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颈肩腰腿痛-课件(PPT演示)
颈肩腰腿痛-课件(PPT演示)
脊髓型颈椎病
发病率 病因
慢性椎间盘退变,突出 椎体后缘骨赘 后纵韧带钙化 黄韧带肥厚
10%~15%
脊髓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早期前方受压,表现为侧束、锥体束损害
首先行走、持物不稳,步态异常,踩棉感
肢体乏力,痉挛
肢体麻木 精细动作能力丧失(clumsy numb hands)
放射学检查
在无症状的人群中, 50%以上可见到颈椎X片的退变
退变≠颈椎病
放射学检查
X线平片
颈椎生理曲度丢失,甚至后凸畸形 椎间隙狭窄 椎体前/后缘骨赘形成 终板硬化带 颈椎半脱位,序列不齐 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
放射学检查
CT 直视骨性结构最好的方法
单独CT 不能鉴别神经和软组织结构
MRI
评价颈椎最常用,最先进的检查手段 优点:
可观察椎体、椎间盘、蛛网膜下腔、神经根和脊髓 通过不同技术条件,观察不同结构 无创
椎间盘突出、骨 赘形成
脊髓、神经 根受压
颈椎病
诊断
临床表现 放射学上检查与临床相一致
诊断不能单凭放射学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肩周炎、腕管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周围神经卡压
解剖生理特点 矢状面
解剖生理特点
横断面
各种退变发生时,椎管有效容积(储备空间)减少
解剖生理特点
颈椎活动灵活
头部屈伸:寰枕关节 头部旋转:寰枢关节 颈部屈伸:下颈段
神经结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三个生理膨大:左右径 >前后 径, 容易压迫 颈1-4神经前支组成颈丛 颈5-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臂丛
经皮髓核切吸术
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症:
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 马尾综合征 神经功能进行损害 非手术治疗3月以上无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
积累伤力引起 长期坐位工作者应注意桌椅高度 腰背肌训练 屈髋、屈膝下蹲取物
颈肩痛
解剖生理特点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组成
C1-2, 上颈椎
跟腱反射无异常
临床表现
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
感觉异常
S1 皮节, 小腿后方,外踝 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肌无力
趾和足跖屈力减弱
小腿后群肌肉萎缩
跟腱反射减弱
特殊检查
X线平片:椎间隙高度下降,但诊断价值有限 X线造影:准确但有创 B型超声:无创,受体型及诊断水平影响 CT:可显示骨型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肥厚,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
以痛为主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向上肢放射 可有皮肤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 上肢肌力下降、手指不灵活 姿势不当、突然牵撞,闪电样锐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体查: 颈肌痉挛,头偏患侧 颈肩部肌肉压痛
上肢牵拉试验阳性:臂丛神经被牵张,刺 激受压的神经根 压头试验阳性:患者头后仰并偏向患侧, 术者在头顶加压,出现颈痛
颈肩腰腿痛
温医附一院骨科
陈
鑫
腰腿痛
解剖生理特点
1. 腰骶椎生理屈度:
腰段前凸,骶段后凸, 腰骶段应力集中 容易退变,损伤
解剖生理特点
2.脊柱结构复杂:
病因及分类
创伤 炎症 肿瘤 先天性疾患
见附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
定义:
1. 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一种 2.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 综合征
颈椎管矢状径的绝对值
正常 临界椎管 相对狭窄 绝对狭窄
颈椎病分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 食道压迫型
(颈型)混合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发病率最高
为50%~60%
病因 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引起
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钩椎关节退变骨赘增生、肥大
神经根型颈椎病
损伤:积累性劳损,反复弯腰,扭转 遗传:年轻患者有家族史,有色人种发病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妊娠:盆腔、下腰部充血,结构松弛
正常间盘及病理间盘
病理椎间盘
分型
根据病理变化、CT、MRI及治疗方法
膨隆型
突出型
脱垂游离型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分型
膨隆型
突出型
分型
脱垂游离型
椎管内游离型
分型
Schmorl nodus
临床表现
性别:男女: 4~6/1 年龄: 20~50ys 90% <20ys 6% >50ys 4% 最常见节段 : L4/5 (国内) L5S1(欧美)
临床表现
症状
腰痛:91% 患者中为早期症状 坐骨神经痛(sciatica): 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 射痛 喷嚏或咳嗽加重(60%) 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反应 突出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 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马尾神经根受压 鞍区麻木 大小便失禁
颈 椎 病
定义:
颈椎间盘和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
脊髓、神经和血管损害
上述损害后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
椎间盘退变,椎间隙狭窄
关节囊、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下降 骨赘形成,前纵和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神经和血管受损 钩椎关节附近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血流减少,可晕厥
体征
旋颈试验阳性:即头颅旋转可引起眩晕,这是本病重 要特点
复合型颈椎病
其症状和体征基本上同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只 是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表现更为复杂
食管受压型颈椎病
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时引起前纵韧带及骨膜 下的撕裂、出血、机化、钙化,以致最后骨刺的形 成。 症状 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 体征 X线片显示椎体前方有骨刺生成。钡餐吞 服透视可见清晰食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C3-7, 下颈椎,枢椎下
C0, 枕骨
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结构
上颈椎(C1-2)
第一颈椎:寰椎(atlas) 无椎体和棘突 前后弓 侧块支持头颅 第二颈椎:枢椎(axis) 椎体上方隆起形成齿状突 齿状突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
解剖生理特点
下颈椎 (C3-7)
C3-7 具有典型脊椎结构 侧块、 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颈椎 不稳时影响椎动脉血供, 颅内缺血) Luschka关节(钩椎关 节):增生时压迫椎动脉 和神经根
临床表现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只有在腿痛或 者放射痛出现 时才能诊断 单纯腰痛不能 诊断直腿抬高 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
加强试验:
阳性:能更进一步证实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表现
L4/5椎间盘突出:L5神经根
麻木:
L5 皮节区,大腿后方, 下 肢前外侧, 足和踇趾的内 侧
肌无力 踝、趾背伸力下降 小腿前群肌肉萎
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等原因压迫臂丛神经或锁骨 下血管而出现神经、血管症状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
对称 感觉正常、传导速度正常
无神经根性疼痛
颈椎神经根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1.外伤、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的鉴别 2.后纵韧带钙化(OPLL)
节段性或连续性
厚度超过颈椎椎管的30%
病因
损伤
急性损伤
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诱发颈椎病 颈椎活动灵活,支撑头颅,极易损伤 汽车追尾导致颈椎的过伸、过屈损伤
慢性损伤
已退变的颈椎,加速退变 长时间的磨损和撕裂 不良的体位、工作姿势不良、不适当的体育活动
病因
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
>14mm 12~14mm 10~12mm <10mm
颈椎交感神经节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因
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 上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
椎间关节不稳,移位,牵拉椎动脉
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
挛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
眩晕: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 头痛:枕部、顶枕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 循环代偿性扩张 视觉障碍: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 猝倒:短暂的意识障碍。头部后仰或旋转时可诱发; 体位改变后缓解
体检:
下肢阵挛(自下而上的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Babinski 征阳性 (动态) Hoffmans 征阳性 非对称性出现则提示颈髓受损
交感型颈椎病
病因:刺激或压迫椎旁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 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头痛、头晕、有时伴有恶心、呕 吐;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 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 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 力下降 交感神经抑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 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体征 单纯交感型者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3.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4. 约90~96%好发于L4/5, L5/S1
3.椎间盘特点:4个同心圆层
外层纤维环:致密的胶原纤维层 内层纤维环:纤维软骨 移行区 中央髓核:含水量丰富80%
椎间盘压力负荷的变化
病因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
纤维环、髓核含水量减少 髓核失去弹性 纤维环向心性裂隙
椎间盘大 小、方向,但是不能在矢状位上观察 MRI:可全面、多角度,观察,并可鉴别有无椎 管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