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区划—东北地区

自然地理区划—东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三、区域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
自然景观形成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 (1)东北地区是中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是基本因素 (2)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 利亚 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 (3)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 直袭东北地区 (4)是中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 (5)南面临近渤海、黄海, (6)东面临近日本海
(3)广泛分布的冻土:土层冻结厚度从南向北逐渐加厚,在东南一隅不足1米, 东部山地大部分厚约1米-1.5米,松嫩平原厚约1.5米-2.0米,大、小兴安岭则厚 达2米以上。而且,土层的冻结时间也由南向北逐渐加长。一般为4个月-6个月, 到北部则长达7个月。冻土的存在,使东北区的自然条件更加复杂 。
(4)面积广大的沼泽 :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和松花江、嫩江交汇的低洼地区, 以及大、小兴安岭的宽坦河谷、台地和平缓的岭脊与山坡上。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一、冷湿性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是东北自然景
观的最主要特色。
成因
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起主导作用
冬季严寒漫长,地表长期积雪; 春季融化,湿润土壤; 夏季降水集中,对植物生长有利。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1、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
第十六章 东北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第二节 区域内部差异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节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概况
一、区域范围
不同于平常我们 所说的东北地区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面和东面以国界为界 南界相当于≥10°C活动积温3200°C等值线 西界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二、地表结构
地形总体特征
平原广大:辽宁平原、松嫩平原、松江平原 山地相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水体相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
绿江、黄海、渤海、辽河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山环水绕的地表结构
东北地区的地形从外向里略呈三 个半环带,水绕山环,平原内育。
最外一环是黑龙江、乌苏里江、 图们江、鸭绿江和渤海、黄海, 形成水绕边界之形势。
4、广泛分布的冻土 a: 分布 ①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带(<-5℃) ②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带(<-3℃) ③岛状多年冻土带(<0℃)
北半球多年冻土剖面图解
b: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土层冻结厚度从南向北逐渐 加厚,在东南一隅不足1米, 东部山地大部分厚约1米-1. 5米,松嫩平原厚约1.5米-2. 0米,大、小兴安岭则厚达2 米以上。而且,土层的冻结 时间也由南向北逐渐加长。 一般为4个月-6个月,到北 部则长达7个月。冻土的存 在,使东北区的自然条件更 加复杂 。
有可靠的一年一熟的农业生长季和有效的降水量。大陆性 气候,年较差大。
冬季:漫长,冷暖更替,盛行西北风,可达8个月 春季:多大风,形成晚霜 夏季:降水丰富,占全年降水的50~70%,从东南向西北逐
渐增大,只有30~55 区域主要特征
2、广阔的森林和草甸草原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二、区域自然环境总体特征
相当于我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 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拥有肥沃的(黑)土壤,广泛分布 冻土和沼泽——冷湿自然景观
成因: ①冬季:纬度因素,近邻冬季风源地 ②夏季: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地表结构
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中环是山地,西部是大兴安岭北 部山地,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 是长白山地和千山山地。
内环是东北平原 。
东北地区环境与资源结构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400万中国地貌图》,1994;杜秀荣,唐建军《中国地图集》,2004,改绘)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燕山运动 、新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火山活动
植被种类有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植被具有过渡性质,反映地带性的植被,具有向南偏移趋势
植被区系包括达乌里区系、长白区系、蒙古区系,区系之 间相互渗透
①大兴安岭北部:以兴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 ②大兴安岭中、南部:以蒙古栎为主成份的温带落叶栎林 ③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主要由红松等构成的温带针阔混交林 ④千山山地:柞蚕丝和温带水果生产基地
燕山运动奠定本区地形轮廓 新构造运动导致大兴安岭及长白山隆起,中部凹陷断裂活动—
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边缘强烈活动带上 火山活动强烈 长白山五大连池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二、区域自然环境总体特征
相当于我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 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拥有肥沃的(黑)土壤,广泛分布 冻土和沼泽——冷湿自然景观
地处 中国纬度最高、经度 最偏东地区,属于寒 温带与中温带。 位于亚欧大陆东北端 ,具有边疆、临江、 近海的特点。
区域概况
一、区域范围
N
W S
东:东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合流点 E 西:大兴安岭西坡阿尔山附近
南:辽宁省宽甸县 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宽——1000km 长——1300km 面积78.73×104 km2,约占全 国陆地面积的8.2%。
第一节 区域主要特征
3、肥沃的土壤
地带性土壤:寒棕壤,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具有 明显的纬度和干湿度分布规律
①大兴安岭北部针叶林区 ②东部山地针阔混交林区 ③南部落叶阔叶林区 ④东北平原森林草原区 ⑤东北平原西部草甸草原区 ⑥西南部的沙质平原区
灰化土 暗棕壤 棕壤 黑土 黑钙土 沙土
隐域性土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
(1)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本区具有寒冷、干燥而漫长的冬季,温暖、 湿润而短促的夏季,有可靠的一年一熟的农业生长季和有效的降水量,具明显的 温带、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2)茂盛的植被与肥沃的土壤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是东 北自然景观的最主要特色。本区的土壤类型复杂,但呈现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 自北往南有寒温带寒棕壤、温带暗棕壤;从东向西是暗棕壤、黑土、黑钙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