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学校生活”为主题,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各民族的小学生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和下课时的情景,展示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诗集,运用丰富的想象,将雨后的花拟人化,通过对他们在地下学校上课、下雨放假回家的描述,表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弄懂书里的意思,他冒着被先生惩罚的危险,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
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二):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丛书分析本单元配套丛书《成长乐园》共选入49篇文章,推荐名着是法国作家勒内·戈西尼的《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
丛书分为八个板块,以人文主题为主,以素养主题为辅组织文章,其中,前三个板块与本单元教学内容配套,四至六板块与第二单元配套,第七板块的《游戏》《击球》《雪人》《凿壁偷光》也与本单元主题契合,但鉴于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且课本在第八单元才接触文言文,建议放在学习第八单元的时候进行阅读。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版块《校园生活》共八篇文章,选取了亚米契斯、阿纳托尔·法朗士、刘绍棠、黑泽明、黑柳彻子等中外名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而且能够让孩子们发现一些新鲜的词语、句子,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
第二板块《泰戈尔诗选》共选编了泰戈尔的六篇文章。
这些文章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的丰富想象,孩子们在感受其奇特的想象的同时,感受孩子的童真。
第三个板块《名人风采》共七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孙中山、王羲之、丰子恺、沈从文、李四光、陶行知等名人学习、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故事。
阅读这些故事,会给孩子们今后的学习以启迪。
鉴于课时问题,以及故事比较容易读懂,建议本板块课后阅读。
三、学习目标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四、单元预习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日积月累1.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古诗词。
单元导语语文园地精读引领课《大青树下的小学》1.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选择学校的一个场景说清楚。
单元导读。
课后练习小练笔:选择一个学校的场景写一写。
略读实践课《不懂就要问》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单元导语《学校》《爱读书的孙中山》《孙中山破陋习》组文阅读课校园生活抓住有新鲜感的词语体会。
单元导语《开学第一天》《美国游学记》《坐在最后一排》《童年,说不完的故事》《灿烂花开向阳处》《大冒险》《黑孩子罗伯特》精读引领课《花的学校》1.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2.能够用“清风一吹,他们……”“蝴蝶一来,他们……”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单元导语课后练习《校园交响诗》《王羲之练字》《丰子恺学说话》《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组文阅读课泰戈尔诗选抓住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体会。
单元导语《榕树》《海边》《云与波》《仙人世界》《对岸》《小大人》《勤劳善良的少年》《陶行知先生和蜻蜓》写字指导课书写“绒、球、读、影”等字,主意书写的穿插避让1.了解钢笔的特点,学习使用钢笔。
2.学习读帖,写正确、规范、整洁的钢笔字。
生字表口语交际课我的暑假生活1.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借助图片、实物等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2.听明白别人的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议。
习作指导课1.语文园地“语句段的运用”第一部分2.习作“猜猜他是谁”1.了解把人动作、神态等写具体的成语,并尝试运用。
2.抓住印象深刻的地方写清楚,突出人物特点。
语文园地习作要求习作评改课猜猜他是谁1.格式正确;2.抓住人物特点。
习作要求单元整理课语文园地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2.词句段的运用。
语文园地1.大青树下的小学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5.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些少数民族吗?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三、识字写字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
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5.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6.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晨:上边扁小下边宽大,厂字下边两横中下横要长,竖提在下横处起笔。
球:王字稍窄小、下横变为一提,求字上横要短一竖要长,中间四笔要分开。
四、梳理结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同学们在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进一步赞美民族小学,抒发自豪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字词验收: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白纸,进行字词听写。
2.谈话: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景是什么样的?二、品读释疑1.出示核心问题: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明确: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2.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串珠问题1)(课后第1题)教师提问,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不同穿着的学生从各处来上学,他们主动给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给国旗敬礼,上课了郎朗的读书声传出来,很多山林里的动物走进校园,停在窗外静静地听课,下课了大家一块跳孔雀舞,做游戏……(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明确:“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2)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明确: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①明确: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②仿写3.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串珠问题2)(1)同学们畅所欲言(2)教师明确: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4.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现的画面?(串珠问题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明确: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明确: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3)阅读方法解密:边读边想象画面(4)拓展: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①小组讨论②组内推选优秀代表发言③教师点评5.课文主旨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6.写作方法: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举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