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解读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解读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7、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不吻合? 涂片镜检是报告所有检见的细菌,而培
养的目的是检出致病菌。 一些苛氧菌需在特殊的环境或培养基上
才能生长。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8、取的明显就是脓液标本,为何鉴定报告为无菌生 长? 我们做的是有氧培养,脓液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可能细菌被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吞噬。
可能有效的药物 多粘菌素B(E)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替加环素(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大剂量舒巴坦 可根据被检测菌的MIC,选择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药物种类的选择(天然耐药的抗菌 药物不做药敏药敏试验)
检测耐药机制,根据耐药机制提示 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检测标志性药物,提示对其他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
一般培养经48小时后,即第三天出报告,若需分离致 病菌的则第四天出报告。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ESBLs: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KPC酶: 产碳青霉稀酶的一种KPC型 NDM-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万古耐药 VRSA
铜假单胞菌
ESBLs 多重耐药
感染菌对同一种药物的MIC越小,效果 越好
不同种抗菌药物之间MIC无可比性
目前很多仪器报告的是检测折点,而不 是真正的MIC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5、培养阳性的细菌都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吗? 不是的 培养阳性 感染,可能为污染(血培养),可能为定植(痰培养) 任何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情况进行评价(很重要) 感染部位的清创、引流、换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加重要 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器官功能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9、鉴定结果明明写着四联球菌、革兰氏阳性 杆菌,为何没有药敏结果?
四联球菌为微球菌,一般不引起人体致病,为 非致病菌,故考虑污染可能。
药敏结果参照CLSI标准,目前革兰氏阳性菌没 有参照标准,故暂不能做药敏试验,若需治 疗可参照阳性球菌用药。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0、一般培养不是三天出结果吗,今天第四天了怎么 还没出来?
低蛋白血症,高血糖等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6、选择药敏报告敏感的药物,为什么临床治疗无效? 体外药敏试验只能预测体内治疗效果,并不等同; 一般来 说,耐药=治疗无效; 敏感≠治疗有效。 可能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污染或定植菌) 细菌本身因素(如诱导耐药,生物被膜) 感染部位与药代动力学因素 细菌的MIC,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药敏试验药物中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无效,但可以与其他药物 联合用药 药物剂型及生物利用度(纯品、商品)
CLSI药敏建议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3、是否能将所用的药都做药敏试验? 没有必要:通过耐药机制和标志性药物
可以预测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没有可能:不是所用药物都可以做药敏 试验(需要药物在体外稳定,需要有操 作标准和解释标准)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4、在药敏试验报告中MIC越小的抗菌 药物效果越好吗?如何根据MIC联合用 药?
泛耐药(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所有药物耐药; 超级细菌: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分MDR,没有确
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MRSA/VRSA;
VRE;
MDR-PA,PDR-AB; ESBL(+)+AmpC(+) 肠杆菌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产KPC酶、包括产NDM-1细菌)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药敏试验的目的: 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
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医 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问题选用药物提 供依据----实施个体化治疗。
解读注意事项
1、药敏试验是参照美国的CLSI推荐的 标准制定的。
2、细菌全自动分析仪的药敏组合是固 定的。
3、某些细菌对某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则不需要做药敏试验。
ESBLs 多重耐药
产碳青霉烯酶 可能为KPC
关于细菌耐药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肯定无效) 可以选择的抗菌药物(可能有效) 细菌药敏试验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如何解读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对抗假单胞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抗 假单胞氨基糖苷(吉他霉素、妥布霉素),抗假 单胞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亚胺培 南、环丙沙星、氨曲南等均耐药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解读
一、药敏结果的解读 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 仪,为MIC法,有固定的药敏组合。
二、微生物培养 目前均为有氧培养,可以做的有:普 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支原体培养。
培养的目的: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可能导致的病 原菌并给以药敏结果,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 染提供依据。但培养并不是万能的。
检测试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
选择性药敏结果选择性报告
--A组:首选,常规试验和报告 --B组:首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选择使用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4、试验的药物代表一类药,而不是一 种药。
解读注意事项
5、对葡萄球菌一代比三代头孢治疗效 果好。
6、有些药物不适用于单独使用,仅用 于联合用药,如利福平。
7、因为是体外药敏试验,有些药体外 试验敏感,可能临床治疗无效。
8、同一菌株可能出现亚种,导致连续 药敏结果不吻合。
细菌耐药概念
多重耐药(MDR): 指细菌同时对三种以上结构不同(作 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耐药,如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 基糖苷类;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1、我们想用的药物在药敏试验 中 没有做? 可能是天然耐药 可能是药物的敏感性被其他药物 所预报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2.为什么有的菌报告很多种药物, 有 的仅报告几种药物?
报告的药物种类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而 有所不同,如铜绿假单胞菌报告的药 物较多,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报告的 药敏较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