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运作管理 综合生产计划

生产运作管理 综合生产计划

(2)产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3)质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质量应达到
的水平,常采用统计指标来衡量,如合格率、废品率、返 修率等等。 (4)出产期指标:是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出产期限。 (5)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根据具体内容与 作用不同,分为三种:商品产值、总产值、净产值。
15000
2000 0
3000 0
30000
3000 0
(2)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主要是确定每一具体的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 的生产数量。包括进行产品出产进度安排等。主生产计 划以具体产品为计划对象。
主生产计划(MPS)—24型产品出产进度安排
1月
2月
3296
3073 2741 1909 1077 636 1021
18948
19107 17442 13950 8958 5139 4971
(242008720)
/(252-109) =
108.25件/日 〔
108.25×20/ 8〕=271人 271×8/20
=108.4件/日
21300 14200
月正常工作日 21 22 22 21 23 21 21 20 20 20 19 22
累计工作日 21 43 65 86 109 130 151 171 191 211 230 252
返回
第一步:策略选择
根据:各种策略的可行性及实施难度 1)改变工人数量 2)利用库存调节 3)采用混合策略:改变工人数量+利用库存调节
②累 计工 作日
21 43 65 86 109 130 151 171 191 211 230 252
③累计产 ④累 ⑤月末库存 ⑥维持库存费6
量 计需 ③- ④+1000 ×(月初库存量+
②×96.4 求
月末库存量) /
2
2024 1600
1424
7272
4145 3000
2145
10707
6266 4200
4、生产与运作计划的目的
• 最大化顾客服务程度 • 最大化利润 • 最小化成本 • 最小化存货水平 • 最小化设备停顿时间 • 最小化消耗水平 • 最小化人员闲置时间
第二节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在计划期内出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 格和种类数,它涉及“生产什么”的决策,确定品种指标 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
0 9200 20400 128000
(2)利用库存调节
平均日产量
① 月
=年生产量

24200/252
4
=96.03件/天
5
日总生产时间 6
=96.03×20
7
=1920.63小时 8
每天需工人数
9 10
=〔1920.63/8 〕 11
=241人
12
每天平均生产量 1
=241 ×8/20
2 3
=96.4件
N
Y
批准计划
处理非均匀需 求的策略
三、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 市场需求的起伏和波动是绝对的,而企业 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对稳定的,要解决这个 矛盾,就要研究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 处理非均匀需求可以通过市场营销的办法 ,也可以通过生产运作的办法。
(一)改变需求的办法
1、通过改变价格转移需求
通过价格差别转移高峰需求,如:电费, 机票,过桥费等
2、推迟交货
有失售的损失和失去顾客的危险
(二)改变能力的办法
1、改变工人数量 –随时雇佣和解雇工人,引起反感 –技术工人难以随时雇佣 –适于服务业 2、通过加班加点改变生产速率 –使生产速率和需求速率匹配 –消除库存 –生产不均衡,加班加点 3、利用半时职工:“钟点工” 4、转包 –扩大了本企业的能力 –可能影响交货期和质量问题,丧失部分控制权,而且会损
• 狭义生产计划概念:是指生产系统的运行计划, 计划规定了一定时期内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 品种、质量、产量和进度,是进行生产作业活动 的纲领和依据。
2、生产运作计划体系
长期计划: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涉及产品发展方 向,技术发展水平,厂址选择、设施布置、生产规 模,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
中期计划:是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 经营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 润等,是衔接长期和短期计划的中间计划。
160 375 —
2 2500 50000 19
152 329
46
3 2000 40000 22
176 227
102
维持1000件库存费=1000×6 ×12=72000元 256 256
总费用=72000+128000=200000元
变更费
7400 6200 4600 3400 13200 22500 18000 4500 18600
短期计划, 是确定日常的生产活动的安排,具体、 详细,内容包括:机器负荷平衡、作业指派、作业 排序、生产批量、订购批量等。
生产与运作计划层次体系

企业战略



营销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
财务战略
中 期
需求预测


综合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 (产品出产计划)
粗能力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
总费用= 143775+ 35500=179275元
143775
35500
第三步:方案的比较选择
(1)改变工人数量:总费用=200000元 (2)利用库存调节:总费用= 209253元 (3)采用混合策略:总费用 =179275元
问题:
(1)你认为应选择哪种策略? (2)此混合策略是不是最优策略?
3066
15633
8290 5200
4090
21468
10508 6700
4808
26694
12532 8700
4832
28920
14556 11200 4356
27564
16484 13700 3784
24420
18412 16700 2712
19488
20340 19700 1640
13056
22172 22200
22.5 20 17.5 15 12.5 10 7.5 5
2.5 0
库存量
生产量累计线 需求量累计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份
需求波动情况下的混合综合计划策略
返回
例:某公司将预测的需求转化为生产需求,如 表所示。该产品每件需20小时加工,工人 每天工作8小时。招收工人需广告费、考试 费、培训费等折合一个工人需300元,裁减 一个工人需解雇费200元。假设无废品和返 工。为了应付需求波动,有1000件产品作 为安全库存。单位维持库存费用为6元/(件 ·月)。设每年需求类型相同,计划年度开
返回
例:设某企业某产品月销售计划,生产能力资料 如表所示,3-6月销量>生产能力,1-2月、7-12 月销量<生产能力。且全年生产能力多余370台。 现拟定三个生产方案:
三个生产计划方案对比表
项目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68 119
17
8 1500 30000 23
184 163 44
9 2000 40000 21
168 238 75
10 2500 50000 21
168 298 60
11 2500 50000 20
160 313 15
12 3000 60000 20
160 375 62
1 3000 60000 20
产 量 ( 千 件 )
40 37.5 32.5 30 27.5 25
22.5
20
17.5
15
12.5
10
7.5
5
2.5
0
需求量累计线 累计需求量>累计生产量
生产量累计线
累计生产量>累计需求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份
需求波动情况下保持生产率不变的计划策略
(四)混合计划策略
产 40 量 37.5 ( 32.5 千 30 件 27.5 ) 25
失一部分收益。 5、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产 40 量 37.5 ( 32.5 千 30 件 27.5 ) 25
22.5 20 17.5 15 12.5 10 7.5 5
2.5 0
需求量累计线 生产量累计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份
通过改变能力应对需求波动的计划策略
(三)利用库存调节
二、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
市场需求预测
线性规划法 销售收入利润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
生产能力 外部协作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销售及利润指标 ……
确定经营目标 利润、市场占有率…
制定初步候选方案 •企业生产的外部条件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
方案比较 利润、成本、生产
均衡性、库存…
初步计划
计划是否可行
第二步:拟定方案
(1)改变工人数量
月 预计月 所需生 月正常 每人月生 需工 月初增 月初裁 份 需求 产时间 工作日 产小时 人数 工人数 工人数
4 1600 32000 21
168 190
37
5 1400 28000 22
176 159
31
6 1200 24000 22
176 136
23
7 1000 20000 21
在制造业多采取利用库存调节生产的办法。如图所示, 市场需求如图中粗线所示,是波动的,而生产能力在一定 时期是确定不变的。如果从总量上讲,生产能力与负荷是 平衡的,为了使生产能力在一定时间满足任务的需要,可 以利用库存来调节生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