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离辐射防护与监测..

电离辐射防护与监测..






二、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 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 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 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 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
辐射类型 X 射线、γ 射线、ß- 射线 快中子或质子 α 射线 Q值 1 10 20


六、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

(1)基本原则:放射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 个人剂量控制 化。 (2)剂量限值:国家标准。专业工作人员允许剂量 > 公众允许剂量 10 倍。 (3)基本措施:缩短接触时间、增大操作距离、设置 屏蔽、分级管 理(根据用量、射线性质推算强度)、工作场所合理布局(分区、建 材、通风)。 (4)污染的处理 (5)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岗证,健康管理(就业前、 年检)、培训 (常识、操作)。 (6)防护监测:个人剂量、工作场所、应急、外环境。

五、常用的辐射单位 Nhomakorabea1. 照射量(exposure dose)及其单位: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所吸 收的辐射(电荷)量;单位:伦琴(R)

2.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及其单位: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所 吸收的辐射能量。
单位:戈瑞(Gy)1 Gy = 1 J/kg 旧单位:拉德(rad)1 rad = 0.01 Gy 照射量x与吸收剂量d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辐射量。照射量只能作为x 或γ 射线辐射场的量度,描述电离辐射在空气中的电离本领;而吸收 剂量则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反映被照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 程度。


射线种类 穿透力
α 射线 弱
ß - 射线 中
γ 强
射线
照射
防护措施
内照射为主
纸即可 塑料、石蜡
外照射为主
重金属(常用铅)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 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 称为放射工作人员。与放射有关的职业有: 核工业系 统的和原料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核燃料及反 应堆的生产、使用及研究;农业的照射培育新品种, 蔬菜水果保险,粮食贮存;医药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 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 等;工业部门的各种加速器、射线发生器及电子显微 镜、电子速焊机、彩电显像管、高压电子管等。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 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 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四、辐射来源

天然辐射 人类主要接收来自于自然界的天然辐射。它来源于太阳,宇宙射线和 在地壳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从地下溢出的氡是自然界辐射的另一种 重要来源。从太空来的宇宙射线包括能量化的光量子,电子,γ 射线 和X射线。在地壳中发现的主要放射性核素有铀,钍和钋,及其他放射 性物质。它们释放出α ,β 或γ 射线。 人造辐射 辐射广泛用于医学,工业等领域。人造辐射主要用于:医用设备( 例 如医学及影像设备);研究及教学机构;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 铀矿以及核燃料厂。诸如上述设施必将产生放射性废物,其中一些向 环境中泄漏出一定剂量的辐射。放射性材料也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的消 费,如夜光手表,釉料陶瓷,人造假牙,烟雾探测器等。


二、工作原理

α 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α 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也带来一定破坏处, 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 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β 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 射线小得多,但穿透 本领比α 射线大,但与X、γ 射线比β 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 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 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 他们统称为光子。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对于同种类、同能量的射线和同一种被照物质来说,吸收剂量是与照 射量成正比的。

3. 剂量当量(equivalent dose) 相同的吸收剂量未 必产生同样程度的生物效应,因为生物效应受到辐射类型、 剂量与剂量率大小、照射条件、生物种类和个体生理差异 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辐射引起的有害效应, 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一些系数,当吸收剂量乘上这些修正 系数后 ,就可以用同一尺度来比较不同类型辐射照射所 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产生机率。 把乘上了适当的修正系数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当量剂量。修 正系数又称品质因子。当量剂量只限于防护中应用。 品质因子Q
电离辐射防护与监测
电离辐射概论
一、基本概念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 子有α 粒子,β 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 射线.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 式)。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ionize)出至少一个电 子。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 带电粒子有α 粒子、β 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 γ 射线。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 电离(ionize)出至少一个电子。反之,非电离辐射则不行。电离能 力,决定于射线(粒子或波)所带的能量,而不是射线的数量。如果 射线没有带有足够电离能量的话,大量的射线并不能够导致电离。
三、危害和防护

一、电离辐射的危害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 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 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 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 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 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 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 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