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产业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概况印度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90年,通过近10年的努力,现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据世界银行调查,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标均居世界首位。
2001年印度约有软件企业6000 家,从业人员40万人,软件销售额达102.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2002年印度家算计软件和相关服务出口额已经从1990年1.4亿美元猛增到85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5971%。
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产品远销世界91个国家。
印度软件出口主要分布情况为:北美洲61 %,欧洲23%,东南亚4%,日本4%,西亚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其他地区2%。
竞争的优势和胜出使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中心,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7%的份额。
Microsoft intel siemens等世界著名IT企业都在印度建立了研发机构和分公司,单在班加罗尔就有250多家外国IT公司。
印度现在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 ,其软件产业约占领了世界软件开发市场份额的20 %, 并且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
印度软件已出口到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量仅次于美国,而且主要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结果,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标居世界首位。
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 :美国最大的100家公司几乎100 %把印度作为国外计算机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
由世界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为NASSCOM(印度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中预测印度软件产业总额将在 2008 年达到 870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可达 500 亿美元。
比尔盖茨在对印度软件业进行考察之后,曾下断言: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 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 ,而将是印度!二.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1.印度软件业起飞的国际国内背景80 年代中期开始 ,国际资本继在纺织、家电组装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开始了第二波的以建立信息处理基地为核心的海外投资活动, 包括卫星地面站、国际直达通讯线路、数字交换与数据传输设施等等。
这些投资常常是流向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开发区,为这些区内的企业提供先进的通讯服务, 在信息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一个个突出的“电信港”。
根据世界电信港协会 (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的资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 多个电信港在建或运营。
而印度抓住了这个机遇,其电信港建设堪称成功范例。
印度的 5个软件技术园区,包括所谓“印度硅谷”,都已建成电信港 ,包括可为软件开发商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视频会议服务的网络设施。
印度之所以能抓住这个机遇,和其在 80 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
80年代,当中国刚刚开始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小心翼翼地迈出试探性的步伐时 ,印度的市场经济发展 ,已经到了“政企全面分离”的阶段。
80 年代,印度政府大幅度转向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转而鼓励私有部门 ,技术发展的方向也随之转移。
在尼赫鲁时代, 政府集中发展两类技术 :(1)推动自主工业化的技术,通过大量进口发展自己的重工业;(2)战略性技术 , 如农业和核技术 , 通过集中力量发展使本国农业和核工业居于世界领先。
但在80年代 ,伴随市场化转型 , 印度政府把技术发展的重点也转到推动高技术的产业化上。
国家对研究开发的干预大大减少, 转而采纳“自由化+进口”的技术政策,特别是对高技术领域。
因此,当中国还在发展“经济特区”的时候 ,印度已经抓住了国际资本投资转向的机遇, 成功地发展起来自己的“信息特区”──具有高宽带通信设施的电信港。
这为印度打开了通向发达世界的信息大门 , 为发展外向型的软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印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它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说英语的技术人才群体。
印度初期软件出口的 90 %是向美国。
由于语言上不存在障碍,同时技术人员报酬相对低廉,使得印度软件企业特别是以客户服务为主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印度软件产业自 80 年代以来取得了异常高速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其经济市场化转型较早、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鼓励出口的税收优惠等产业政策,非营利的行业协会发挥了应有作用以及严厉的知识产权执法等等。
但是,印度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产业发展也带来出口结构不合理,与国内经济体系脱节,产业附加值低以及企业素质不足等等问题。
印度的经验,教训及其对策对我国发展软件产业有很重要的启迪作用。
这一点是非英语国家包括我国难以效仿的。
2.软件产业政策在电信港建设的推动下, 印度软件业出口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
从 1986 年开始, 政府认识到软件产业的潜力, 开始主动采取措施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促使其成为出口产业。
1986 年, 电子部放开了软件进口,取消了进口的许可资格要求,将关税降低了 60%,并为进口软件供应外汇。
政府成立了“软件发展促进局(Software Development Promotion Agency)” ,刺激软件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发展。
在过去十年中,印度政府实施了好几个计划,来促进软件产业的增长。
同时也颁布和实施了许多项目和政策措施,以促进软件出口,扩大国内软件基础。
印度政府最成功的计划之一是软件技术园区计划。
该计划在电子部领导下由各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实施。
通过向园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促进软件出口,包括 :1 .外资投资,包括全额投资,都自动获得批准 ;2 .在企业运营最初 8 年内可有一个 5 年的免税期 ;3 .在承担一定出口义务的条件下, 进口资本品可以免税 ;4 .产品的最多 25 %可以在国内关税区(Domestic Tariff Area)销售;5 .本地购买不征收货物税 ;6 .提供高速信息通道 ;7 .提供便利,廉价的基础设施;8 .软件园内各单位可以零关税进口电信基础设施 ,且不必承担出口义务。
对于软件园区以外的所有软件产业企业, 印度也同样提供了优惠政策,包括 :1 .软件进口零关税。
软件产业是首先达到了世贸组织所要求的零关税贸易体制的产业。
2 .软件出口利润100 %免税。
3 .外商直接投资占 51 %以内的项目自动获得批准。
4 .进口资本品在承担出口义务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免税。
该项适用于国内关税区内的单位。
上述各种优惠政策对刺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据统计 ,到 1990 年,软件业的大多数利润实际上来自于税收豁免。
而 1992 年, 政府更建立了免关税的软件出口特区。
3.成立 NASSCOMNASSCOM 是“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的缩写。
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商会,而是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机构。
NASSCOM 建于1988 年 7 月 ,是一个非营利机构。
其初始目标是促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以软件为主导的发展。
特别是要活跃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商业与贸易活动, 鼓励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活动。
印度有超过 500 家软件企业是 NASS COM 的成员。
NASSCO M 成员企业收入占印度软件企业总收入的 95 %左右。
其成员中 ,既有私有企业 ,也有公共企业;既有国内企业 ,也有跨国公司的机构。
在印度, 凡雇员在 20 人以上的软件企业 , 几乎没有不是 NAS SCO M 成员的。
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 ,N ASSCOM 既承担了大量公共性、公益性的职能 ,承担了行业规范和管理职能 ,同时又避免了政府直接干预 ,保障了印度软件产业以民营化、自由化的方式健康发展。
4.9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进入 90 年代以后,印度的软件产业政策除坚持原有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外 , 主要措施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更大幅度地推进市场自由化和民营化。
此前,印度在采取优惠政策对软件产业进行局部刺激的同时 ,整个经济体系并未理顺 ,关税体系也存在问题,如各种优惠政策造成进口关税税率不一致。
90年代以后,政府采取措施 ,进一步推动印度经济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力图使国内各产业的发展有更健康和开放的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 :1)给予外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同等的待遇;2)印度或外国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满足政府 1991 年颁布的新产业政策的要求 ;3)外国企业可根据外汇需要,自由地回汇利润或回流资本 ;4)将根据严格的时间表,逐步使关税结构符合国际惯例。
印度已经签订了世贸组织的国际关税协定。
电信业自由化是印度市场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也是对软件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推动作用的一个方面。
独立以来,印度的电信系统一直由电信部控制 ,电话和电报都是垄断的。
电信业相对不发达。
以装机容量为例, 印度试图使电话装机的数目在 2000 年翻两番达到 2 千万部, 由于财政约束, 这个目标可能达不到。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电话装机已达 8500 海外调研10/1999 中国软科学 117 万部。
但是,拉奥政府在 1991 年 7 月改变了形势, 它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 , 并向外资开放了这个领域。
若干合资企业成立了,并从电信部手中竞争合同。
1992 年,电信部与西门子、富士通和爱立信签订了提供交换系统的合同。
原先国有的研究基地 Telema tics 中心的预算遭到消减 , 它的乡村电话交换技术被采用了,但它的瞄准城市的交换技术没有达到电信部门的最低要求而未被采纳。
印度政府还有把电信部门私有化的计划。
2 .大大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此前,对进口软件的复制和盗版等问题 ,印度政府迟迟没有制订政策。
其知识产政策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诟病。
90 年代以后印度政府明显加大了力度。
1994 年, 印度对原订于1957 年的版权法着了重大修改, 并于1995年5月10 日生效。
这是印度版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
修改后的印度版权法成为世界上最严厉的之一, 它第一次清楚地阐明了版权人和用户的权利, 禁止未经许可出售、出租或供给他人出售或出租任何计算机程序的拷贝。
最重要的是,修改后的版权法对软件版权违法者将处以严厉的惩罚和罚款。
他们将同时面临民事和刑事指控,可被处以 7 天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并处5万到 20 万卢比的罚款。
版权执法也得到强化, NASS COM 于 1994 年 8 月在新德里开通了反盗版热线,在3年零 8 个月的时间中 ,接到 16255 个电话 ,其中大多数是询问购买正版软件的渠道(占 43 %)和举报盗版线索的(占41%)。
印度警方也在 N ASS COM 和商业软件联盟 (BSA)配合下,从 1995 年 7 月开始,连续开展了十数次打击盗版运动,查处使用、传播和销售盗版软件案例多起,共逮捕 41 名违反版权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