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塞腰鼓》省优质课一等奖知识分享

《安塞腰鼓》省优质课一等奖知识分享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层次
1.朗读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你用文中词语概括 )
(亢奋、惊心动魄、震憾、壮阔、 豪放、火烈、元气淋漓、奇伟磅礴)
2.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朗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安静 的腰鼓 宏伟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
(蓄势)
安 塞
激___昂__的腰鼓
腰 鼓
(5—27段)
安塞腰鼓
刘成章
❖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 句的作用。
❖ 2、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力。
❖ 3、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 量,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人。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 是《羊想云彩》中的一篇。他写陕北,追求“土”(即 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 “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 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壮阔、豪放和火烈。
探究7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是谁的诗?写的是什么场景?(第9自然段)
——杜甫的诗《后出塞》。 写将士出征前的场面。
参考阅读:
后出塞(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年轻的生 命,不做作不招摇,就像高粱一样无华 而茁壮,自然健康。
探究2 “但是”和“看”为什么单成一段? (第5、6自然段)
❖ 起转折和强调作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完成 由静到动的猛烈转变,吸引读者目光,增强 安塞腰鼓的气势
❖ 补充:语言学中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升格” ,即该用顿号的升格为逗号,逗号升格为句 号,词升格为句,句升格为段……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得那么强大的力量? (第18自然段)
❖ 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 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 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 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 ,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探究9 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
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 面”?(第14、15自然段)
❖ 侧面烘托 ❖ 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
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 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探究10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放出那么磅礴 的能量!”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是起源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 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安塞腰鼓场牌很丰富,花样变幻多端, 较有代表性的有“童子拜观音”、“绵羊碰头”、“枣核掏心” 等。腰鼓队过街表演时用鼓、锣、铙、钹和锁呐伴奏。领头的 鼓手以哨子指挥,后面的鼓手们随其哨音变换动作。鼓点雄壮 有力,扣人心弦。鼓手的动作强劲豪放,刚劲洒脱。
为什么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安塞腰鼓的 壮阔、豪放和火烈。
比喻:为了让无形的鼓声形象化。
作用:用语言描绘声音是困难的,因此作 者借助比喻,使之形象化,令读 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探究5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
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是什么句式?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效果有什
探究8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
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
什么?(第12自然段)
❖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 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 “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 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 ,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么不同?(第7自然段)
——感叹句。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壮阔、豪放、火
烈的舞蹈。 ——感叹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探究6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
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 得亢奋了。”(第8自然段)
请找出句中的三对反义词,并说明其作用。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作用:通过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安塞腰鼓的
❖ “升格”,是利用语言形式,在心理上抬高 、突出自己或自身群体。
探究3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第7自然段) “没命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不要命地捶和舞。 ❖ 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探究4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 斜背响鼓的后生……”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7自然段)
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3自然段)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7自然段)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2自然段)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 塞腰鼓!(第24自然段)
间隔反复
探究1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2自然段)
静寂 的腰鼓
沉重雄壮 的鼓声 击鼓 的后生 奇丽强健 的舞姿
(回味)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 表现了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 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
1—4 安静的腰鼓 ( 似乎不曾响过)
安 塞腰 5—27 隆隆的腰鼓 鼓
5—13 宏伟的场面 14—17 雄壮的声响 18—22 击鼓的后生 23—27 奇丽的舞姿
28—30 寂静的腰鼓 (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亢奋 kàng 磅礴 páng bó 烧灼 zhuó
晦暗 huì 颤栗 zhàn lì jiá 戛然而止
羁绊 jī bàn 铿锵 kēng qiāng
冗杂 rǒng 蓦然 mò
chuí 捶
大彻大悟: 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