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激唤醒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与运动表现

图11-1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 有别于汽车发动机的是,人 类的“发动机”永远处在工 作状态,只要是正常活着的 人,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仍 在大脑和肌肉中存在着生物 电的活动。由此可以认为, 唤醒具有一种自然的、连续 的状态特征。
三、焦虑(anxiety)
➢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 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 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李维 等,1995)。
5.知觉水平的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 。
用积极的眼光知觉高的要求,试图通过 达到高的目标率来迎接挑战,以便进一 步获得尊重和自尊的人,他们往往由于 建立非常高的标准和目标而使自己陷于 紧张的境地。
6.单纯的紧张性心理生理状态可以成为 身心活动的激动因素,在某些场合有积 极作用。它可以促使个体产生适当的“ 精神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提高适 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唤醒(arousal)
➢ 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 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 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 动的准备状态(马启伟、张力为,1998)。
➢ 唤醒的三种表现:
三种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
➢ 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 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 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 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 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见图 11-1)。
一、应激(stress)
➢ 应激一词原是物理学概念在工业上的运用, 指某种外力作用于物体而产生的反应改变(李 维等,1996)
➢ 心理学上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或心理紧张。 这是在机体受到外界刺激作用下,为适应环境 所作出的一种反应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如果超 出机体所能忍受的范围,就会对其心身健康带 来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授课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思考与探索
1.影响运动员比赛临场发挥的主要因素? 2.焦虑——焦虑症? 3.唤醒——睡眠——梦?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 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 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 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 两种形式。
➢ 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 这种焦虑的特点和强度,因此,研究者一般只 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的现象学和 生理学特征。这样,作为一种科学概念的焦虑 状态就由测量中使用的具体程序和量表来下操 作性定义(张力为,2001)。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
➢ 焦虑与唤醒与运动员比赛中水平的发挥和运 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从倒U形假说 的提出到多维焦虑理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 论等的出现,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有 了很大的进步。
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 ,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 手抖、出汗、尿频等)。
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 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 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 应激(stress) ➢ 唤醒(arousal ) ➢ 焦虑(anxiety)
3.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基础 ,它是由网状丘脑投射系统向大脑提供 的弥散性兴奋所诱发。神经递质的变化 ,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活而形成复合情 绪。
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恐惧、震 惊、愤怒、厌恶等,可发生焦虑性紧张 ;若附加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 则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过于强烈和持 久的复合性应激情绪会产生明显的消极 影响,如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 被限制、抑制在正常情境下应对策略的 选择、减少思维中可利用的线索等,从 而导致心理操作效率的全面下降。
➢ Martens(1974)在《唤醒水平与运动技能 表现》一文中将人的唤醒水平生动的比喻为 一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强度。他认为可以, 通过测量发动机每分钟的转数能够知道其工 作强度,而人类 “发动机” 的工作强度也 可以通过对唤醒水平的测量来进行评定。为 了实现最佳的技能表现,理想的唤醒水平必 须是与任务要求相适应的,这样才能发挥出 最大的工作效率。体育运动情境中的不良唤 醒水平或焦虑,就像挂在空档上的汽车,无 论你怎么猛踩油门也不能使其前进半分,或 者处于前进档上却被拉紧了手闸,即便可以 前进也不能获得理想的速度,成为与目标任 务不相适应的消极附加因素而阻碍了运动动 作自然、协调地完成。
对应激的理解
1.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 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但是这些刺激 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在刺激与 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如个 体健康水平、人格特征、经验阅历、应 对能力、认知评价、信念以及所得社会 性支持的质和量等,它们均可起到重要 的调节作用。
2.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 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在许多情境里 ,一个刺激的绝对量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它对个体的意义。一般来说,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与当前事件的要求不一致, 或新异情境的要求是过去没有经历过的 ,容易产生相当的压力而导致紧张;此 外,已有的经验使人对当前的境遇还是 感到无力应付和无法控制,也是应激产 生的原因。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 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 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应激源
按不同环境因素,将应激源分为三大类: ①家庭环境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 恶劣等;
②工作或学习环境:如工作负担过重、职 业转换等;
③社会环境因素:如严重的自然灾害,交 通事故等。
根据应激源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应激源 划分为①急性应激源②慢性应激源
➢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 虑和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 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 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 则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 短暂情绪反应(季浏、符明秋,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