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需要迈几道坎

中国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需要迈几道坎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制造业是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要从制造业大国进一步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要对现有的制造业进行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

我们要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字:制造业全面发展优化升级
20世纪80年代,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

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 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型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

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2790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2000亿美元。

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在此期间的制造业增加值从1330亿美元增加到1923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78%增加到18.85%。

中国制造也经历了一个在规模上赶超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与法英两国相当。

但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较快,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超过德国、美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固,2010年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然而,以中国为例,要想从制造业大国进而成为制造业强国,还必需要迈过几道坎。

一、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所以要投资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要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能总是依赖人工,那样毕竟速度上是跟不上的,还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作业的标准化,减少搬运的浪费;另外,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强化训练与培养相关的高级人才,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及保证整个生产线流程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失败的成本。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由世界加工基地转变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

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要求。

我们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要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化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同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树立品牌
品牌是一种“信号标准”。

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

品牌的背后就是一个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企业。

然而在国外,定价权并不在自己手里,例如,顶级品牌Hugo Boss的衬衣,在美国纽约第54大街的售价高达120美元,但其中有60%的利润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制造商拿到的只有区区10%,没有自主定价权,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都无法成功树立品牌,只能沦为贴牌制造商。

因此树立品牌效应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当然,一个国家要想从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要依据自国的国情做出调整,但是要改变这种困局大致都是先有改变、创新的决心,再来就是培养相关的人才,提高产率,最后要形成自主的品牌,让全世界都不能小觑。

第一道坎就是国际标准。

“就像奥运会一样,必须取得参赛资格才能上场。

”龙永图说,现在欧美国家就是以中国制造不符合国际标准为借口,设立贸易技术壁垒。

据商务部统计,仅2002年国内企业受技术壁垒影响的外贸损失就达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

事实上,国际标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据悉,目前中国企业破解国际贸易壁垒时大致有三类手段:一是绕开,即证明进口国标准不能覆盖自己的产品,比较被动;二是积极应诉,但成本较高;三是临时投入巨资达标,风险很大。

龙永图告诉记者,现在又出现了第四种手段,比如温州的鞋企康奈集团,就与世界鞋类认证专业机构SATRA合作,全面参与制定鞋业国际标准,这是破解技术壁垒的主动出击战术。

掌控国际定价权
“中国像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占有一半以上的全球产量,但海外定价权却不在自己手里,权利交给了国外经销商,这是大忌。

”龙永图告诉记者,定价权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迈的第二道坎。

他举例说,顶级品牌Hugo Boss的衬衣,在美国纽约第54大街的售价高达120美元,但其中有60%的利润给了销售渠道商,30%归了品牌商,制造商拿到的只有区区10%,没有自主定价权,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都无法成功树立品牌,只能沦为贴牌制造商。

“实际上,中国企业只要团结起来,以强大的市场份额夺回定价权,并不难。

”龙永图说。

人民币升值后要多进口
龙永图还提醒中国企业,打入国际市场不能光靠出口,还要多进口,尤其是面临人民币升值后,这是一大转变。

“以前,国外企业都懂得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再加工成成品,而中国企业多以出口为载体,但现在要改变了。


他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后,中国企业要学会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专利等技术,使自己的产品更快实现飞跃,这是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一大战略。

“以前,国外企业都从中国进口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再加工成成品,而中国企业多以出口为载体,但现在要改变了。

人民币升值后,中国企业要学会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专利等技术,使自己的产品更快实现飞跃,这是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一大战略。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