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关于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国际经济地理2009年上学期1-8周关于中国经济地理分析
摘要:国际经济贸易地理属于综合性的学科。

主要表现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的关系上即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的分支又是国际贸易的分支。

但国际贸易是以地理为基础。

本人着重对中国的经济地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一.中国的的地理优势
中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海洋——太平洋的西岸。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

从纬度位置看,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陆上疆界长达22800多公里,与15个国家为邻。

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东北毗邻俄罗斯;西北邻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北接蒙古。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长约18000公里。

内海和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总面积470万平方公里。

海上邻国,东有日本,东南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东部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海上分布6500多个岛屿。

大陆架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浅海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

大陆沿岸形成许多天然良港,等。

这些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海洋经济以及巩固海防均有重要战略意义,现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的地带。

我国西北内陆伸入亚洲腹地,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陆上和中亚、西亚、欧洲连接的桥梁。

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过巨大作用。

经纬度位置。

我国纬度,南起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纬53°31′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南北跨纬度约50,直线距离约5500公里。

自南而北分布有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气候资源极为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无与伦比。

当我国北部黑龙江省还是冰雪覆盖的时候,而南部的海南地区则已是一片葱绿的盛夏景象。

经度,东起东经135°5′,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至东经73°40′,即新疆境内乌恰县的乌孜别里山口。

东西相差61°多,直线距离约5200公里。

时差4个多小时。

当东方朝阳已升临大地的时侯,西部仍是星斗满天。

这广
大的幅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而且海岸线漫长,适合发展渔业,中国地形多样,适合旅游业,矿产业,资源丰富。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而且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地域差异。

自北至南随着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等6 个温度带,自然景观显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随着降水量的递减,又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等呈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自然景观带。

二.中国贸易现状
首先,由于处于亚洲这个人口基数最大的劳动力充裕,气候状况舒适,雨水充足区域,中国农业的发展也是巨大的。

近年来,中越农产品贸易在波动中增长,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从1995年到2009年的十余年间,我对越农产品贸易都处于顺差地位。

我对越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水果、水产品、蔬菜等,我从越进口的也主要是互补性的水果和水产品。

1995年至今,中越农产品贸易经历了由下降至上升的过程。

进入新世纪后两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回升,除2004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大幅增长。

过去的十年中,中越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约在10%以内,最高的2009年占10.1%,最低的1998年占4.8%;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小。

中越农产品贸易结构分别从近些年两国农产品进出口形势看,我对越农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而从越进口则相对缓和。

2009年我对越农产品出口额为3.06亿美元,同期我从越进口农产品2.06亿美元。

然后,由于处于亚洲这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又受到日本和韩国电器行业的影响,中国在家用电器这个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家电行业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成长中的家电企业集团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

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家电产业的发展融合了国内、国际的两股力量,中国家电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出口规模奠定了中国家电大国的地位。

虽然最近10年,中国家电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家电出口额占世界家电出口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产生了贸易不平衡,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各种壁垒层出不穷。

世界范围内的家电产业转移将会
改变目前的家电产业贸易格局。

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塑造出新的贸易格局,新型家电产区的发展导致全球家电业竞争格局随之发生变化。

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大家电产能大规模向墨西哥转移,从而使墨西哥的家电出口迅速增长。

而伴随欧盟东扩的进程,西欧大家电产业在向中东欧的波兰、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和土耳其转移的过程中,使得土耳其和东欧的家电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跨国公司是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主导力量,只要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订单进行转移,中国的家电出口产业立刻会受到影响。

据介绍,产业转移、控制订单、控制各种技术标准和制造贸易壁垒等都是跨国公司容易改变竞争格局的手段。

其次,煤炭工业是中国重要的燃料动力工业部门,中国在这方面的贸易发展也是显著的。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我国山西太原一块的产煤量是相当高的。

2009年度中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加,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

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同时又是煤炭输出大国。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高涨,世界对煤炭、尤其是对动力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中国煤炭输出量不断提高,主要输向西欧,也有日本和韩国等。

三.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对外贸易同时也存在不可调和的问题。

比如,我国和欧盟贸易之间所存在的一些摩擦。

首先,我认为欧盟市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性超出了我国市场对欧盟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显示出在双边贸易政策调整以及贸易谈判中,我国处于不利的地位。

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特点。

双边的经贸合作规模与双方的地位不相称。

欧盟已经在战略上认识到亚洲以及我国是世界未来的重要市场,亚欧会议机制充分显示出欧盟各国政府观点的转变。

但是,从双边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相互在经贸方面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没有上升到主导的地
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新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
起反倾销调查,而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

此外,欧共体也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第一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经济体。

在欧盟的反倾销法中对我国的国有企业存在明显的歧视,认定国有企业享受政府的补贴,不接受相关企业提供的成本数据,而采取所谓的按照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在我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农产品中,欧盟通过农药残留等技术标准限制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

其实,欧盟重视亚洲市场,其基本利益在于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分享我国对外开放为发达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投资带动我国出口欧盟的机会并不大。

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协调一下这方面的区域矛盾,而且在处理贸易摩擦问题时,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制度环境,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可以运用相关机制和体制,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