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新浦区七年级上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根据提示填原句。
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二、其他 (共1题;共6分)2. (6分)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
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
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与“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3. (7分)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完成题目。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①马鸣。
注释:①班,意思为“分别”。
(1)本诗首联即对仗,其中________ ,分别对________ ,诗人以工整的形式描写了分别处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2)写“萧萧班马鸣”的作用是什么?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4. (10分) (2019九下·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增其旧制 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③春和景明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阐明“古仁人之心”地内涵,最后点明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角度写岳阳楼的景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
C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D .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5. (20分) (2020九上·富锦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幸福源于奋斗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条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
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道理。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
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現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
现实中,一些人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
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
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丈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持续奋斗。
奋斗之旅往往在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
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
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
奋斗也是如此。
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
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却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
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
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牢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实现人生的幸福。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奋斗才能获得幸福呢?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有人说,对庄稼面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
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25分)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小题。
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
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
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
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
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
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
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
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
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
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
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语境,试品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
②很可惜,那时侯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3)赏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
(4)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名著导读 (共1题;共13分)7. (13分) (2019七上·宣城月考)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jiāo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jiā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御肇(2)以上文段选自散文集《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忐忑”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
“就不准去看会”的“会”指________。
(5)结合原著简单概括选文的内容。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有这样一个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