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中年龄表达的比较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级翻译班杨亦然 201004071127摘要:虽然英语中人们都避免谈及年龄,但是散文、小说和对话中有关年龄的表达却数见不鲜。
而在汉语中,人们更是对年龄的表达有一套独特的体系。
那么,对于以英语为专业的人来讲,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很有必要。
关键字:年龄英语汉语表达1.英语和汉语中包含数字的年龄表达及比较数字为年龄表达最直接、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不管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用数字表达年龄的方式应该是最普遍的了。
1.1 英语中包含数字的表达1.1.1 英语中仅仅包含数字的准确年龄表达拿“一个十岁的英国小男孩”为例,英语常见的表达方式如下:He is 10(years old).He is a British of 10.He is aged ten.He is at age ten.He is a ten-year-old British.He is at the age of ten.He is ten years of age.表示“还要多久就要多少岁了”,可以用“off”,例如:I’m 5 days off twenty.表示“已经多少岁所久了”,可以用“past”,例如:She is 5 months past 9.1.1.2 英语中用数字用数字的模糊年龄表达英语中,用数字表示模糊年龄的形式有很多,主要分一下几种。
在表示“在某人几十多岁”,可以用“in one's +基数词复数形式”,例如:I am in my (early/late)twenties.在表示“某人快到多少岁”了,可以用“get/go on”等词组,例如:He is getting on for 10. / He is going on 10.表示“某人快多少岁”了,也可以用“almost/nearly/barely”等副词,例如:I’m almost twenty years old.1.2 汉语中包含数字的年龄表达1.2.1 汉语中包含数字的准确年龄表达同样以“一个十岁的英国小男孩”为例,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为“这个英国小男孩十岁了”。
但是我们不习惯于说“这个英国小男孩的年龄为十”或是“他在十岁”。
对于岁数的零头,我们会用“零、又”等介词,例如:他一岁零三个月了。
对于还未满的时间,我们会用“差”,例如:他差三个月一岁。
1.2.1 汉语中包含数字的模糊年龄表达汉语中,可以用“大约、大概”等地形容词来修饰数字,以达到估计的目的,也可以用“左右、多、上下、几”等词缀表示大约的概念。
例如,他今年五十左右了。
1.3 英汉关于数字表达年龄的比较1.3.1 差异我们可以从例子明显感觉出,在表达整岁的时候,英语较于汉语的表达方式多很多。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英语在表达时不单单有表示年龄的数字,还有相应的介词“at”“of”等介词。
如果没有介词存在的话,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就有对应的形式,“He is 10.”可以翻译为“他十岁”。
当有了介词,以“at”为例,“He is at the age of ten.”我们不能翻译为“他在十岁的年纪”,而需要意译为“他十岁”,这就与不含介词的句子翻译相同了。
而汉语中除了数词和介词,并没有其他成分参与句子构成。
如果句子要做到形式多样,需要有充足的成分使之变化。
所以,汉语中用数字表示准确年龄的方式必定不会比英语的句子形式多样。
1.3.2 一致在表达模糊年龄或是带有零头的年龄时,汉语也加入了可以与英语相应的副词和介词,甚至是词缀,所以,英汉两种语言在用数字表达模糊年龄的方式也大致相同。
并且,汉语在用数字表达模糊的年龄时候与表达准确年龄的时候相比,加入了副词与介词。
这样,汉语与英语就有了相对应的形式。
而不会再出现表达准确年龄时出现的情况,使多数的英语句子只能意译。
2 英语和汉语中特殊的年龄表达方式年龄不仅可以通过数字表达,也可以通过特殊的词语表达。
特别是对于汉语这样博大精深的语言来说,表达年龄的特殊词汇更是多种多样。
2.1 英语中用特殊数词表达年龄在英语中,虽然以数字表达年龄的方式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不少词汇是专门用来表达确切年龄的。
这些说法出现的场合较正式,更多运用于古英语中。
例如,“quinquagenary”表示五旬老人,“threescore”表示六十岁,“threescore years and ten”表示七旬,“fourscore 表示”八旬。
另外,八旬老人也可以用octogenary来表示。
nonagenar表示九旬老人,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用“ultracentenary”来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描述年龄的特殊词汇通常是特殊的数词,含有“quinqua-”,“octo-”等表示数量的词缀。
2.2 汉语中特殊词汇表示年龄汉语中表示年龄的特殊词汇多使用借代的手法,利用事物的一部分特征来代替整体。
在汉语中,有些使用在某一年龄举行的特定仪式来代替这个年龄。
例如:明代程登吉在他的《幼学琼林》第二卷中写道,“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睟盘之期。
”因为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婴儿在出生三天的时候,家长要宴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庆贺家中添丁。
在宴会上还要准备象征长寿的汤面来祝福孩子能够长命百岁,所以古人就用“汤饼之期”来代指孩子出生三天。
而当孩子年满一岁的时候,亲朋好友会携礼上门道贺。
同时,孩子还要进行“抓周试晬”,通过提供给孩子象征各个行业的东西,例如书本、算盘等来预测今后孩子可能从事的行业。
所以,中国古代也有把一周岁称作“周晬”的习惯。
古人也有在某一年龄学习的技能来代替这一年龄的。
例如,在《礼记.内则》中有“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据记载,勺是古代一种舞蹈,男孩子通常在十三到十五岁的时候学习勺舞,所以“舞勺”就演变成了十三岁到十五岁男孩的代名词。
“舞象”是古代十五岁到二十岁男子需要学习的一门舞蹈,它后来也演变成了“十五到二十岁男子”的代名词。
在汉语中,还有一种是通过外貌特征来代指年龄的。
例如“总角”、“垂髫”是中国古代孩童的发辫,所以他们通常代指小孩子,或泛指童年。
古代男孩成童要把头发扎成一个髻,因此用“束发”指代青少年或是十五岁上下的男孩子。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就是说“我十五岁左右便在项脊轩中念书“,而不是说“我扎了头发以后在项脊轩中念书”。
“皓首”、“白首”等词用老人苍白的头发泛指老年,如《后汉书·吕强传》中写道:“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汉语中还有某些特定表示年龄的词,它们并不是来自于外貌特征或是某种特定的仪式,而是特定年龄所处的特定状态,例如心理特征、事业特征等。
例如,“而立之年”指三十岁,是说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应当成家立业了。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是说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就不会像青年时代一样迷惘了,就会对人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别的还有很多,例如,“杖家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下寿之年”、“花甲之年”、“杖乡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指七十岁,“中寿之年”、“杖朝之年”指八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泛指老年,“上寿、期颐”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2.3 英汉表示年龄的特殊词语对比2.3.1差异从特殊的词汇可以看出,英语中表达年龄的特殊词汇远远少于汉语,特别是对于儿童年龄的表达。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不同。
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视其为家族延续的象征,视其为自己晚年的依靠。
所以家长对孩子出生和成长都极其重视。
所以在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仪式,而中国的老人更是一家之尊。
这便促使人们通过仪式来代指儿童的年龄,通过老人威严深沉的外表来借代他们的年龄。
不同于中国,西方国家,比如说美国,人们认为孩子是公有财产,并不期望在孩子成年后获得什么回报。
在美国的家庭中,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并没有对孩子和老人特别的关照,所以,英文中即便是表达年龄的特殊词汇也大多为,而非某一可能使外国人看了摸不清头脑的词语。
其次,我认为,造成中文表示年龄的特殊词汇远大于英文的另一原因可能是两国表达习惯的不同。
中国善于运用借代的手法。
在书面语中,英语借代手法的运用远少于汉语。
这与西方文化逻辑性强、重形合、强调绝对,而东方文化更感性、重意合、强调特点有关。
所以在英文中,即便是描述年龄的特殊词汇,也离不开“quinqua-”, “octo-”等表示数量的词缀,使人们一眼便能看出它所表达的意思。
另外,我认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句长短也决定了年龄表达的不同。
古代汉语是一门很简练的语言,特别是诗词歌赋,注重字数和音韵的一致,并且,每句话的字数较少。
这就使得古汉语的表达需要极其简练。
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用数字表示年龄的字数要远多于特殊词语表示年龄的字数,并且也不利于保持作品文雅的风格。
所以,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年龄的特殊词汇就显得重要了。
2.3.2 英汉表示年龄的特殊词语的相同之处相对于数字表达,用特殊词汇的年龄表达方式更正式,更能体现文化修养与内涵。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表示年龄的特殊词语都运用于古代,现代语言中很少用到。
这与特殊词汇不够直观、不方便记忆的特点密不可分。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向往任何便捷的方式。
便捷的说话方式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很少能从现代的日常生活中看到此类的表达方式。
但是另一方面,即便有繁文缛节之嫌,但是毕竟表达特殊年龄的词语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如果要了解我们祖先的文化,就要从方方面面着手,年龄的表达也我们很珍贵很独特的一笔文化遗产。
所以,仔细研究年龄的表达对于我们继承祖先文化来讲,是有重要意义的。
3 结论与研究意义3.1结论英汉两种语言在年龄表达上有相同之处。
它们在用数字表示模糊年龄的时候都会用到介词等形式,并且两种语言中都有用特殊词语表示年龄大小的情况。
但是,两种语言在年龄表达上更多的是差异。
在用数字表示准确年龄的时候,由于汉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用介词等,而仅仅使用数字。
所以汉语在这种情况下的表达就下对于英语少。
而汉语是一门艺术的语言,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润色文章。
所以书面文言文中经常会见到运用借代手法,而英语中描述年龄的特殊词汇大都是数词,并不像汉语一样描写年龄的特殊词汇都与这个年龄特殊的仪式、外貌或是心理特征等有关。
所以,我们应该给予两种语言年龄表达特点以充分重视。
不能一概而论。
3.2 研究意义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只有对英语和汉语中,年龄表达的特点了如指掌,才能使自己的翻译更加原汁原味。
文言文的翻译更需要我们把握文章风格,将其高雅华美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