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篇(精)
[原文] 病历节不可屈伸, 疼痛,乌头汤主之。(10)
[提要] 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的证治
病机:寒湿痹阻关节,经脉气血不畅 症状:关节剧烈疼痛,不能屈伸 治则:温经祛寒,除湿止痛 方剂: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 甘草、川乌)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鉴别
中风历节病小结
复习思考题
⒈何谓中风?其病因病机及主症是什 么? ⒉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有何不同 表现?四者有何内在联系? ⒊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同治历节, 二者有何异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气血不足,外感风邪 脉证:半身不遂,脉微而数 中风与痹证的鉴别:中风为半身不 遂,痹证为但臂不遂(某一侧肢臂 不遂)
二、历节
病因、病机 证治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 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 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 历节。(4)
[提要] 本条论述的历节病机
病机:肝肾不足,寒湿内侵,痹阻关 节
[原文] 少阴脉浮而弱, 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 相搏,即疼痛如掣 。(6)
[提要] 本条论述历节的病机
病机:阴血不足,外感风邪,痹 阻关节
[原文] 盛人脉涩小,短气, 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 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7)
[提要] 本条论述历节的病机
病机:阳虚湿盛,外感风邪,痹阻 关节
[原文] 诸肢节疼痛,身 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 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 之。(8)
[提要] 本条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病机:风湿痹阻关节,日久化热伤阴 症状:遍历关节疼痛、足部肿大、身 体消瘦、头眩、短气、恶心呕吐 治则:祛风除湿,滋阴清热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 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 风、附子)
中风历节病篇
本篇论述中风与历节病的辨证论治。 由于这两种病都属于广义风病的范 畴,故合为一篇讨论。
中风——是以口眼喎斜、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 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因正气亏 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 历节——是以疼痛遍历关节,痛势 剧烈,日久可致骨节变形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疾病。除正气亏虚为发病 条件外,尚与感受风邪有较密切关 系。
一、中风 成因与辨证 脉证与鉴别
[原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 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 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 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引邪,喎僻 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 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 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2)
[提要] 本条论述中风的病因、 病机和脉证
病因:正气不足,又外感风寒 病机:病邪痹阻经络 症状:邪气痹阻络脉则见肌肤不仁; 邪气痹阻经脉则见肢体沉重,半身不 遂;邪气内陷于腑则见昏迷不省人事; 邪气内陷于脏,又增语言不利,口吐 涎水等症。
[原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 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 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1)
[提要] 本条论述中风病的脉证 及中风与痹症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