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课件
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 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 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 农民工问题
• 农民工是农村留守儿 童的父母,他们为什 么让子女留守?为什 么当留守儿童存在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别 无良策?根本原因是 他们本身面临种种生 存的压力。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 题必先关注农民工问 题。
(四)农民工的生存问题
• (1) 居住、工作条件 恶劣,闲暇时间少, 精神生活匮乏
• (2) 处于城市边缘状 态,没有融入城市居 民之中
• (3) 处于非福利状态 失业、医疗、养老等 社会保障基本上把他 们排除在外
• 4) 处于收入高风险 状态合同签订率低且 不规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
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 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 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 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二)农民工的出现 • 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原 有劳动力的过剩性是一 个前提性的因素。目前, 我国耕地面积仅存18亿 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 进行推算,仅需1.5亿 劳动力,而现在农村约 有劳动力4.98亿,剩 余农村劳动力近3.5亿。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 普查的统计,离开户籍 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为1.2亿,其中进入城 镇在二、三产业企业打 工的农民工约为8000 万人。据农业部、劳动 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 估计,2002年离土离 乡的农民工约为9460 万。
(一)农民工的概念
• 我国政府是这样定义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 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 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 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 农闲时外出务工、亦工亦 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 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 工人的重要组成部 分。”(《国务院关于解 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 见》)
一、概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
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
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 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 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 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 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 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 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农民工对孩子最担心的是:有6.3%
的被调查者担心监护人不良嗜好可能会传 给孩子;13.3%的人担心无法照顾好孩 子的生活;5.5%的人担心无法保证孩 子的安全;22.89%的人担心无法辅导 孩子的学习;14.9%的人担心监护人太 溺爱孩子;16.5%的人担心管不住孩子; ll%的人担心不能和孩子很好地交流沟通; 3.9%的人担心孩子生病不能及时就诊。
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 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背景
•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 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 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 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 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 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 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 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 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 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 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 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 “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1
(三》农民工社会现状
• 农民工的职业行为的基本特点 是非农化,但主流职业行为多 与城镇主流职业相分离,基本 上是城镇原有劳动力所从事的 职业的一种补充,甚至是流入 地当地劳动力所不愿意干的粗 活、重活、脏活。具体职业类 型主要是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 工业、建筑业,以及层次较低 的服务业、家庭雇佣等。农民 工的职业具有低层性的特点, 决定了其社会地位处于城市社 会下层,或谓“边缘化”状态。 这类职业有的是雇佣方提供的 临时的、简陋的住处,如农民 工较大的一个群体是建筑工, 一般在工棚或在建建筑物内息 宿,带小孩就不能不自己租房 他住。
孩子们的期待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 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
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
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
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
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
“亲情饥渴”,心理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 影响。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 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 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 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 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 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
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 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 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 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 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 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