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四方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jú)子州头,眺(tiào)望着湘江碧水缓缓东流。
B . 在潘洗尘的笔下,校园生活和学子心态变成了流淌(tǎng)的画卷、起伏的旋(xuàn)律,分外生动、鲜活、美丽。
诗行间奔泄着一股朝气蓬勃、激情澎湃的青春潮,直击心灵,让人共鸣。
C . 《致橡树》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jìng)的感情蕴含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D . 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yì)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2. (2分) (2019高三下·舟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囿(yóu)于交通和科学手段,加之沧海桑田山河陵替,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产难免精芜(wú)混杂,真伪混淆,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
B . 例如带有褒义的词语不能用于贬义,常用于口语的词语不大和书面语搀(chān)和,庄重的文章钻进轻佻(tiāo)或者诙谐的字眼就会破坏全文的格调。
C .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叱咤(zhà)风云、彪柄千秋的历史巨人的另一面:他们在腥风血雨中的生死恋情,戎马倥(kōng)偬中的短暂团聚,心心相印的缱绻以及浓郁的舐犊亲情。
D . 他的事迹感染了无数青年人:毕生忘我工作、博览群书,努力从一切文明成果中汲(jí)取养分;时常颠沛流离、贫病交加,可苦难却让他更加笃(dǔ)定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3. (2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 ①②④B . ①④⑤C . ②③⑥D . ③⑤⑥4.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电影《捉妖记》中惹人喜爱的“胡巴”形象的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单纯幼稚,充满童真,内心向善,俘虏了许多孩子的心。
B . 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为了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体公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
C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切实践行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D . 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5.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 侧身西望长咨嗟B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C .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D . 雄飞雌从绕林间6. (2分)下列各句与“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 不然,籍何以至此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此何难之有焉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7高三上·闽侯开学考) 对以下文字进行筛选和整合,给这种“被”现象下定义。
(不超过50个字)近年来,网络上“被”现象非常普遍。
如:某媒体称公众的工资增加了多少、幅度多大,而一些人对此不认同,称自己的工资“被增加”;某地政府部门公布,该市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3%左右,人均GDP已达到9000美元,两项指标显示已达到上中等国家富裕水平,而不少人认为自己“被富裕”;有的公共政策出台,有关部门表示已经充分听取了公众意见,有高达百分之多少的人表示赞同,而相当多的人却对这种赞同率存疑,表示自己“被民意”;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是权威部门有望年内出台的网瘾诊断标准,而绝大多数网民不赞成这一标准,并称自己“被网瘾”。
“被”现象是指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8. (20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落在姑苏的雪周伟苠①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江南终于飘雪了。
②江南的雪已经越来越少,落在姑苏的雪,已成了奢侈品。
记忆中,除了十年前的那场大雪让人印象深刻,已经很久没有在哪个冬天能够尽情地欣赏雪景、享受与雪交融的那种感觉了。
③今年的这场雪,先是零零落落的飘洒几片雪花,继而大雪连绵,飞飞扬扬。
雪后的苏州又变回了姑苏,重现了人间天堂的美,美轮美奂,诗意盎然。
热闹的微信朋友图,已经晒开了各种美图,一夜之间也忽然诞生了不少“诗人”。
④江南的雪总是恬静的。
晶莹别透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夜之间覆盖了整个始苏大地。
洗尽铅华的苏城,显得如此的纯洁和安详。
⑤江南本多情,下雪的江南,大概只能用“风花香月”四个字来描述。
“风花雪月”也许本来就是江南人独享的。
在北方,下雪并不稀罕,尤其在东北,下大了还常常带来出行的麻烦。
而到了岭南,下雪只在意象里,难以触摸,也就没有了与雪默契的那种情感。
⑥在这个下雪天里,最享受的美过于煮雪品茗了。
薄暮时分,坐在暖洋洋的屋子里,红泥护里的本炭窜出火红的舌尖,壶里的水不时泛起密集的白色水泡,热气袅袅的,雪水特有的清冽钻进你的鼻腔。
或者,就温上一查醇香陈年的老酒吧,想着友人可否一起来围炉赏雪,吟诗小酌呢?这雪水沏的碧螺春茶和用话梅、姜丝温热的地道黄酒,吴依软语,茶香酒劲,此刻,那怕你是个外乡人,也能让“苏州”两字,随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彻底的融入你的血液里。
⑦看姑苏的飞雪,不光用眼睛,而是用一种恬淡的心境和一种苏州人特有的情怀去体会。
⑧雪纷纷扬扬,寂落在七里山考,重现了《结苏养华图》的局部影像。
这里石板铺就的古街依旧,小桥流水,河街相邻,檐顶负雪,船棚落家,店肆人家,行人熙熙……⑨雪落遍了古城的四大名园,让甲天下的园林,越发温文尔雅,滋润美艳。
落下来的雪,将亭台楼阁,名树古木,披上了清新脱俗的银装。
留园的“兰雪冠云”令人惊艳,“五峰真趣”别有一番风味。
抽政园里,花木扶疏,水色迷茫,又平添了几分婉约和神韵…⑩雪落在了贝老为家乡设计的博物馆里,漫天飞雪模糊了粉墙黛瓦,韶华尽收,吴地遗珍,与君诉说着一段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
⑪雪落在城西的太潮,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高新区的有机电车,飞雪中穿越苏州西部,连接着旷野和新城。
⑫雪落在城东的金鸡潮,雪落成白,水色空掌。
湖叶的东方之门高耸入云,似海市蜃楼,如梦如幻。
⑬姑苏的雪,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它的珍贵,更在于它带来的天地纯净,银装素裹,世间的一切都在它的覆盖下变得纯萃起来,仿佛一夜之间,让时光穿越,也让江南的这座两千五百岁的古城,回到了唐诗宋词之中。
⑭无论世代更替,沧海桑田,雪总是被人争相宠爱。
杜甫闲居成都流花溪革堂时写下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重船”,望见西岭上的积雪,看到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故乡东吴的船舶。
虽然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绪,但也因雪而更加灵动。
⑮一场大雪,如同国画大师生花的妙笔,将天地山川和古城变成了一幅落笔简约的国画。
天地纯净了,让人的心灵也跟着纯粹如白纸,随时等待着自己思绪的落笔。
⑯郊外的花山、天平山和大阳山,雪的留自并不孤寂,冰香下依然有清泉濯濯流动。
光福香雪海和洞庭东西山的梅花,在雪中已自暗香浮动。
⑰唐代王维的《水墨雪景山水》,开了雪景山水画的先河。
历代的名家留下了不少画雪的传世之作。
“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掌图》,明代戴进和清代石涛的《雪景山水图》,虽然风格各异,但都用雪留白或装点。
这些画作,丘壑在胸,气脉成章,笔断意贯。
⑱夜的古城,大雪依旧飞飏。
街头巷尾霓虹闪烁,雪花也随着霓虹的色彩,一会是暖暖的红色、橙色,忽而又变成了清冷的蓝色和绿色。
路灯射下耀眼白光,又让飞舞的雪花瞬间变得晶莹剔透。
⑲金鸡湖畔早已华灯初上,音乐喷泉演绎着“洋苏州”夜幕下的华丽乐章。
纷纷扬扬的雪花,在这里又被折射得五彩缤纷。
这时的雪花似乎通了人性,变换着你想象中的任何颜色,随着喷泉一起舞动。
天空中那如花瓣一样袅袅落下的飞雪,在这里如似锦的繁花,让你觉得在这清冷的冬夜心头⑳落在姑苏的这场瑞雪,这次践行了十年之约,一定要落个痛快,与苏城来一次久违的结结实实的拥抱。
这是大自然对姑苏的恩赐,我们也该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大的飞雪。
(选自《苏州杂志》2018年第2期,有删减)(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2)任选一角度,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
(3)第⑰段提及一系列雪景山水画的用意是什么?(4)文章在描写“落在姑苏的雪”时是否过于繁冗拖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 (2018高一上·天河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