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祠律》考述曹旅宁【英文标题】The Cilv Unearthed in Liye and Religious Policy in Qin Dynasty 【作者简介】曹旅宁,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曹旅宁,历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键词】里耶秦简/《祠律》/先农/《法律答问》the inscribed slips of the Qin from Liye/cilü/Xiannong/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Concerning Qin Statutes里耶秦简中有《祠律》及秦迁陵县祭祀先农等神祇的记载,为了解秦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管制政策提供了珍贵材料,也反映出当时宗教祭祀仪式已是中央及地方行政的组成部分,是各级官员的法定职责及义务。
据此还可确定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关宗教祭祀的解释应是对秦《祠律》条文的解释。
There are documents about cilü(ritual laws) and the sacrificial rites for gods such as Xiannong on the inscribed slips of the Qin from Liye. These documents have supplied the information to study the religious life and the religious policy of the Qin. They show that the sacrificial rites had become important in life of the officers and governments both of the centre and local. They also show that there are ritual laws in the Answers to Questions Concerning Qin Statutes on the inscribed slips of the Qin from Shuihudi.[中图分类号]K233;K877.5 [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0583-0214(2008)08-0037-06关于对秦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最早要算司马迁《史记》中的《封禅书》和班固《汉书》中的《郊祀志》,近人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则立有《宗教志》。
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对于秦代宗教信仰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步不前的境地。
直到睡虎地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汉宗教信仰提供了新资料,林剑鸣先生在《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了《秦汉政治生活中的神秘主义》一文,认为秦汉社会系一鬼神世界,秦代官吏与掌占卜祭祖的祝、卜、巫、史是一身二任的。
此外,田静、史党社先生在《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了《论秦人对天或上帝的崇拜》一文,分析了秦人的信仰系统及祭祀仪式。
李零先生则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国学研究》第6卷上发表了《秦驷祷病玉版的研究》一文,根据新发现的秦惠王向华山祈求自己病体痊愈的玉版祷文,分析了秦人曾有的山川崇拜。
而里耶秦简祠先农简的公布更是表明,秦存在管理宗教祭祀事务的法律《祠律》;秦国家对社会宗教信仰的统治,奠定了以后历代政权管理宗教政策的基础。
里耶秦简祠先农简还表明,秦地方政府及官吏具有的宗教祭祀职能,也同样被历代政权所继承。
这对我们加深认识秦汉宗教史及法制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里耶秦简”的发掘整理人张春龙先生在2006年11月武汉大学“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上,宣读了《里耶秦简校券和户籍简》一文,公布了秦迁陵县所有祠先农、祠穴、祠隄、售卖祭品和库祠、祠律、泰牢及祭器记载的简文①。
为研究方便,先誊录简文如下(序号为整理后编号,括号中表示层位,括号后为原始编号)。
(一)卅二年三月祭祀先农准备和发售祭品的记录第1类祭品准备的记录1.(14)•4:□盐四分升一以祠先农。
2.(15)•451:□□狗出盐四分升一以祠□。
3.(14)•62:□祠先农是手。
4.(14)•629,762: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牂以祠先农。
5.(14)•286: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牂一以祠□。
6.(14)•651:□以祠先农。
7.(14)•656,(15)•434: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黍米四斗以祠先农。
8.(13)•598: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出黍米四斗祠□9.(15)•493:黍米四斗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10.(14)•693:□祠先农。
11.(14)•748:□先农。
12.(9)•1545:□以祠先农,监唐手。
第2类售买祭品的记录。
13.(14)•300,764: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羊头一、足四卖于城旦赫,所取钱四□。
14.(14)•641:□头一、足四卖于城旦赫,所取钱四,率之,头一二钱;四足□钱。
令史尚视平。
15.(14)•675: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肉二斗卖□。
16.(15)•490: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肉二斗卖于大□。
17.(14)•654: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肉汁二斗卖于城旦□所□。
18.(15)•480:卅二年三月丙申,仓是佐狗杂出祠先农余彻肉汁二斗□。
19.(14)•66: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食七斗卖□。
20.(14)•719: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杂出祠先农余彻食七□。
21.(14)•650、652: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酒一斗半斗卖于城旦冣所取钱一率之一斗半斗一钱。
令史尚视平,狗手。
22.(14)•698,(15)•595,(14)•743: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杂出祠先农余彻酒一斗半斗卖于城旦冣所取钱一率之斗半斗一钱。
令史尚视平,狗手。
23.(14)•649,679: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出祠[先]农余彻豚肉一斗半斗卖于城旦赫所取钱四。
令史尚视平。
24.(14)•21:□取钱四率之斗二钱令史尚视平,狗手。
25.(14)•23:□城旦文所取钱四率之斗二钱令史尚视平,狗手。
26.(14)•685: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杂出祠先农余□(14)•375: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是佐狗杂出祠□。
第3类祭祀活动所用物品的总计(未见整简,详细内容不明)27.(13)•597:计卅二年祠先农□。
第4类习字简28.(15)•511:卅二年三月丁丑朔丙申,仓□。
29.(14)•57:隶妾窅先辳先辳辳辳辳辳□(二)三十五年六月祠穴校券(仅见出卖祭品的记录,集中在第八层)1.(8)•994: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宀□令史欠监□。
2.(8)•1093: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宀□令史欠监□。
3.(8)•1286: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
4.(8)•1588: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宀余彻脯一于□令史欠监□。
5.(8)•845: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之斗二钱。
6.(8)•924:卅五年六月戊午朔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率之斗□。
7.(8)•848:□己巳,库律佐般出卖祠□□令史□。
8.(8)•906:□卖祠宀余彻酒二斗八升于□□。
9.(8)•1716:□□四斗半于隶臣徐所取钱10.(8)•1166:□般出卖祠余彻食□。
11.(7)•39:□余彻酒二斗八升卖于隶臣□□□□令史□监□。
(三)关于祠隄的记载(仅二条残简,极简略;具体情况不明)1.(12)•1021□□已事旁书及祠隄余彻□。
2.(8)•211□□□令史除佐朝杂隄迁陵欧前□□□十七斗:斗五钱□□□□□□□□□等买□□□□□□。
(四)库祠、祠律、泰牢及祠器记载等残简1.(10)•74:诸有祠□□□□。
2.(10)•988:□□律曰祠□□。
3.(10)•1336:□牢祠二。
4.(16)•库祠卖彻钱九。
5.(9)•729:□二尺一环:(环)去栈高尺以绀缯为盖缦裹□祠器物、漆车以木为栈广四尺□。
(五)祠祷神祇不明的祭品售买记录1.(11)•236:□二年庚子朔乙巳仓守□。
□买彘贾钱付□□□。
2.(14)•506:□……祠……□。
3.(15)•450:□令史信视平手。
4.(10)•646:□升泰半升以□□□。
5.(9)•1010:□余彻三斗□。
二以上公布的这批里耶秦简校券,有秦始皇三十二年三月迁陵县祭祠先农准备和发售祭品的记录,有三十五年六月祠穴准备和发售祭品的记录,有不明年份祭祠陧准备和发售祭品的记录,有不明年份祭祠不明神祇准备和发售祭品的记录,经手人分别是仓是佐狗、库律佐般,监督人则为令史。
张春龙先生指出:“券的形制为两面的,削成中间高的两面坡状,长37厘米、宽1.3~1.7厘米,与其他简牍明显不同,制作时应当是书写并刻齿后在两面对半剖开。
”我们知道,刻齿及剖符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骑缝章、双联单或三联单,防止有人篡改校券上的文字记载。
在“居延汉简”及“悬泉汉简”中也有类似的实物例证。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里耶秦简祭祠校券的记载,反映出祭祠是地方政府的官方行为,是法律规定的官吏职务行为。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四)中的5条简文。
我们注意到:“诸”为秦汉律条的发语词,此为律条无疑;其下又有“律曰祠律”的话语。
由此可知秦王朝有专门处理宗教祭祀事务的法律,称为《祠律》,这是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
将其与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关于祠祭的条文结合起来,不但为秦律在已知律名的基础上新添一种律名,也为研究秦王朝宗教信仰的实况及相关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学术意义可能是公布者也始料不及的。
至于这批里耶秦简校券祠祭的神祇名称,也很值得我们注意。
秦以三月祠先农,秦以十月为岁首,祠先农当即在春耕前。
先农是古代传说中始教民耕种的农神,又称先啬,或指神农炎帝,或指后稷。
《礼记•郊特牲》云:“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注:“先啬若神农者。
”王充《论衡•谢短》云:“社稷、先农、灵星何祠?”《风俗通义》卷八“祀典”有“先农”、“稷神”、“灵星”三神,均与农事相关②。
其“先农”条云:谨按《春秋左氏传》曰:“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
”孟献子曰:“吾乃今而知有卜筮。
夫郊,祀后稷以启农事也。
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
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
”(哀七年)周四月,今二月也,先农之时也。
孝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农者,天下之本,其开藉田,朕躬帅耕,以供宗庙粢盛。
”今民间名日官田。
古者使民如借,故曰藉田。
《后汉书•礼仪上》云:正月始耕。
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
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