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实用与功利主义
• 2.第二种反对意见认为功利主义的不合理性体现于 在实际情况下人们不可能有充分时间对行为的所 有效果事先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计量。 • 然而功利主义并非要求我们在行为之前真正计量 其所有效果,就如同基督教徒在行为之前不必重 读《圣经》一样。我们的评判是以人类发展历史 所提供原始资料为依据的。
• 3.第三种反对意见认为人们不可能了解某种行为的 所有后果,更不可能对每种后果所带来的各种利 益与损害进行精确 的权衡,因而他们认为这种计 量人为痕迹太重,不具有实践的意义。
• 然而法官到那里是去购买一些威士忌,这在当时 是违法的行为。如果法官为吉姆作证,他不得不 说出自己到那里去的真相,这会让他失去执法的 资格,小镇将在很长时间内陷入混乱。此外,小 镇居民对吉姆的罪行深信不疑,坚决要求绞死罪 犯,为他辩护可能引起公愤。经过反复斟酌,法 官看来,无论是否作此判决,吉姆都将被愤怒的 居民杀死,为吉姆辩护将为小镇带来更大的损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利主义与公正
• 假设在19世纪美国西部的一个小镇里,法律与秩 序刚刚建立。某天,吉姆•詹姆斯的一匹马被认 出是别人丢失的,吉姆因此作为盗马贼遭到指控。 而他分辩说这匹马是从一个陌生人那里买来的。 按照当地法律,盗马贼将被处以绞刑。整个小镇 对盗马行为深恶痛绝希望用吉姆来杀一敬 百。凑 巧的是,小镇的法官恰好也在现场,目睹了吉姆 买马的全过程,当时他躲在树后,并未被吉姆或 其他任何人发现。
功利主义
• 将个人需求与个人资源加以平衡,以及将当前与长 远需求 加以比较的普遍行为构成了伦理学中功利主 义方式的基础。 • 功利主 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认为,如果一种行为 能够或有趋势为相关人群的最大多数带来最大利益, 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
• 与我们日常的行为方式相比,功利主义并非什么新 鲜事物。其信奉者认为这正是绝大多数人进行各种 思考的实际方式,而功利主义理论只是将其系统化 和明晰化。对任何有理性的人来讲这种观点 都是合 理适用的,因为他们可以预测自身行为的各种结果, 并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一个。
• 功利主义回应:
• 1、首先在进行道德评判时我们可以参照以往相似 事件的结果。因而具有后发优势;其次,我们通常 可以预见某行为大量可能的后果,其中包括一些 非常重要以致于可以左右整个计量的结果。这两 点同样适用于该反对意见的第二部分。 • 2、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这种计量,我们将眼 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加以比较,对不同价值进行权 衡。认为不具备此种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与我 们的切身体验不相符合。
功利主义具体加以运用时所涉 及的问题。
• 如何对不同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计量? •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货币理论衡 量所有事物,这种计量方式相对简单。但 是从道德角度评价行为则非常棘手。我们 希望也能找到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来作为 评价的基础。
功利主义的三种计量方法
• 1、“享乐型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最基本的价值 感是愉悦和痛苦(有时被简单界定为缺乏愉悦感)。根 据这种观点,人们所期望和需要的所有事物都可以 通过某种方式量化为产生愉悦感或痛苦感的多少。 尽管计算仍很闲难,但至少我们可以在同种事物的 基础上进行这一工作。 • 2、 “幸福型功利主义”,认为价值的基本计量单位 是幸福感的多少。他们认为并非所有具备固有价值 的产品都能转化为愉悦感与痛苦感。具备固有价值 的不是愉悦感——它们之间存在质与量上的差别—— 而是幸福感。 • 3、 “理想型功利主义”,认为进行计量的既不是愉 悦感也不是幸福感,而是所有具备固有价值的人类 产品,这其中包括 友谊、知识等。
功利主义的反驳
• 很显然,这种反对意见与前几种异曲同工,本质都 是对功利主义的歪曲。它们所犯的同样错误都是没 能对一种行为的所有后果进行全面的考虑。这个事 件在绞刑实施之后并未结束,我们必须考虑法官及 小镇居民内心的良知。真相昭雪之日,他们会对此 作也何种反应?如果充分考虑这一事件的长期后果, 我们可以看到,将一名无辜的人判处死刑这一行为 必然是弊大于利的。一种理论是否合理,必 须以 现实加以检验,这样才能使研究具有实践的意义。 如果为了证明个人观点的正确而处心积虑地编造出 一些断章取义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例,那 就不仅是无稽之谈,简直是混淆视听,用心险恶了。
功利主义思想应用
• 1.对需要评价的行为进行准确描述。 • 2.对受到该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人群范围分别 加以界定。 • 3.考虑是否存在一些明显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 超过其他影响因素。 • 4.将该行为对直接相关人群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 描述,考察每一后果可能产出的正面及负面效用及 其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 • 5.为利益因素与损害因素分配杈重,需要分别考 虑每一种收益或损害的数量、持续期、即期或长期 性、多产性以及纯度,从而确定各自的重要程度。
反对意见认为
• 通过功利主义方式计量的结果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杀死无辜的人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而事实上这种 行为显然是不公正的。也就是说,通过功利主义方 式的评判,一种不公正的行为可以是合乎道德的。 • 反对者从而得出结论:功利主义既不能对道德进行准 确描述,也不能作为道德评价的有效工具加以运用。 • 这种观点进而指出,公正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结 果以及平等对待每个人的权益。因而公正与否并非 以行为效用为基础。无论该行为是否产更多的利益 净值,将无辜的人判处死刑都是不公正的行为。既 然与结果无关,公正也不依赖于效用,因此功利主 义难以作为评判行为公正与否的基础0
• 6.如果有必要,对那些受到该行为间接影响的 人群以及总体社会作同样的分析。 • 7.对所有正面及负面效用进行加权计总。 • 8.考虑除“非此即彼”的选择之外,是否还存在 其他备选方案,如果有,则需要对每一种方案进 行如上的分析步骤。 • 9.比较所有备选方案的分析结果。能够产出最 大收益净值的行为(如果所有方案为弊大于利, 则选择产出最小损害净值的行 为)作为最终方案。
第二讲
实用与功利主义
一个飞机制造厂商的案例
• 某飞机生产商投人大笔资金开发出一种新 型飞机。巨额投人使 得公司财务背负了沉 重的负担。如果不能尽快获得一些大额订 单,这家厂商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而这 将造成1.2万名工人失业。这种结果无论对 于工人还是他们所居住的城镇来讲都是灾 难性的。
• 该公司总裁一直似乎正在游说某外国政府签 订一份巨额采购协议。他无意中得知该国主 管此事的部长由于赌博欠下大笔债务,于是 暗中和那名部长进行联系,许诺一旦获得五 架飞机的订单,他立刻付给该部长一百万美 元作为酬劳。公开与私下的交易最终都达成 了。这名总裁认为他的行为是合理的,因为 这确保了企业生存,工人就业和居住地的安 定;那名部长偿付了所欠债务;而外国政府也 获得了所需的飞机。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利益 远远大于贿赂行为可能造成消极影响。他的 观点正确吗?
• 4.第四种反对意见是针对功利主义的基本原理。该 原理认为如果能为最大多数相关人员带来最大利 益,那么某种行为就可以被判定为是正确的,合 乎道德的。而反对意见认为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 说法。它究竟是强调最大相关人员的利益,还是 强调相关人员的最大利益?
• 功利主义论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完满的回答。首 先,这一反对意见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而在现实 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 如果我们的道德直感告诉我们这种计量是错误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忽略了该案例中重要的消 极因素。
• 在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功利主义只是简单地要求 我们能够从所有方案中选择出产出利益大于损失 的行为,而不要求我们总能够从所有正确行为中 选出最好的一个。如果两种行为产出了等量的利 益净值,从道德角度看,这两种行为合乎道德的 程度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可以任选其一。如果我 们只有两种选择,而每种行动方案所造成的损失 都大于产出的利益,则我们有道义上的义务选择 那个损失最小的行为,“两害相较取其轻”。
功利主义的重要假设
• 在对一种行为的正面 和负面效果进行计量的过程 中,功利主义理论要求我们全面考虑该行为可能影 响到的所有人。假设之一即认为包括我们自身在内 的所有相关人员所获得的利益是完全相等的。从这 个意义上看,这种方法既非利已也非利他,而是平 等性的。 • 该方式的推崇者认为这正抓住了我们进行道德评判 时实际行为的核心本质。在进行道德判断时 我们 关注的是行为本身,我们认为一种正当的行为不仅 对自己有利,对其他人也同样如此。从道德的公正 视角来看,任何人从某种行动中所获得利益在量上 是不分轩轾的。人人平等,所有人的利益同等重要。
针对功利主义的反对意见
• 1.第一种意见认为功利主义是渎神的,因为它使 用效果而非《圣经》作为道德评判的依据。 • 迈尔的回答相当巧妙,他的理由是:由于上帝对 其创造的生物充满慈爱,他当然希望他们快乐。 因此那些可以为最大数量的人们带来最大利益与 快乐的行为必定反映了上帝的意志;那些造成的 损失超过利益与快乐的行为则是上帝所禁止的。 由此,迈尔认为,功利主义所推崇或禁止的行 为恰与上帝的要求相一致。功利主义的最大好处 是使我们掌握了在进行道德评判时了解上帝意志 的技能。
功利主义方式是后果主义的具 体表现
• 它主张应以结果作为对行为进行评判的依据。根 据这种观点,行为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是否存在道德价值必须结合其所产生的结果加以 考虑,而其本身并不具备固有的价值。但是究竟 是什么具有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 将对于其自身有价值和对于其他事物具有价值这 两种情况加以区分。 • 根据功利主义观念,我们根据其结果来评价某种 行为,将其他所有相关人群造成的正面与负面影 响效果加以比较权衡。如果正面效应超过负面效 应,则这是一种“好”的行为,反之则是“坏”的行 为。
行为功利主义
• 行为功利主义认为每一种个体行为,包括其所有形 式与细节,都应接受功利主义检验。
• 当我们产生违反合同的冲动时,总是针对某一具体 环境条件下的某一具体合同而言。要判断这一具体 行为的道德性,我们应当对一旦违反这一具体合同 所能产生的所有后果进行计量。
• 行为功利主义者了解到在以往违约行为中绝大部分 都带来了更多消极的后果,可见他们是以一种经验 主义方法来对违约行为的道德性进行评判。这种经 验主义方法是基于对过去事实的总结与归纳,因而 无法确保未来不会有一些例外情况发生。行为功利 主义者认为,在某些具体情况下,违反合同的行为 可能是合乎道德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