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入门简介
疾病诊断的基本技能
一、基础理论 二、基本知识 三、基本技能 1、收集信息、资料(口述、病历)的能力 (1)病史询问 (2)体格检查 (3)辅助检查 2、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并正确分析其结果的能力 3、临床思辨能力: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收集临 床资料信息,采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对疾病作出 准确诊断的能力
膝反射的反射弧
疾病发生的原因
心理社 会刺激 心理生 物学过程 机制 前驱症状 疾病
早期 环境
遗传 因素
各种相互作用变量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定性诊断)
1、病因明确 • 遗传性: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 • 环境因素:先天性疾病、感染、脱髓鞘疾病、外 伤、理化与中毒因素、营养不良等 • 心理社会刺激: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 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消 化性溃疡、神经性皮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2、多病因:脑血管病、肿瘤、某些系统性疾病的神 经系统并发症 3、病因不明:神经系统变性病
大 脑 中 动 脉 区 梗 死 类 型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 白 质 病 变 的 表 现
MRI
脑灌注量的检查技术简介 (脑供血不足)
( 上 ) 与SLeabharlann ECTPET( 下 )
Xe-CT PCT
与
功 能 磁 共 振 的 检 查
脑血管病的相关概念
•
• • • • • • • • •
电检查-视觉诱发电位
脑血管检查技术简介
B-mode ( 灰 阶 ) 超 声 显 像
颈 部 血 管 超 声 与 比 较
DSA
脑 动 脉 螺 旋 检 查
CT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段 梗 阻
M1
左 侧 区 梗 死 ( )
MCA DWI
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
脑实质病变的检查
感受器 感 觉
中枢神经系统 高级皮质功能 反 射
效应器 运 动
(2)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其效应器为腺体,血管、心脏及 内脏的平滑肌, 立毛肌(略)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简介
1、精神状态(高级皮质功能) 意识状态、定向力、言语、情绪、思维、认知能力 2、颅神经 3、运动功能 肌营养状态、肌力、肌张力及不自主运动、共济 4、感觉功能 浅感觉、深感觉、皮层觉 5、反射 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其他 6、植物神经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困难
• 定位诊断:神经系统结构分布广泛,从中枢神经 系统(大脑、脊髓),到周围神经,向远端传导涉 及到神经肌肉接头及骨骼肌,同时涉及到脑血管、 脑膜、脑室系统及脑脊液等附属结构。同一种表 现可以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个部位的病 变,其临床表现也可能多种多样。 • 定性诊断:由于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 性,使得临床工作中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有 些滞后,很多疾病的名称甚至还是使用外国人的 名字命名,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掌握。
感 觉 的 传 导 通 路 ( 传 入 )
运动传导通路(传出)
• 注意找到起点与终点、2个神经元、1个交叉点 •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皮质脊髓侧束为例,锥体外系略)
额叶中央前回Betz细胞(1)(起点) 皮质脊髓侧束 延髓锥体
交叉
上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细胞(2) 下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终点)
疾病定性诊断的基本原则
• 一部位、一病理
• 多部位、一病理
• 多部位、多病理
从发病形式推测疾病性质
(1)
(2)
(3)
(4)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辅助技术
1、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 经病理、脑脊液检查 2、仪器 (1)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 (2)超声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超 (3)X影像学检查:CT、MRI、DSA (4)放射性核素技术:SPECT、PET、XeCT 注意:应熟悉检查原理、检查技术、适应症、禁忌 症、检查结果的品质参数分析
运 动 的 传 导 通 路 ( 传 出 )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间脑) 周围神经系统 脑干(小脑) 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脊 髓 锥体束(-) 反射弧 脑 膜
感受器
骨骼肌
效应器
(入)周围神经(出)
NS的工作方式、功能、检查方法与内容
(1)不自主神经(效应器为骨骼肌) 传入信息 发出指令
医学的相关概念
• 医学:以研究增进健康,治疗和预防疾病为 内容的科学。 •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 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WHO,1981 年)。 • 医学范畴: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 临床医学(临床医生):研究疾病的病因、 诊断、治疗、预后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改变
1、选择性黑质多巴胺神经元 丧失(50-70%);进行性 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死亡 • 路易氏(Lewy)小体:含 大量突触核蛋白;胶质细 胞增生 2、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 少( 80- 99% );与临 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电检查-脑电图技术
电检查-肌电图技术
电检查-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
身体结构与功能
(指挥协调) 神经系统(NS) 不自主NS 自主NS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生殖
(新陈代谢)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生存 泌尿系统
皮肤五官(信息传入、屏障) 运动系统 (保护支持) 免疫系统
身体结构与学科设臵
身体结构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性) 运动系统 血液系统 免疫系统 皮肤 五官 学科分类 神经病学 科室分类 神经内(外)科 内分泌科 心内科、心胸外科 呼吸内科心胸外科 消化内科、普外科 肾内科、泌尿外科 骨伤科 血液内科 风湿免疫科 皮肤科 五官科 特殊分类 精神科
妇产科(女
肿瘤科
神 经 系 统 的 构 成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技巧
1、熟悉局部解剖结构(横截面) 2、熟悉各种功能的传导束(纵向联络) 3、寻找“交叉点”(病变部位,“十字交叉 点”)
感觉传导通路(传入)
• 注意找到起点与终点、三个神经元、一个交叉点 •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图(痛觉为例,pain) 顶叶(终点) 丘脑(3) 脊髓丘脑侧束 交叉 脊髓后角(2) 脊神经节(1) 感受器(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