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三块问题,第一个是法律行为制度,第二个是代理制度,第三个是诉讼时效制度。
其中,法律行为制度又分为三部分,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种类和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在有效要件中若出现效力瑕疵时,法律行为可分为无效法律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法律行为。
关于代理问题,主要有俩个考点,一个是代理的概念,另一个是无权代理。
诉讼时效问题涉及到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还有中止、中断这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先了解一下它的定义,什么叫民事法律行为呢?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其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事实行为不是法律行为(发明、创造、拾得遗失物、侵权不是法律行为);第二,没有形成法律关系的行为不是法律行为(张三想请李四吃饭);第三,违法行为的意思表示不受法律支持,所以不是法律行为。
所以,民事主体、意思表示、法律关系三者缺一不可。
民事行为分为一般法律行为、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无效行为;可撤销行为;效力待定行为。
无效行为是绝对无效,可撤销是意思表示有瑕疵,效力待定行为是主体能力欠缺,主要看主体相关监护人、代理人是否追认。
民事行为按照意思表示的个数可分为单方法律行为(包括撤销代理、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遗嘱行为、授予代理权、放弃权利);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行为)。
按照是否互为给付一定代价可分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按照是否必须有一定形式,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像买卖合同是典型的不要式法律行为。
按照是否独立存在分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根据法律行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
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一般是债权行为)。
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力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一般是物权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负担行为中的权利人可以享有要求履行的请求权,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是请求权实现的重要前提;处分行为则直接使权利发生变动,并不需要义务人积极履行给付义务。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三个要素,一个是当事人、第二是意思表示、第三是标的。
当三要素都具备时,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
成立和生效的区别呢,成立是生效的前提,成立是一个事实判断,而生效是一个价值判断,用来判断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
那怎么才能让民事法律行为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呢,有2个生效要件,一个是实质要件,一个是形式要件。
实质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只要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了。
形式要件有几种,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用积极行为表现)、沉默形式(用消极不作为表现)
行为能力的影响:
法人: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为合同无效;当事人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禁止经营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合同无效。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自然无效,当然无效和绝对无效。
●下面再来看看几种因为行为内容不合法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况,第一个是行为人
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利益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行为无效的除外。
第三是违反公序良俗。
第四是行为人和相对人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1.重大误解: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自己的过失造成;造成
较大损失。
2.显失公平:以订立合同时为标准。
3。
受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
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特征:
撤销权的性质:形成权(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无须相对人同意)撤销权的行使人:受欺诈、胁迫而不损害国家利益、乘人之危的合同中,只有受损害人才有撤销权。
撤销权行使的途径: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
撤销权的消灭: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重大误解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3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
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
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的。
4.民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1.效果:(1)财产返还或赔偿损失、追缴财产等法律后果;
(2)撤销权的一年是除斥期间,不得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2. 争议解决的独立性:合同被撤销之后,不影响其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种类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的具体处理:
1.行为能力的欠缺:
A(12岁)卖车给B:B有催告权;如果B是善意的,在代理人追认前可行使撤销权;
A的法定代理人C有追认权,如果追认,则A的行为有效,如果不追认或者1个月内未作表示,则A的行为无效。
追认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行为有效。
催告权: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视为拒绝追认。
撤销权: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2.狭义的无权代理:
(1)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民事法律行为中设定的义务时,视为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追认。
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就其收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获得的利益。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2)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只有善意相对人可以行使撤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