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业学科发展与展望
学会成立: 1989年8月比利时 安特卫普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20
专业学术组织(委员会)建立 ——急诊医学
1986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 急危重症专业学组 急诊、ICU质量控制专业学组
1996年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
2003年急危重症专业学组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21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5
培训与提高
★1963年美国首先开设了危重监护医
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培 训课程。 ★ 1970年美国设立了危重病医学会。 经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于1983 年在内、外、儿、麻醉四科正式成立 了危重病专业,目前国外已出现了取 得CCM学位的加强监护医师 (intensivist)。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23
三、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
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 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9号 文件》(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09.1.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卫生局: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 务需求的增加,根据中华医学会和有关专家建 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
为ICU的雏形!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2
术后恢复室/加强医疗单元
ICU的发展与术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的建立 有密切关系。 1923年美国Dandy为脑外科开设了三张病床的术 后恢复室,被认为是最早期的术后恢复室.可使术 后24小时内的死亡率降低近50%。 1952年欧洲的斯坎迪纳维亚(Scandinavia)为抢 救流行性脊髓灰质炎患者所设立的呼吸治疗单位 (respiratory care unit,RCU)被认为是世界上第 一个加强医疗单位。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8
进入新的世纪后,重症医学的发展更加表现出系统 化、规范化。重症监护病房(ICU)在全国范围 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科室建制及梯队人员组成 也更加规范。重症医学专业学术水平明显提高。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进行的遭遇 战和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危重伤员的集中收治。 在艰难的时刻,重症医学专业人员作为团队冲向 战斗的前线。一位又一位重症医学专家进入战斗 的指挥层。 这充分地体现重症医学专业和ICU的重要性和不可 替代性。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3
ICU· CCU
1956年美国巴尔地摩城市医院 (Baltimore City Hospitol)建立了具有 现代规范的综合性ICU。 1962年美国坎萨斯市(Kansas City)的 巴施尼(Bathny)医院Day医生首先建立 了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 CCU),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连续心电 监测,发现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使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由39%下降至19%
6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一.重症医学概论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 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危重 病医学学科的临床实践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 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及时提供系统 的、高质量的脏器功能支持、应用先进的诊断、治疗、 监护设备与监测技术,对病人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 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 供规范的治疗,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病人的生 命质量。
19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国际危重病学会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成立:1971年5月 美国 匹兹堡 欧洲危重病医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SICM)成立:1982年3月 瑞士日内瓦 英国危重病医学会(The Intensive Care Society, ICS) 成立:1970年 英国 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FSICCM) 成立:1974年 英国 伦敦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7
病人之所以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重 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是因 为危重病已经成为疾病的主要矛盾方面,这时 在治疗上应该强调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病 人是个整体,疾病也是个整体,所以,治疗也 应该具有整体性。 重症医学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 的整体性,应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对病 情进行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地 干预措施,对危重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6
我国重症监护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部分大中型医 院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危重患者 的增多,率先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术后恢 复室,为大手术术后的危重患者提供了 专门的治疗护理单元,为患者康复期提 供了最大的医疗安全保障。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国内ICU的创业阶 段,主要表现为重症医学专业的创立和 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澳大利亚新西兰危重病医学会(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Intensive Care Society, ANZICS)成立:澳大利亚 墨尔本
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PACCM)成立:1980年7月 日本 东京 欧洲复苏协会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ERC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7
中国第一个
ICU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加 强医疗科,从此将危重病监护的概念 引入中国的医学发展当中。同期,天 津第一中心医院也成立了危重病监护 病房。 20世纪90年代是ICU发展的年代,随 着大中型医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的加强,ICU的建立成为一家医院对 危重患者救治能力的一种体现,成为 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学科建设方法: 1.成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2.确定学科的功能定位。 3.制定规划及建设标准, 明确学科工作任务和 目标。
4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医院学科建设
医院学科建设:是指促进和加强专科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科 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它包括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科学 研究、引进设备和新技术等内容。 医院学科建设与管理,是指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 法,在宏观上对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 划,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使投入、产出和功能 发挥最优化;在微观上,进行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医院为了适应国家、地区、行业及医院自身专业技术建设 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功能与任务,按照相应的标准 要求确定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学科,经过 努力和建设,可以成为本行业的“重点学科”。医院依 据本院现有条件,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有潜 力的可带动其他相关专业发展的专业学科,使之成为本 地区、本行业乃至全国同类专科的重点学科。 5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8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Intensive Care Unit,ICU)
应该有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①训练有素的医生和护士。这个梯队应掌握重 症医学的理论,有高度的应变能力,善于配合。 ②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借助于这些设 备和技术可进行动态、定量的监测,捕捉瞬间 的变化,并可反馈于强有力的治疗措施; ③可以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进行有 效的治疗和护理。
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制定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 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9年1月19日卫生部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 文件》 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 增加一级诊疗科目“重症医学科”(代码:“28”) 2009年1月23日卫生部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23号文件》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是一门主要研究危重症患者器官 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护和治疗问题的临床学科, 它的研究治疗对象为危重但经过救治后有可能好转或痊愈的患者。 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 专业学科,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 质量。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EICU)是急诊医学与重症医学的交叉学科, 其工作职能与急诊医学专业学科密不可分!也是急诊医学提高专业 抢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 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1
四川紧急医疗救援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发展与展望
2
急危重症急救医学专业学科
发展与展望
四川省急救中心 胡卫建
学科建设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 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专业学术分类的名称, 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 学科建设要素:
1.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 支; 2.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 知识;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 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
专业学术组织(委员会)建立 ——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