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5.1.3溢油发生在非敏感区域,溢油量0.5T以下,且预计不会对敏感区域造成影响,动用库区应急力量能自行应对的响应行动。
5.1.4当二、三级响应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需要提高响应级别时,应及时提高响应级别。
5.2响应程序
事故报警及应急反应程序
5.2.1溢油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报告的同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升级及衍生火灾爆炸事故。
1.2.3.5浮顶罐由于地基下沉造成储罐变形,引起浮顶卡死现象,密封脱离断裂,高液位时,浮顶倾斜发生冒顶。
1.2.3.6拱顶罐由于呼吸阀排气不畅,进油作业造成罐内压力过大引起罐裂发生冒顶。
1.2.3.7靠泊油轮在静止或装卸油作业期间,因装卸流速过快、船岸监督不到位、设备设施损坏等原因,发生在油轮或油码头上的油品跑溢。
5.3处置措施
溢油应急响应应当根据产生溢油的设备设施部位、溢出的油品性质及数量,应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一般包括:
5.3.1立即报告,启动预案。
5.3.2停止作业,关闭相关阀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储罐漏油时应迅速安排倒罐。
5.3.3对泄漏区实施警戒,应根据溢出油品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应急抢险器材和物资,切断电源并消除着火源,包括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等,防止衍生火灾爆炸事故。
5.2.2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问清楚情况,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同时启动预案,通知全体应急人员到集合点集合。
5.2.3应急总指挥及副总指挥立即到中控室了解情况,调配人员、物资,下达任务,实施溢油应急的组织指挥,采取的措施包括:
5.2.3.1尽可能收集下列信息:目击时间、位置、溢油源、溢油原因、溢油单位、油品种类和数量以及进一步溢油的可能性、已采取和即将采取的清除污染或防止进一步污染的行动、报告人的姓名和联系办法。
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险度分析
1.1.溢油事故分类
1.1.1根据造成溢油事故的特征,发生部位,公司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可分为:油罐冒顶事故、在泊油轮及油码头溢油事故、输油管线及阀门溢油事故、油罐底板或壁板渗漏事故。
1.1.2溢油事故分类
根据JT/T458-2001《船舶油污染事故等级》,将区域内溢油事故分为:重大溢油事故、大溢油事故、一般溢油事故、小溢油事故和溢油事件5类:
1.2.2.3泄漏油品遇着火源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产生重大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事故。
1.2.2.4船岸出现溢油时,现场会伴随强烈的油气味,可能造成人员油气中毒。
1.2.2.5在应急抢险中,如果抢险设备选取不当、抢险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造成人员挤压、坠海、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
1.2.3原因分析
3.1.2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隐患。
3.1.3确定溢油敏感区域,对易发生溢油事故的设备、设施区域拟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3.1.4油罐进油前计量人员必须进行人工检尺,中控操作人员复核仪表液位高度与实测高度误差值,如仪表误差值超过规定范围,通知修理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A 重大溢油事故:溢油量>10T;经济损失>30万元。
B 大溢油事故:5T<溢油量≤10T;10万元<经济损失≤30万元。
C 一般溢油事故:0.5T<溢油量≤5T;3万元<经济损失≤10万元。
D 小溢油事故:250Kg<溢油量≤0.5T;1万元<经济损失≤3万元。
E 溢油事件:溢油量≤250Kg;经济损失≤1万元。
1.2.4.3环境污染严重,易引起火灾爆炸危害
储罐冒顶后,如控制不及时,造成大量储油外溢,因储油大多是有毒,易挥发的,易流动,易燃烧爆炸,对周边的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溢油控制不当,流入海中造成海洋污染,溢油如遇明火则发生燃烧爆炸,造成更大的危害。
1.2.4.4沸溢冒顶
重质油品加热温度过高,引起储罐底部水沸腾,使储罐液位上升,压力增加,发生冒顶。因溢油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烫伤,造成清理等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
3.2.3 溢油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安保部报告,报告可使用内外线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也可人工直接报告。
4.信息报告程序
4.1公司应急值班室电话: 0580-2282996
4.2溢油信息的内部传递采取逐级上报、分级报告和相互沟通等形式;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全面。
4.3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时,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将事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或通报,事故信息的上报由安保部负责。
4.4事故报告的时限及内容参照总体预案。
4.5信息报告及传递应根据情况,采用最便捷的方式进行。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5.1.1一级响应
超过一期库区溢油应急能力(溢油量10T以上),须请求外部援助的相应行动。
5.1.2溢油处于敏感区域内,或离敏感区域一定距离内但极有可能对敏感区域造成污染(溢油量0.5T-10T),动用公司应急力量能自行应对的相应行动。
5.3.4应急过程中,全体应急人员都应按规定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清理组人员应根据油品特性(如含H2S)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海上溢油穿好救生衣。
5.3.5对泄漏油品进行围截堵拦,防止污染扩大。
5.3.6对泄漏油品进行围截堵拦,防止污染扩大。
5.3.7利用现有设备设施,对泄漏油品进行收容。
5.3.8组织力量迅速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设备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2.4.5工艺处理组
迅速关闭相关阀门,切断泄漏链,控制溢油源,防止事态扩大。
2.4.6后勤保障组
2.4.6.1保障应急电力供给。
2.4.6.2负责应急设备的抢修工作。
2.4.6.3提供应急所需的器材、材料及生活用品。
2.4.7防火组(消防队)
2.4.7.1保护现场,控制着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2.4.7.2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实施灭火应急计划。
c.油罐进油超过容积,油品从罐顶开孔处溢出,顺罐壁流淌至地面。
d.储油罐底、壁板因腐蚀、焊接质量、原材料问题穿孔,油品从穿孔处溢出罐外。
e.输油管线、阀门因安装工艺缺陷、焊接质量、原材料、管线卸压不当等问题,存在着潜在的溢油风险。
3.2.2溢油应急指挥部及生产、安保部获取可能导致溢油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本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机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溢油应急组织体系
溢油应急指挥网络图
2.2应急指挥机构
2.2.1溢油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公司总经理或其委托人
副总指挥:生产部、安保部、工程项目部负责人
2.2.2现场指挥:安保部经理或其委托人
2.3溢油应急组织
应急指挥部成员一览表
应急指挥部
姓 名
部 门
职 务
联系电话
备 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3.1.5作业过程中加强动态监控,掌握和控制进油流量,接近高液位时减慢进油流量,提前做好切罐准备。严格控制储罐加热温度和巡查密度,确保油品储罐加热温度控制在70℃(设计标准)范围内。
3.1.6定期加强对罐体沉降、罐顶呼吸阀、液位报警等设施设备的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预警行动
3.2.1事故易发区域与溢油预测
2.4.3.1对溢油处堵截围控。
2.4.3.2回收泄漏油品,降低损失,防止污染扩大。
2.4.3.3对溢油现场进行清理。
2.4.3.4海面发生溢油污染时,调度室应及时通知安丰洗舱有限公司、舟山金色海洋船舶洗舱有限公司。
姓名
部门
职务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2.4.4通信组
负责溢油应急指挥与事故现场的通信联络,确保应急救援指令的下达和现场各种信息的有效反馈。
1.2.5溢油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2.5.1预防措施
a.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b.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
c.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持续提高溢油事故预防能力。
d.加强相关方的管理和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工作责任感,逐步杜绝“三违”行为。
e.开展监视监测工作,按要求进行各类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溢油隐患。
消防值勤队员
防污处理组
安丰洗舱公司
安丰公司现场负责人
安丰公司员工
2.4应急职责
2.4.1溢油应急指挥部职责
2.4.1.1发出指令,启动应急程序;
2.4.1.2组织指挥油品污染的控制与清除;
2.4.1.3审核和批准使用清污技术和设备;
2.4.1.4下达应急任务,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和有关单位保持联系;
成
员
溢油应急小组表
溢油应急小组
部 门 负 责
溢油防治小组负责人
小组成员
溢油清理组
生产部
生产部经理
电气仪表主管\科长
电器检修员工
工艺组
生产部
当班调度
油操工
警戒组
安保部
保安主管
安全员
现场救护组
生产部
油检科科长
计量员、化验员
后勤保障组
综合部
经理\主管
综合部员工
防火组
安保部
消防队队长
f.开展溢油事故应急演练,全面提高职工的防溢油事故意识。
1.2.5.2应急准备措施
a.建立健全溢油应急管理机制,保持应急队伍的稳定。
b.拟定各类溢油事故应急预案,按要求进行评审,确保预案的合法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c.组织不同类型的预案演练及溢油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应对溢油事故的能力。
d.配备充足完好的溢油应急装备、器材、确保溢油应急所需。
5.2.3.2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应急等级;制定应急反应对策和行动方案;指派指挥人员赴现场;向各应急小组下达任务等
5.2.4现场指挥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负责现场应急组织指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