尚武之风。

这里的尚武之风与汉光武帝刘秀曾起兵南阳,削平天下有着很大的关系。

民间流传的二十八宿,就是帮助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个南阳籍的谋士将领。

《剑桥中国史》中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建立东汉政权的胜利,实际上是南阳这个政治军事集团的胜利。

”东汉时期,帝国的军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南阳人手里,大司马这一军权职务由南阳人刘隆担任长达19年。

刘秀这个政治军事集团马上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和南阳人对东汉军事权的控制,让尚武的意识渗透在南阳的风俗中,大量出土的南阳汉画车骑出行图就是这一意识的具体体现。

天文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的比例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其他地域是罕见的。

天文画像石的大量出土,说明早在汉代,南阳的先民们就开始观察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对一些天文现象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南阳汉画中的彗星图和日月合璧图,已经近似科学地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规律和日食现象。

被《汉书》和《后汉书》记载的南阳名人中,很多都是通星象,知天文的。

汉末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躬耕南阳时,也研习天文,至今卧龙岗上还有其观星台遗址。

汉代南阳人研习天文的习惯,使这一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经验,汉代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张衡也就注定在南阳这个地方出现了。

在南阳出土的众多画像石中,仅有一块是带有墓志铭的——许阿瞿墓志画像石。

从画面上看,许阿瞿生前的生活非常快乐,可以推测他的家庭非常富足,但从墓志铭上可以得知,五岁的许阿瞿在东汉建宁年间,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为什么殷实的家庭挽救不了幼小的生命呢?原来,在东汉末年,一场大瘟疫持续了好长时间,这场瘟疫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许阿瞿应该是在这场瘟疫中夭折的。

国危出良相,病急求良医。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关心人间疾苦的南阳人张仲景,怀着一颗慈悲济世之心,精研医理,著成《伤寒杂病论》。

许阿瞿墓志画像所反映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说了医圣出现的历史背景。

三南阳汉画内容汉代的画像石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很多专家、学者已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阐述。

作为学生的我不揣学识浅陋,仅从汉画中的历史故事的分类、内涵、艺术风格以及汉画故事与儒学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粗浅探讨。

3.1汉画故事解析故事汉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故事内容大多为圣贤、豪杰、贤妻、良母、贤子等,可分为忠君图、孝子图、刺客图、贞妇图等。

表现忠君思想的画面有:周公辅成王图、完璧归赵图、伍子胥画像、二桃杀三士等,汉画中这些表现忠的内容是教育人们要像周公、蔺相如、伍子胥、晏婴等人那样忠心耿耿,保卫刘汉天下,不惜代价,为主人效劳,直至献出生命。

表现孝子思想的画面有:丁兰供木人、老莱子娱亲、闵子骞失棰、邢渠哺父、韩伯榆受笞、董永卖身侍父等。

贞妇图有贞妇、贤妇、七女为父报仇等。

3.2汉画故事彰显了儒家思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驾驭人民的主要思想工具。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们,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极力神化专制皇权,认为人君受命于天,是代表天的意志统治黎民,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还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建立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观念。

儒生们极力鼓吹天人感应,鼓吹“五常”,使人相信君权神授,相信儒家宣扬的仁、义、礼、智、信是天的意志,从而让人民俯首帖耳地听命于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

四汉画故事体现了汉代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汉代的绘画、雕塑艺术发展很快,产生了许多名家、名匠,如《西京杂记》所说:杜陵毛延寿善画人物,新丰刘白、龚宽、安陵陈敞善画牛马飞鸟,下杜阳望善于作画、布色,樊育亦善布色,这些人都是汉元帝时期的著名画家。

至于文献记载的赵歧、刘褒、蔡邕、张衡、刘旦、杨鲁等画官,尚不能称为士大夫专业画家。

汉代还有许多名匠,如乐浪汉墓出土的漆器上,附有纪年和画工名字,如画工长、画工广、画工文、画工丰、画工定、画工恭、画工壶、画工敖、画工潭等。

五汉画的历史意义南阳汉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风貌。

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反映出的风俗观念受到了当时南阳名人的影响。

同时,汉代南阳名人的出现,受到当时南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都在南阳汉画中体现了出来。

六结语首先,感谢郭老师,王老师带队实习采风。

谢谢您们对我们的照顾和包容。

这次采风收获了知识,心情也快乐。

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通过这次对景、对人的考察以及艺术的实践感悟深刻,把生活与创意结合,积累学问,提高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每一张画幅都充满生命力。

在采风中不仅增长了同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锻炼了体能,开拓了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把生活中的素材升华为艺术创作,使作品从源于生活,同时也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此次写生,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认知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收获就会不同。

五天的外出时间很快就到期了,我感触颇多。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今后我们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美的感觉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新的认识,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再次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教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