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 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 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 词人之一。辛弃疾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 有《稼轩长短句》,《南渡录》 二卷,《窃愤录》一卷等。
写作背景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 前身后名”中的“天下事”指 的国家大事?“了却”后是什 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深刻含
()
义?
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 的快感,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 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 高点。
3、“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为什么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诗人从想象的幻境回到眼前的现实, 从激昂豪壮跌落到深沉痛苦。这既 是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 击主战派的愤慨。 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 的强烈不满。
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天下事: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名:一世英名 可怜:可惜 白发生:壮志未酬白发生。 指空怀一腔报国情。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跃驰骋,弓箭声 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我很希望能完 成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伟业,赢得 生前死后的一世英名。可惜,我壮志 未酬,却已经满头白发,空怀一腔报 国情无人赏识啊!
综合比较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在写景、叙事、抒情上的异同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 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 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写景或叙事
描绘的是什么生活?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
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课堂小结
醉酒
可 怜 白发生
悲 壮
梦回
通过写军中的生活和 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 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效 无门的悲愤。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赋,写。壮,豪壮。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 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 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 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 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 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陈亮
力主抗金。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 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悲壮,笔力雄厚。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 桧奸邪,倡言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曾两次 被诬入狱。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 均未被采纳,并遭到 主和派的打击,曾长 期落职闲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 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下炙,五十弦 / 翻 /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说说这首词的风格。(婉约、豪放)
•豪放雄壮
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马作的卢 / 飞快,弓如 霹雳 / 弦惊。了却君王 / 天下事,赢得 / 生前身后 名。可怜 / 白发生!
注音: 麾( huī ) 炙( zhì ) 的( dí )卢
霹雳(pī lì )
用 典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本指瑟, 八百里:本指牛;语 这里泛指各种乐 出《世说新语》。这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器。 里熟牛肉。
塞下秋景: 思乡,忧国, 相同: 寒冷荒凉 渴望建功立 感情,都与 戒备森严 业 爱国紧密联 系;风格, 打猎场景: 渴望被重用, 开阔、雄壮。 雄壮豪放 为国效力。 不同:感情 的侧重点略 不同
回忆军旅生活: 渴望建功立 破阵子 豪放激烈具有 业,壮志未 为陈同甫赋 英雄气概 酬的抑郁愤 壮词以寄之 慨
2、通过四个片段写边塞的军旅生活
片段一:军营中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表现出军营中 紧张的气氛。
片段二:写与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营中分吃牛肉。 表现出将士们的豪迈。
片段三:写边塞特有的音乐声。表现出征战沙场的悲壮
片段四:写作者在训练场上阅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怎么 解释?其作用是什么? 在大醉后,拨亮油灯,抽剑抚摩观看,一 觉醒来,只听到营地里嘹亮的军号声。
五十弦:指各种乐器
沙场:战场
翻:奏
塞外声:悲壮 粗犷的战歌
点兵:阅兵
喝醉时,我挑亮油灯,细看宝剑。
梦里醒来,听见号角声在各个军营中响起。
军营里兵士们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 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肃杀的深秋,我站在疆场上大阅兵。
1、“挑灯”点出时间,“看剑”表示雄心, 醉里还挑灯看剑,表明作者念念不忘报效朝 廷。
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 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有 什么作用?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 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 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
内容上: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 了悲壮的气氛, 思想上: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 昂扬斗志
5.上阕描绘的是什么生活?具体写了哪些 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具体写了看剑,闻号, 分炙,奏乐,点兵等生 活情景。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 雄心壮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的卢:良马马。 作:像„„一样。 弦惊:令人心害怕。
1、“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 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即写作上用了 什么修辞) ?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 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 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 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 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 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上句用典,下句夸张,用对偶的形式, 句式工整,含义丰富。
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 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 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 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 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 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写给陈亮的。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 豪放、壮美的作品。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的卢:古代烈性 的名马,三国时代 刘备所乘马就叫 的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醉里:喝醉时 挑灯:挑亮油灯 吹角连营:吹号角的声音响遍全营。
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八百里:牛 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