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分解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 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 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 行的彻底倒闭。但荷兰国际集团继续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尼克· 里森:无赖交易员
应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尼克· 里森是“功不可没”的。
1 中国第一家倒闭的银行。给银行的发展敲响警钟,中国的银 行如果经营不善,也是有可能会倒闭。而不会因为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collapse) 2 高息纳储的不可持续性。 3 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4 银行并购需要更加的审慎。
操作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93年,创始人是英国人弗朗西 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 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 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 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 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 。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 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信用风险-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海口 市的一家股份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 币。 海发行关闭的背景: 1 90年代初的海南房价泡沫产生,大量没有监管的信用社产生并产生 恶意竞争,用高储蓄率吸纳存款。 2 90年代中期,海南房价泡沫破裂,许多信用社都出现了大量的不良 资产,而对储户承诺的高利息也加剧了这些信用社经营困境。 3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省5家已经实质破 产的信用社,其债权债务关系由海发行托管,其余29家海南省境内的 信用社,有28家被并入海发行。
(5) 巴林银行不够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结果,没能及时对内 部审计报告的结果进行自我督察。
“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 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 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2)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 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 尼克李森(Nick Leeson)之手。李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 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 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 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 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 琼 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 以来单曰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 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次股市暴 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 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 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 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 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 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股灾成因包括: 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4 海发行兼并信用社后,其中一件事就是宣布,只保证给付原信用社 储户本金及合法的利息。因此,许多在原信用社可以收取20%以上利 息的储户在兼并后只能收取7%的利息。
5 兼并后的利息率减少,造成储户的不满,海发行各营业网点 前开始排队取钱,发生了大规模的挤兑。最终导致海发行资不 抵债而破产
海南发展银行事件的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
1 在巴林银行倒闭的过程中,暴露出的是巴林银行所蕴含的 一系列的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漏洞。 (1)尼克•李森既是清算部经理又是期货交易经理,职业的定 位存在道德风险。 (2)财务监管漏洞,账号“88888”没有及时的发现和清除。 (3)巴林银行的责任归属与责任划分不清。 (4)巴林高层过度的信赖尼克•李森,而认为他是明星交易员 而大开绿灯,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阻止。
1 他在来巴林银行之前,曾经担任摩根斯坦利的清算部工作。 同时尼克里森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 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因此,很快成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 面的专家。富有工作经验和智慧使得他颇受上级信任。派他担 任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清算部经理和期权交易经理。
2 隐瞒错误的88888的“错误帐户”,在三年间,为里森隐瞒 了高达5000万的财务损失。 3 为了弥补5000万的损失,使得尼克里森产生道德风险,对赌 东京日经指数股指期货。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 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李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 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来企图弥补 之前的亏损,但最终造成股指期货穿仓。巴林银行最终亏损6 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2 金融衍生品的双刃剑特性: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 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李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若能恰当地 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降低 风险的对冲方法。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 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 ,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 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 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李森,正是对衍 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灭了巴林集团。李森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 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 对于交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衍生金 融产品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