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比较

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发展的比较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1)印度软件公司科学的创新与激励机制
• 印度的软件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的创新,许多大的软件公司 都设立了自己的专门科研的机构,随时跟踪世界主流技术 的发展方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不断推出新的软件产 品与服务,并且随时改进与创新。比较典型的如Infosys 公司,该公司在创立的初期就非常尊重员工的个陛,鼓励 员工积极的进行创新活动。为此,公司为每个人提供尽可 能大的自由创新空间,实行一套弹性的工资与职位升降制 度,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热情,公司也迅速成长为印
• (2)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和软件的需求。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省级政府机构的完整电子政务建设首期投入包括硬 件、软件、通信线路、咨询、监理等,总费用在l至5亿元之间,以后每年的 维护、升级、更新的费用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 (3)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大规模需求。
• 目前,我国5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计算机,仅有4%的中小企业开展 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建设。
度国内一流的大软件企业。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2.印度软件公司的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 • (2)印度软件公司严格的质量管理及认证
• 印度软件在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最高级的软件开发标准, 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由于美国公司在当今世界软件产业中占有 压倒优势地位,因此印度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及认证主要采用美国体 系及标准。
2.国内需求方面比较
2.2.印度软件需求 • (1)需求规模
• 印度软件产业是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与大规模的软件产品与服 务的出口相比,国内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要小的多。但是,印度 软件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都是建立在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的,国内 需求的增加促使软件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从而 为印度软件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1)印度硬件与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 1.据印度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MAlT)数据显示,印度全国现共有计算 机500万台。以普及率衡量,’每千人约拥有3台,远远落后于美国 (每千人200台)和中国(每千人17台)的水平。 • 2.目前,印度市场的个人计算机可分为品牌机和组装机两类。除个人 计算机外,其他硬件产品市场基本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其中,服务器 市场的主要品牌包括康柏、宏基、惠普和IBM等,其中康柏的占有率 较高。 • 3.印度非常重视研制大型计算机,特别是用于国家安全、气象、资源 勘探等方面的大型计算机.1998年完成的Param-10000,每秒运算 i000亿次,可与任何一台克莱超级计算机相媲美。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2)印度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 1.信息网络服务业包括传统的文献情报服务、新兴的电脑咨询服务等。 其服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System Integration(系统集成)、Turnkey System(转交钥匙系统)、Professional Services(专业服务)、 Processing Services(处理日艮务)、Network Services(网络服务)、 Software Products(套装软件). • 2.早期的提供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印度企业主要经营方式是专业代工 (body shopping),这种方式收入增长潜力最小,失败的风险也最小, 但是形式较单一,同时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公司对信息 化的需求增加以及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公司和个人对于个陛化 的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 根据印度软件服务公司协会对印度软件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调查,截 止2000年3月31日,印度软件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4万人,而1997 年,印度软件业只有专业技术人员16万人,三年内增加了18万人。
• (2)印度培养了大量软件人才
• 印度软件人才的培养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注重复合型软件人才与学 生的竞争力的培养。印度重视交叉学科的软件人才的培养,他们培养 的软件工程师不仅熟悉软件,而且深谙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这 就使得软件人才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并且更具有创新能力。
5.印度软件业
6.加速我国 软件产业化 的对策建议 1.中国软件 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遭遇瓶颈
4.中印软件业
创造竞争优势的 比较
2.印度软件 业发展历程
3.中国和印度 软件业 现状对比
一、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 中国的软件事业起步于1956年在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设计算数学专业。 • 在60‟s—80„s相继有技术研发问世。而正是这些 研发工作,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兴起做了前期准
• (2)赡养方式需要改革
• 在软件课程开发方面,我国职业学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 课程开发意识依然十分淡薄,中国的高等院校在计算机专 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技术方面的教育外,软件开发管理 和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少
1.生产要素方面___人力资源之比较
1.2.印度的人力资源状况 • (1)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
前言:
中国和印度两国都重视发展软件产业,它 们有相近的起步时间,但是两国软件业发 展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因此,要借鉴印度 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 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 自己的发展模式。
• 中国目前从事软件与服务的企业超过一万 家,是印度的五倍以上 • 中国软件销售收入只占世界软件销售收入 的1.2% • 印度已成为世界软件业第二,软件出口是 中国的30倍 • 从总体的数据表现来看,这是中印软件业 发展至今日的对比,或者说是差距
备性工作.
一、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21c年以后 快速增长的阶段 90„s后期 调整阶段 90‟s中期 软件发展低潮阶段 80‟s后---90„s初 第一次大发展阶阶段
二、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发展 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实现了三次突破性的 出口增长
1988-1989 1997—1998 2000-2001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首次突破 1 亿美元.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突破 10 亿美元
印度软件出口 总值突破 50 亿美元。
二、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高速发展阶段(1998-) 成长阶段(1990-1997)
全球互联网 运用领域扩 展,对网络 起飞阶段(1980-1989) 软件的需求 政府大力推动 急剧增加。 自由化经济政 西方局域网和 政府提出 策,在软件产 大众网开始兴 ‘信息技术 业率先开始了 起 通过这三次突破性的大发展,印度在国际软件 行动计划”。 经济体制的转 政府把技术发 型。 市场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跻身于世界软件出 展的重点转移 到推动高技术 口大国的行列。 产业上来,对 科学研究开发 的干预大大减 少。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2.印度软件相关与辅助行业的发展 • (1)印度硬件与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发展
• 此外,印度政府于1999年制定了“新电信政策”(NEW TELECOM POLICY)试图促进电信市场的发展。政策中包括国际长途、国内长途 和和基础电话服务引入竞争机制,不再实行垄断;电信运营商可以单 独与国外电信网络实现连接,并可以自己的接收与发射系统;运营商 可以合法经营网话(Internet telephony)业务和综合数据网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业务等。
2.国内需求方面比较
2.1.中国软件国内需求
• (1)大规模基础设施对软件产业提出巨大的需求。
• 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信行业、电力行业、 金融行业(税务、银行等),以及全国各地的医保,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建设, 都对软件产业有极大的需求。据估计,未来10年是中国软件市场需求大增的 十年,未来5年,中国软件市场将以48.3%的速度高速增长。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管理 • (2)中国软件企业质量管理落后
• 1.中国软件企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从我国软件产业的基本情 况可以看出,我国软件企业大多数层次低,经营分散。一些小作坊式 的软件公司,以原始落后的方式从事软件生产与加工,不仅规模小, 组成人员基本素质差,而且企业内不能进行有序的项目开发组织计划, 文档不规范,维护不及时,临时搭班子现象屡见不鲜,其生产的软件 产品质量将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利益。 • 2.我国的质量机构不完善使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难以落实。现阶段我 国自上而下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威软件质量管理机构网络还没有建立和 健全。行业与部门的软件面广量大,形成难以统一管理的局面。
4.公司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比较
4.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和质量管理 • (1)中国软件企业发展规模偏小
• ①中国软件企业在销售规模上与印度有较大差距。 • ②中国软件企业规模与印度相比普遍偏小。 • ③中国软件企业出口规模也比较弱小。2001年,中国最大软件出口 企业的出口额为8600多万美元,另外还有三家出口规模在1000万美 元以上,中国软件出口规模仅占产业规模的7.5%。而印度最大软件 出口企业规模达6.3亿美元,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12家。
• (2)需求的层次
• 印度软件业不仅涉及众多的大型和复杂的项目,而且涉及小型的管理 信息系统以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商务与娱乐系统。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1.中国的硬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协会
3.相关与辅助行业比较
3.1.中国的硬件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协会
• 1.计算规零部件的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使得Pc机组装非 常方便和简单:从而使Pc整机生产厂商众多. • 2.我国于1984年9月成立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SIA),它 是唯—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 格的行业组织,主要从事信息服务,以及为软件产业提供 咨询、市场调研、投融资服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