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见
发表时间:2015-03-30T10:23:25.93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2期(上)供稿作者:苏梅
[导读] 在现代信息社会,老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营造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
苏梅
(万源市第三中学万源 636350)
【摘要】: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地理科学思维的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和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是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维和理念,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问题的教育过程。
笔者在长期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以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合作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转变教学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确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在现代信息社会,老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营造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
老师要放弃权威,以平等、宽容的观念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使学生能积极思考,不断发展创造力。
老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确立新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观。
过去的教学只是看传递知识数量多少、分数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的动手、读图能力、分析运用等能力的培养,不能为学生的终身考虑,学生即使在中学阶段学的知识很多,分数考得很高,但走上工作岗位后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不会。
而创新教育则是看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实现教学民主,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创造充分、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必要的选择。
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大胆地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而不应照本宣科,要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建立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需求相适应的和高中生能力。
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不断了解学生。
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善于引导学生能质疑、调查、探究,让他们展开思维,发挥想象。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要正确掌握评价尺度,不要采取统一要求和统一标准。
鼓励大胆、超常的想法,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创新。
再次,老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要采取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实现地理教学环节的开放环境
教学内容的开放。
老师提供的学习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常结合课文插入世界地理风情和国内国际社会热点内容,以丰富学生的乡土知识和社会知识。
教学形式开放。
可建立学习小组,展开探讨,或在课堂留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和解答,或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形成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师问生答等探讨性教学氛围。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因而老师上课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用具要多样化,应根据教学实际,除采用模型、地理挂图、标本、网络地图、GPS软件等方法进行教学外,还要能经常自制电子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语言要多样化。
老师的教学语言可采用描述性、启发性、艺术性和逻辑性等多种表述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检测手段多样化,如用竞赛、抢答、辩论等形式来检测,从而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四、重视学法指导,不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培养对地理知识系统梳理与融合的能力
梳理与整合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重要能力,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进行梳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长期训练可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从而有利于形成创新能力。
2.培养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教科书、第二语言。
它拥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图表,并将这一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性学习
新教材中对于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设计的题型很多,因此要求学生重视,认真思考,大胆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开展创新研究性学习,从而达到锻炼目的。
4.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地理学科的记忆的内容较多,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的记忆方法如化整为零法、形象记忆法、画图法等。
5.充分运用电子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共享等资源
处于当今信息社会,不懂得搜集、运用、共享信息就无法主动学习。
因此,学生要能经常搜集,选取有助于学习的信息,同时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科学教学、创新教学,相信学生的创新教育素养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