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体诊断学

检体诊断学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3.发热:机体在至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4.发热的原因和分类:⒈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

⒉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5.水肿的病因: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神经性。

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8.咳痰: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物,借助咳嗽将其排除称咳痰。

9.痰的性质和痰量: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铁锈色痰(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黄绿色或翠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真菌感染),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棘球蚴病),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的特征)10.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

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出血方式:咯血。

咯出血的颜色:鲜红。

血中混有物:痰、泡沫。

酸碱反应:碱性。

黑便:无,如咽下血液量较多时间时可有。

出血后痰的性状:常有血痰数日。

呕血: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

②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③呕出,可为喷射状。

④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⑤食物残渣、胃液。

⑥酸性。

⑦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

⑧无痰。

11.呕血:是指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上呼吸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出血部位多见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

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一般是胃内积血大于250ml。

12呕血的病因:消化系统疾病、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全身性疾病。

13.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出血最小量小于5~7ml 时,粪便颜色无改变,称为隐血。

14.便血原因:下消化道疾病(小肠、结肠、直肠肛管疾病、血管病变)、上消化道疾病(便血或黑便)。

15.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16.意识障碍临表:根据意识障碍由浅入深的程度: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17.嗜睡与昏睡的比较:前者能正确回答问题,吼着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18.昏睡与昏迷的比较:前者能被唤醒,后者不能被唤醒。

19.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机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20.呼吸困难临表: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呼吸困难。

21.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22.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尤其是左心衰竭时呼吸困难更为严重。

左心衰竭产生的主要原因: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

特点:①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病因;②呈混合型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减轻,故而当病人病情加重时,往往被迫采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③两肺底部或全肺出现湿罗音;④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改善症状随之好转。

23.肺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分类:①呼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②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③混合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期及呼气期均感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增宽、深度变浅,可伴有呼吸音异常或病理性呼吸音。

常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栓塞(梗死)、气胸等。

24.黄疸:是显性黄疸的简称,是由于血清中的胆红素升高(>34.2um/L)致使皮肤、黏膜和虹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5.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学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

临床表现: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其他症状主要为原发病的表现。

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

实验室检查:血清TB增加,UCB为主,CB基本正常。

26.肝细胞性黄疸:各种使肝细胞炎症损害的疾病均可导致黄疸的发生,如病毒行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败血症。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浅黄至深黄色,可伴有轻度皮肤瘙痒,其他为肝脏发病的表现。

如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腹水、昏迷等。

实验室检查:血中CB与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CB增加幅度多高于UCB。

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

27.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型或肝外性。

肝内性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

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速,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血清CU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因肠肝循环途径被阻断,故尿胆红素原及粪但红素减少或劂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28.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痤疮,表情痛苦。

多见于急性感染,如疟疾、肺炎球菌肺炎。

29.慢性面容:面容憔悴,面色灰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浅。

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

30.体位:1自主体位2被动体位3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的某种特殊的体位。

31.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32.发绀:指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当毛细血管内的欢迎血红蛋白超过50g/l,则皮肤粘膜可出现发绀。

(有发绀一定缺氧,有缺氧不一定有发绀,严重贫血时缺氧无发绀)33.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式蜘蛛。

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区域,主要出现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产生机制与雌性激素浓度升高有关34.局限性淋巴肿大: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2淋巴结炎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转移,这种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35. 甲状腺肿大(质地柔软,触诊时可有震颤,可能听到“嗡鸣”样血管杂音)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见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其常见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单纯性甲状腺肿;③甲状腺癌;④慢性淋巴结性甲状腺炎;⑤甲状旁腺腺癌。

36.瞳孔:正常直径为3~4mm,正常位圆形,双侧等大。

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药物:瞳孔放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

如果上策瞳孔大小布等:常提示有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疝等。

37.鼻窦:其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共四对(1额窦2筛窦3上颌窦4蝶窦,其中之一蝶窦不能再体表进行检查),都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当引流不畅时容易发生炎症。

鼻窦炎时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和鼻塞压痛38.扁桃体增大分为三度:①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②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③达到或超过咽喉壁中线者为Ⅲ度。

39.气管移位: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无推无拉不移位。

根据气管偏移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

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膈肿癌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40.胸骨角:位于胸骨尚且迹下约5cm,其胸骨柄与胸骨体的链接处向前凸起而成。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相当于第四胸椎的水平。

41.胸廓:成年人的胸廓的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两者的比例约为1:1.542.乳腺癌的早期症状:皮肤呈橘皮或猪皮样。

43.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呼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44.潮式呼吸:是一种有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45.间停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

46.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前所引起共鸣的震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其震颤强弱为右强于弱,前部上部较下部强,增强主要见于:肺实变、巨大空腔。

47.正常呼吸音:①气管呼吸音(胸外气管);②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 3椎及第1,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间前后部可听到);④肺泡呼吸音(大部分肺野)。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测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

50.震颤: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为器质性心脏病特征性体征之一。

51.奔马律:是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率,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52.腹膜刺激征:也称腹膜炎三联征,即压痛、反跳痛、腹壁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腹膜炎。

53.反跳痛:当医生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是压痛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收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其提示病变已累及腹膜壁层。

54.水冲脉、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57.腹腔静脉曲张:常见于门静脉高压致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而有侧支循环形成。

临床意义:①正常: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②上腔静脉阻塞:向下、向下。

③下腔静脉阻塞:向上、向上。

④门脉高压:向上、向下。

58.肝脏触诊描述:大小、质地、表面状态、边缘、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