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生物学总结

神经生物学总结


• 电压钳试验证明动作电位与Na+、K+有关 • 方法:离子置换法;改变Vm;离子通道阻 断。
电压钳原理(voLtage clamp)
• 只要固定膜电位不变,使膜电容电流为零,则膜 总电流等于离子电流。
在鰂乌贼大纤维内插入两根细铂丝,一根记录电压E',另一根记录电流I'。 记录膜电位E'输出(如-70 mV)与调定电压V(如-100 mV)通过比较器进行比 较.其差值30 mV经放大后进入一个快速电压-电流转换器(FBA),使∆V= 30 mV的电压转换成电流I',把这个反馈电流I'打人膜内,使膜电位立即发 生变化。这样就能够维持膜电压不变。
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因素
• 动作电位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 细胞膜的被动电学性质
– 膜电容越小,膜电阻越大,则传导速度越快。
(如有髓神经纤维)
• 纤维直径
– 直径大,则传导速度大。
动作电位沿神经干传导的特性
双向性 绝缘性 不衰减传播 相对不疲劳性 生理完整性

第三章
• 定义: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 间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称突触。 • 按传递信息物质: 化学性突触;电突触(缝隙连接)
动作电位的传导: • 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 局部电流:在已兴奋的细胞膜和与它相邻的 未兴奋的细胞膜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出现而 发生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 • 运动方向是:在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段移 向已兴奋段,而膜内的正电荷由已兴奋段移 向未兴奋段。 • 结果:造成邻近未兴奋的细胞膜去极化达阈 电位,出现它自己的动作电位。
4 受体的调节:
(1)数量调节
脱敏/耐受:
(2)反应性调节 增敏/超敏: 协同性变化: (3)受体调节的生化机制 受体磷酸化及脱磷酸化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突触 后膜的电位变化,具有局部电位的性质。 •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第五章 受体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在血脑屏障进行 的物质交换,不像在周围脏器所见的是通过细胞间隙输送 的,而是经细胞输送的。
基本知识点
• 静息膜电位:神经元在静息时,也就是在 没有受到刺激时,其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 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 动作电位: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 生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是 细胞兴奋的标志。 • 静息膜电位的机制:离子跨细胞膜不均匀 存在;离子选择性通透;离子跨膜平衡电 位。
AP抵达轴突末梢 Ca离子内流入 突触前膜 弥散与突触后 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去极化 突触小泡前移 与前膜融合、破裂 化学门控性 通道开放
电压门控性 Ca离子通道开放
递质释放入间隙
突触后膜对某些 离子通透性增加 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突触后电位) (去极化或超极化)
总和效应
• 受体(receptor):
– 指能与内源性配基(递质、调质,激素等信息 分子)或相应药物与毒物等结合,并产生特定 效应的细胞蛋白质。
3 受体的特性:
(1)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specificity)
(2)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可逆性(reversibility)
(3)受体一般有内源性配体 (4)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饱和性(saturability) eg. ACh-R
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突触延搁; 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易疲劳。

突触后抑制 (postsynaptic inhibition)
神经元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它的下一级神经元突触后膜产生 IPSP致使其活动发生抑制。
轴突和树突的主要不同点
构筑特征及蛋白组分 发生次序 形态结构 数量 长度 起始阶段 末端 棘刺 髓鞘 细胞器 核糖体、粗面内质网与 高尔基复合体mRNA 突触小泡 无(胚胎轴突和轴丘有, 有 少) 优势存在(突触前) 选择性存在 每个神经元一条 长、分支少 特异化、与胞体有分界 不逐渐变细 无 部分轴突髓鞘化 多发性且可变 短、多级分支 无特异化、核周质的延 伸 逐渐变细 常附有树突棘 极少髓鞘化 先 轴 突 树 轴突出现以后 突
• 传入侧枝性抑制 协调各种反射活动。
• 回返性抑制 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
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 inhibition)
抑制发生在突触前部位,不改变突触后膜兴奋性 而使EPSP受到抑制的方式。由于它的发生大多与 轴突前末梢的持续去极化发生有关,故又称去极
化抑制。
突触后电位
离子置换法
左图表示在去极化作用
时通过膜的离子电流。 膜左极化56 mV,图中 A为正常海水所记录到 的总离子电流,B为用
氯化胆碱溶液代替海水
中绝大部分NaCl (90% 以上)以后所得到的曲 线,主要是IK;C为A减 去B所得到的曲线,应 为INa。
离子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取决于驱动力。 在电压钳位实验中,不 断改变Vm,Na+电流的 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Vm<ENa 内向INa Vm=ENa INa=0 Vm>ENa 外向Ina •反转电位:+52mV
• 调节神经元糖的供应
基本知识点:
• 神经元的轴突和轴丘都没有游离核糖体(尼氏体)和粗面 内质网。 • 胶质细胞的突起不分树突和轴突;它与神经细胞不同,可 终身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 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周围神经系统包括施万细胞和卫星细 胞;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 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 在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数量最多 • 常用区分方法:
– 免胶质细胞无尼氏体
• 相邻星形胶质细胞之间以及相邻终足之间存 在有缝隙连接(离子耦联、代谢耦联)
星形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
• 支持作用:
• 修复和保护作用 • 参与构筑血脑屏障 • 维持神经元周围K+稳态 • 影响突触传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