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03-c-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化实用方法
03-c-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化实用方法
C1——路段运载能力
包括换
R——公交车额定载客量(单乘乘客
节车:72人/辆,铰接车:129
人/辆)
r——公交车辆满载率(高峰小 时取0.85)
N1——只设一个同名站点的设 计停靠能力(单节车:110量/h, 铰接车:75辆/h)
i——同名站点的个数(i<=3)
Ki——同名站点的利用系数 (i=1时,Ki=1.0;i=2时, Ki=0.8;i=3时,Ki=0.7)
每一OD点对的留剩量取它在该线路上各断面留剩量的最大值:
Ti1j max Ti[1jkl] 被该线路运送的OD量: Ti2j Tij Ti1j
17/27
AF+ AJ+AL+ AD=116
5
1171 1165
A1
2
3
G
4
5
H
6B
7
8
9
10
11
12
Vkl +Qkl〈 C2
1171 1165
K
LE
城市常规公交网络布局优 化实用方法
——“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法
1/27
“逐条布设、优化成网”法的流 程
确定优化目标、分析约束条件
选定拟设线路的起终点集 线网优化
线路客流预测 线路及断面流量检测
确定最大直达乘客量 线路起终点对 按最短路布设直达 乘客量最大的线路 复线系数修正 线路约束条件修正
目标实现?
831
E0
614 482 807 0
11/27
Step3:优先线路的布设
计算各备选线路的 最大直达乘客量 Zij+Zji值,
确定最大值 [Zij+Zji]max,
取该最大直达乘客 量所对应的备选线 路为公交网络中的 线路,在线网中按 其最短路线布设该 路线。
D区号 A
B
C
D
E
O区号
A0
646 825 1825 0
1328 1328
F 13
14
15
16
1342 1342
J
I
17
18
各OD量的 留剩量均 为零,该 线路上的 OD量全部
1260 1288
C 19
20 AJ+AL+KA D+FJ+FL
1260 1213
1213
21
22
23
24 D
1288
L 1245
1245
由该线路 运走。
+FD=134 2
Vkl=0
B-D
6-12-18-24
B-E
6-5-4-3-2-8
C 824 1801 81 941 473 D 1794 799 929 34 831 E 347 614 482 807 38
C-D
19-20-21-22-23-24
C-E
19-20-14-8
D-E
24-18-12-11-10-9-8
9/27
A-D的直达乘客量:O点、D点均在该线路上的OD量之和。
B 651 0
1775 801 603
C 824 1801 0
941 473
D 1794 799 929 0
831
E0
614 482 807 0
ZAD+ZDA=3619,最大直达乘客量 取A D、D A为公交线路 其最短路线: 1-7-13-14-15-21-22-23-24
12/27
第一条线路:
一个起终点站的运载能力:
C od 60 R r/t(ik0)
Cod——一个起终点运载能力 R——公交车额定载客量,铰接车: 129人,单节车:72人
r——高峰小时满载率 取=0.85
ti——高峰小时发车间隔
k0——线路上最大断面流量与起点 站站前断面或终点站站后断面的流 量之比,k0=1.5-2.5 据调查,南京现状k0为1.93.
13/27
Step4:乘客O-D量矩阵修正
原OD量矩阵中减去已布设线路运送的OD量: • 将O点、D点均在该线路上的OD量全部分配在该线路上 • 计算每一断面的总流量(包括已存在的流量)及每一断面的运载
能力 若每一断面的运载能力均大于断面流量,则起终点均在该线路上 的OD量全部被该线路运送,从OD矩阵中减去各OD量 若某些断面的运载能力小于断面总流量,则该线路只能运送部分 OD量,需先计算OD量留剩量,然后从原OD矩阵中减去被运送 部分的乘客OD量。
由OD表可知,交通区ABCDE需设置起终点站,且D区需设2个 起终点站,即拟设公交网络有6条单向线,组成3条双向线路。
8/27
Step1:确定备选线路的最佳走向及直达乘客量
起终点之间 的最佳配对
起终点之间配对后的 直达乘客量Zij
线路走向
最短路
用Dijkstra法确定各备选线起终点间的最短线路 备选线路直达乘客量矩阵Zij
1260 1288
C 19
20 AJ+AL+KA D+FJ+FL +FD=134
2
1260 1213
1213
21
22
23
24 D
1288
L 1245
1245
总断面流量= Vkl +Qkl
Vkl=0
AL+AD+FL+FD+JL+JD=1288
15/27
断面流量
﹥ ?﹤ 断面运载能力
C 1 R * rN * 1 * i* K i *不换乘比 C 2 R * r* N 1 * i* K i* B w
AL+AD+FL+FD+JL+JD=1288
18/27
乘客OD矩阵的修正: 原OD量矩阵中减去已布设线路运送的OD量:
DA BC DE F GH I J KL ∑
O
A 81 347 501 0 347 0 39 112 31 0 23 0 2646
B 357 32 491 801 377 108 51 67 39 80 28 77 2508
A
130 1
70 2
113
32
3
4
5 50 6 B
44
43 G 43
43
H 43 41
119
70
113
23
54
7
8
9
10
11
12
A-F 201 A-J 142
30 29 E 29
29 29
I 26
A-L 59 A-D 763
F
13
110
70
14
27 26
123 15
26 J
38
69
16
17
18
26
26 31
F-J 81 F-L 56 F-D 241 J-L 41
﹢ C 19
108
77
20
K
120 21
34 22
L
23 70 24 D
J-D 128 L-D 113
1825
10/27
Step2:直达乘客量矩阵的修正
(1)线路长度限制修正
经过上述修正后,得直达乘客量矩阵如下
最短限制距离为5km, 最长限制距离为11.25km (中小城市),15km(大城 市)。
6/27
南京市某城区交通分区与道路网络示意图
A
130 1
70 2
113
32
3
4
44
43 G 43
43
H
119
70
113
23
7
8
9
10
5 50 6 B
43 41
54
11
12
30 29 E 29
29 29
I 26
F
13
110
70
14
27 26
C 19
108
77
20
K
123 15
26 J
120 21
38 16
提出规划线网实施计划
2/27
线网优化的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评价指标体系:
方便
到达步行时间/距离 直达率/换乘系数
迅速
线 网 评 价
广泛
非直线系数 单程行程时间
运行速度
路网/站点密度 道路网覆盖率 路线重复率 路线密集度
高效
满载率 路线效率
线网优化目标:
尽量组织直达运输,使全服 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5/27
确定起终点站个数:
一个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
C0 B60/ti
C0——一个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 ti——高峰小时发车间隔,2-5min; B——高峰小时平均每车从中间站点 搭载的乘客数。
交通区i的总发生量(或吸引量)Ti〉 该交通区中间站点的运载能力,设起 终点站 △Ti=Ti-Ci 当(K-0.5)Cod〈 △Ti〈= (K+0.5)Cod 时,该交通区需设K个起终点站
14/27
AF+ AJ+AL+ AD=116
5 A1
流量分配及断面流量的确定
2
3
4
5
6B
1171 1165
G
H
Vkl——断面 [k,l]上已
7
8
9
10
11
12
存在的乘客
1171 1165
K
LE
1328 1328
F 13
14
15
16
1342 1342
J
I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