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与确定

第五章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与确定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C). 两种地方独立坐标系的选择及其利弊 1). 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的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这种方式投影,投影区域边缘离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不能 超过45km,这样才能保证投影后的长度变形小于 1/40000。
优点:适用范围大,观测方向投影的方向改化很小,可
相对于投影面的高程为 Hm 的相对变形:
D1
D
Hm R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设测区中心点的3 º 横坐标为 y0,要使中心点投 影后的长度比为0,必须使投影面比测区平均高程面 低H,即:
2 y0 H 0 2 R 2R
2 y0 H 2R
解得:
若测区的平均高程为H,则抵偿面高程 H0 为:
第五章 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与数据处理
§5.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与布设形式 5.1.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
1. 长度变形的要求 根据成图或工程要求确定变形要求。如城市测量规范 要求2.5cm/km; 2. 根据变形要求选择坐标系 投影面高程、中央子午线经度; 3. 分级布网,首级网一般采用独立网 加密网采用附合网,附合在首级网上 4. 边长、方向和方位角等观测值先投影到投影面上, 然后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H 0 H H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设某边长的平均高程为HS ,平均横坐标为y0 +y, 要使该边长的投影变形小于1/40000,满足条件:
H s H 0 ( y0 y ) 2 2 R 2R 1 40000
2 H s H H y0 2 y0 y y 2 1 2 即: 2 R R 2R 2R 40000
§5.2 平面坐标系的选择与确定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1. 确定坐标系的原则
a). 按面积大小来确定是否采用高斯平面坐标系; b). 按长度变形值来决定是否采用国家3度带高斯平面直 角坐标系; 城市控制网要求长度变形小于1/40000,相当于离中央 子午线小于45km。否则,就不能采用3°带坐标。
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4. 导线网 导线网的形状由多边形组成,测定网的所有边
长和角度。需要一个其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 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没有要求,但短边优先 联测。
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5. 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的形状由多边形组成,测定网中所
有的GPS基线向量。至少需要一个起始点的三维空 间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其中 1点为三维空间坐标)。对网形没有要求,但短边 优先联测。
5.1.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特点
5. 平差计算在高斯平面上进行; 所有观测值都投影到高斯平面上,起始坐标也用 高斯投影坐标。
6. 工程控制网对相对点位误差 有特定要求。
如桥梁,大坝的轴线
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 三角网 测定三个内角,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 点坐标,一个起始边长、一个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 以上的坐标。对网形有要求,如三角形内角在30° ~ 150° 之间。
抵偿坐标与国家坐标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尺度上, 其尺度差异可表示为: H0 1
R
任意投影带坐标与国家坐标的尺度差异可表示 为:
2 ymax H ( y0 ymax ) 2 2 2R R 2R 2
最大坐标差异可表示为:
M Dmax.1

M Dmax.2
忽略,距离改化也可忽略; 缺点:投影后的坐标与国家3度带坐标的坐标值相差较大, 方位也会相差两个子午线之间的收敛角。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2). 抵偿面为投影面的3度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国家3º 投影带坐标,采用抵偿面来限制变形。
坐标为 ymBiblioteka 处高斯投影的相对变形:D 2
D
2 ym 2R 2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3). 尽可能采用与国家坐标差异较小的坐标值。
目的:便于应用,小比例尺图的图幅一致。
做法:1. 采用独立投影带时,起始点坐标取用 国家3度带坐标(平移),起始方位取用两国家点 之间的坐标方位角。 2. 采用抵偿高程面时也类似地进行。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1. 确定平面坐标系的三大要素
a). 投影面的高程;
b).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或其所在的位置; c). 起始点坐标(起始点坐标加常数)和起 始方位角。
5.2.2 GPS控制网归算到既有的城市平面坐标系
1. 用GPS技术改造原有控制网的两种方案 方案1: 保持现有的二等控制网,用GPS加密。 优点:数据处理简单,与原有坐标吻合较好; 缺点:原控制网首级控制点的误差对GPS网产生影 响。不能充分发挥GPS网的精度。
对于平坦测区,各边长的平均高程与测区平均高
程之差对投影的影响可忽略,则有:
2 y0 y y 2 1 2 2R 40000
2 y0 y y 2 1 2 2R 40000
5.2.1 平面坐标系的确定原则和要素
将地球平均半径R = 6370km,y0 = 60km,代入上 面两式,可算得: y = 15 km, y = -20 km 优点:坐标与国家坐标接近,距离改化可忽略 缺点:投影适用范围小,边缘区域的长边要加方向改化, 应用不方便。
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2. 三边网 测定网的所有边长,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 其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 网形有要求,如三边网构成的三角形内角在30° ~ 150° 之间。
5.1.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3. 边角网 测定网的所有边长和角度,或部分边长与角度, 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其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 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没有要求,但短边优 先联测。
5.2.2 GPS控制网归算到既有的城市平面坐标系
方案2: 利用原有的起算数据建立GPS首级网,再用 GPS加密。 优点:控制网精度高,避免了原控制网误差的影 响,确保GPS控制网的高精度。新建GPS首 级网时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重新进行规划; 缺点:与原有坐标在边缘地区有一定的差异;使 新旧控制点的成果在使用中产生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