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痕迹在一起抢劫杀人案中的运用
犯罪心理痕迹在一起抢劫杀人案中的运用
政法行政
科教文汇
7.具备独居条件。金母于去年 7 月谈了一个男友, 正常 时间到男友处居住, 不在船上住宿, 具备密谋策划、 准备作案 工具的空间条件; 8.符合近距离作案的心理特征: 其居家船与现场相距不 到 1 公里, 即使从摩托车丢弃点迂回到船上, 也不过 3 公里 的路程, 这与作案人利用摩托车急于逃离现场, 而又因摩托 车故障将摩托车丢弃的心理特征相符; 9.熟悉厂内环境及受害人生活习惯的心理特征: 金是该 厂的驾驶员, 平时经常跟随受害人外出, 对受害人的经济情 况、 用钱放钱的习惯清楚, 特别是节前有大量的现金进出, 这 容易诱发金阿鸿作案。 (二) 有反常的心理特征 1.金在案发后一直没有到厂里看过, 询问金为什么一直 不到厂看望, 金开始狡辨说不知道, 后称听人说过, 但不相信 发生了案件, 有做贼心虚的心理反映; 2.侦查人员在排查时, 金在排查表时间证明人一栏中填 写的其母马桂英, 而在侦察员找其谈话时开始仍是其母马桂 英, 但在侦查员进一步追问后, 却改口说是其朋友李某; 3. 李、 金二人谈话中反映的活动情况如出一辙, 有订立 攻守同盟的心理反映; 4. 李、 任两部手机案发 14 日前的通信记录: 已拨电话、 已接电话、 短信内容均被删除, 只留有 14 日、 日的记录; 15 5.任、 李均称相互之间关系一般, 金、 只是见面打个招呼, 尤其是任讲对李没好感, 李经常跟他借钱不还, 表现了典型 的欲盖弥彰的心理特征; 6. 任在谈话结束后, 在室内双脚反复起跳, 有一种不自 觉的反常的放松心态。 虽然在外围的调查、 走访、 核查中, 未曾发现有价值的线 索, 但是结合以上心理痕迹的综合分析比较, 侦查人员果断 确定金、 任三人有作案的重大嫌疑, 李、 决定对金、 任三人 李、 进行重点审查, 并制定了加大心理压力的审查策略。 选择对 心理防线相对脆弱的任重点突破后, 虚张声势给其一种公安 机关已掌握确凿证据的错觉, 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 三人很 快就缴械投降, 交代全部犯罪事实。 三、 结语 从心理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讲, 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 主要是运用“心理活动产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较多地依 赖于人的主观认识能力,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犯罪现场 的心理痕迹是犯罪人心理活动由外部行为形成的结果, 但是 这些痕迹个体不能代表变化的心理过程, 不能反映持续的心 理现象, 同时也不能印证完整的犯罪行为。 因此只有结合现 场的有形痕迹在多个痕迹个体上展开联想, 才能对心理活动 和外部行为的认识接近原有的状态和形式。根据现场痕迹 的不同性质和特点, 在分析单个痕迹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对各个现场痕迹的各种逻辑性与合理性的认识, 将犯罪 人实施犯罪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正确地再现出来。总之在侦 查过程中, 应做到: 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综合分析, 心理分析 方法与侦查策略方法、 侦查技术方法综合运用, 以更好地发 挥侦查的整体效应。
科教文汇
政法行政
犯罪心理痕迹在一起抢劫杀人案中的运用
□ 沈爱东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 [2]盐城市公安局 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实施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 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在现场的动作、 语言、 侵害对象、 部位、 损失物品、 痕迹物证, 所隐含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或被害人、 事主、 知情人、 证人记忆中的表象或信息, 是犯罪嫌疑 人固定、 典型心理特点的外在流露和间接表现。它是现场勘查中无法直接观察, 也不能提取的一种抽象痕迹。却往往全面或部分地 折射出犯罪分子的个性心理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的侦破, 阐述侦查部门如何运用犯罪画像的理论, 准确地刻 画犯罪心理, 指导侦破实践。 关键词 心理痕迹 中图分类号: D917 侦查 运用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7894 2006) ( 06-159-02
(二) 作案动机非法获取钱财 从犯罪过程看: 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 1. 直 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 受害人的伤情位置: 2. 在左肩腋后四 刀, 其中一刀深达心脏, 而非在其头部、 胸部、 颈部等人体致 命部位, 尤其是林在拿钱时, 电话机与钱包在一处, 分析作案 人误以为林要拿电话报警, 只砍了受害人手背一刀, 没有进 一步实施伤害; 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 3. 作案 人没有对其加害。 心理分析: 作案人带工具主要是以制服受害人、 加大受 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的, 受害人的死亡不是 其目的, 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三) 作案人思维不够成熟, 年龄不大 一是从正常的犯罪心理分析, 作案人应选择在春节前作 案, 此时厂方或是社会人员是用钱的高峰期, 而在节后, 用钱 量途径相对少, 获取大量钱财的机会减少 [心理分析: 与成年 人的思维有差距] 。 二是在现场室内的两名作案人的动作带 有明显的慌张痕迹: 作案时本不应致人死亡, a: 确因慌张用 刀乱刺, 刺中并深达受害人的心脏; 受害人林某是在其丈 b: 夫蒋某叫其拿钱给作案人时被砍的,因钱包与电话机在一 起, 作案人因心理高度紧张, 误以为受害人拿电话报警, 而进 一步砍伤林某的; 三是成熟或有经验的作案人进入现场后应 先切断通信工具, 但作案人是在作案时临时动意, 切断通信 联系: 砍电话线、 摔手机。 作案时虽略显慌张, 但心理反应还 [ 略算显沉稳。心理分析: 作案人不像已婚的成年人, 对社会、 家庭的了解不够, 反映出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性, 年龄相对 偏轻。 (四) 侦查范围应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 作案人中至少一人熟悉蒋家的情况。从现场犯罪实施 情况看: 1.作案人现场上的蒙面, 作案时尽可能少说话 (只有 其中一人说了三句话) 变着嗓子说话, 、 其中一个作案人进入 [ 室内立即退守到门外, 一直到作案结束都未再进入现场。心 理分析: 我是本地人, 你可能认识我或将来某个时候有可能
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活动是内在的、 隐蔽的, 受其犯罪心 理活动支配的犯罪行为及其所赞成的结果是外在的、暴露 的。心理学理论认为“有储内, 必有储外” 。犯罪人心理活 动特点必然在犯罪行为中暴露出来,表现在客观存在的物 质痕迹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着,它来 源于现实, 同时对现实行为有反作用, 当它作用于现实活动 中时, 无论怎样伪装, 总会以一定的形式留下一定的痕迹。 它能表示物质痕迹的关键内容,帮助人们寻找那些消失在 时间和空间的事物和现象, 提示犯罪行为的发生, 发展和变 化的过程。 2005 年 2 月 14 日凌晨, 苏北某市化学试剂厂经营业主 蒋某夫妇遭到 3 名犯罪嫌疑人持刀蒙面抢劫, 厂长蒋某被捆 绑, 妻子林某被砍死, 现场被劫现金 5000 余元及手机、 小灵 通、 金银首饰等物品。 从案件现场看犯罪嫌疑人对作案有过 精心策划, 事先设计逃跑路线, 依靠常规侦察手段, 运用老经 验、 老办法、 老的思维方式, 在未获取有价值有形痕迹的前提 下, 短期内是难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而在该案的侦破中, 侦 查人员拓宽侦查思维, 运用心理痕迹、 心理画像这一崭新的 侦查手段, 准确刻画作案人的心理特征, 划定侦查范围、 明确侦查方向、 运用心理痕迹的特征圈定犯罪嫌疑人, 成功 地破获了这起抢劫杀人案。 一、 心理痕迹画像 (一) 实施作案的针对性很强 1. 从该厂的工厂环境以及所处的位置看, 该厂的厂房并 不算好, 环境一般, 有好几个厂的厂房都比该厂气派; 2.蒋在 该集镇不是很有钱的老板, 名气不大, 该镇比他有钱的老板 是较多的; 一般的厂区都安排有值班值宿的人员, 3. 还有个 别厂的工厂在加班, 也有的老板一家住厂区的; 进口在厂 4. 区东侧的隐蔽处, 如对该厂的情况不熟悉或是外来流窜人员 来厂作案按常理不应选择此处作为进出口, 从该处进口比较 困难, 特别是前几天连续下雨, 田间路泥泞难走。 心理分析: 应是事前选择了明确目标。
认出我]2.作案人未带交通工具, 将停放在厂区东北角厂房内 的摩托车开走, 该车原停放在距厂进口 50 米处的厂房内。 分析作案人如急于逃离现场应事先准备交通工具, 而且现场 周围是厂区, 还有部分居民住宅, 如没有交通工具难以快速 逃离现场, 被现场抓获的危险较大。[心理分析: 作案人事前 可能知道厂区内有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能让其快速逃离] 3.宿 舍内的翻动不大。 一个细节, 两受害人睡觉脱放在沙发上的 外衣未被翻动, 而南边办公桌中间抽屉被撬开, 保险柜被打 开, 受害人林素芹正常用放钱的包被带走, 据了解厂内熟悉 的人都知道受害人平时习惯身上衣服口袋内不放钱, 而按一 般人的心理分析, 其衣服口袋内应该有钱, 尤其是案发在春 节期间, 事实上这次蒋的口袋内有 2000 余元现金未被拿走。 作案目的是钱, 正常作案人应翻动外衣口袋。[心理分析: 作 案人有可能了解受害人的用、 放钱习惯] 二、 结合犯罪心理特征锁定犯罪嫌疑人 综合对犯罪心理痕迹、 心理画像、 心理特征的分析, 结合 案件的实际情况, 列出排查条件: 结伙, 经常在一起活动的人 员; 有劣迹的人员, 重点是具有侵财、 持械斗殴等暴力性行为 的人员; 曾有过类似作案手段的人员; 与该厂及受害人的居 住地、 生活地、 生意上有来往的人员; 案发后有反常情况的人 员: 言行、 衣着、 体貌、 情绪以及平时经常在一起玩, 案发后不 接触的人员; 体貌特征、 年龄相符的人员。 通过排摸, 发现原 该厂驾驶员金某具有上述诸特征, 经外围拓展调查, 确定其 与李某、 任某有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 经与犯罪现场综合分 析比较, 心理特征与现场反映的心理痕迹基本一致。 (一) 三人具备结伙作案条件的印证 1.身高体态特征与受害人反映及其现场足迹分析相符, 特别是在案发前三天, 任某与李某两部手机互相通话、 发短 信, 联系频繁; 2. 少年时经历坎坷, 有劣迹, 具有典型的情感错位和反 社会、 反人格心理特征, 尤其是金某其父早年去世, 缺少父 爱, 丧父后, 其母经常被人欺侮, 在邻近乡镇有住房却不能回 去住。金、 任三人行为不良, 李、 在小学、 初中时均曾被学校 处分; 3.具有典型的暴力倾向, 金少年时就有以武服人的心态, 曾在武术学校学习武术一年。 李某曾经与其哥哥吵架时, 用 菜刀将其哥哥的大腿砍伤。 任某有一次与邻居吵架时, 曾用 刀追杀邻居; 4.个性嗜好: 喜欢看武侠小说或武打片、 警匪片; 5.有相似的作案经历: 年金曾经模仿蝙蝠侠夜间蒙面 95 拦截路人, 蒙面时用黑色丝袜, 只露两只眼睛在外, 这与现场 上受害人反映的只露两只眼睛蒙面特征一致, 是其典型的固 定心理特征的反映; 6. 经济窘迫, 急需用钱。当地一般男女在 20 岁左右就 谈婚论嫁, 而金某 27 岁, 与女友同居, 并准备春节后结婚, 但 至今无住房, 仍与其母住在船上, 春节前女友单独回老家, 并 把仅有的一部手机带走。 李某也已经 29 岁, 至今未成家, 节 前因经济问题与其父母吵架而未回家过年。任某 21 岁, 住 的是三间低矮平房, 与当地的一般经济状况相比, 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