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综合症课件
动物研究显示心肌顿抑对正性肌力药, 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的反应良好。
Circulation 1997;95:2610—3
全身缺血/再灌注反应
心脏骤停后全身性缺血产生的氧债,引 起广泛的免疫和凝血途径 活化,进一步 增加了多器官衰竭和感染的风险Ann Surg 1953;137:731—44.
半个多世纪后,心脏骤停的定位、原因 和治疗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50多年来,危重病处理也取得了新进展 ROSC患者的院内死亡率 ???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加拿大危重病研究网治疗,766例心跳骤停 后入住ICU患者,院内死亡率65%。
英国,8987例院外心跳骤停后入住ICU患 者,出院前死亡率71%。
PCAS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PCAS患者由于全身器官经受缺血再灌注 过程,其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的 损伤:
脑损伤 心肌功能障碍 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 各种因素致心脏骤停复发
脑损伤
心脏骤停和复苏触发脑损伤的机制复杂 多样,其中许多过程在ROSC后的数小时 至数天内发生,提示心脏骤停后的神经 保护治疗有一个较宽的时间窗。
2.高级血液动力学监测 超声心动图、心排出量(无创或有创性监测)
3. 大脑监护 脑电图、CT、MRI
PCAS治疗
二、血液动力学早期治疗目标 1、平均动脉压(MAP):65-90 mmHg 需保证脑灌注,又不能加重心脏负担
综合已发表的报道,ROSC后2h内MAP与预 后有关,低至65-75mmHg、高至90-100mmHg 有益;而ROSC后5分钟内MAP>100mmHg不能 使神经系统预后改善
2008年国际复苏联盟、美国心脏协会等 多个学会专家形成的学术共识,将心脏 骤停复苏后的异常病理状态命名为心脏 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PCAS) Circulation, 2008; 118: 2452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1953年第一份有关心脏骤停病人治疗的 大规模、多中心报道显示,672例ROSC 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50%。
挪威,心跳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 患者,平均死亡率63%。
日本,疑为心源性心跳骤停后ROSC患者, 院内死亡率90%。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综合近期相关报道,复苏后患者院内死亡 率多位于 60 ~ 70%之间
(N Engl J Med 2004; Ann Emerg Med 2005; Resuscitation 2006; JAMA 2006; Crit Care Med 2007)
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后,机体进入更 为复杂的新的病理生理过程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对比
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几乎没有证据支持 心脏骤停后获得ROSC的患者的死亡率有 明显改变。
近年来,积极应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从而影响死亡率和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 CPC)的证据越来越 多。Resuscitation 2004;63:233—49,Resuscitation2005;66:271— 83.
心脏骤停期间脑血管内血栓形成,临床 前试验证实对溶栓有效,但最近的心脏 骤停溶栓试验显示并未增加病人30天存 活率。(B.J.B,2008)
脑损伤
ROSC后2小时内,MAP与神经预后有正 相关性。Stroke 1996;27:59—62
再灌注初始阶段,过多的氧会通过产生 自由基和线粒体损伤而恶化神经损伤。 . Stroke 2007;38:1578—84
复苏后分期
从出现自主循环恢复 (RSOC )起: 心脏骤停即刻( RSOC后20 min )
早期阶段(20 min至6~12 h) 中间阶段(6~12 h至72 h ) 积极干预,越早越好! 恢复期(超过3 d) 判断预后 整个病程中 防止复发
Circulation, 2008; 118: 2452
早期血流动力学最优化、血 管加压剂、控制体温、控制 血糖、使用抗生素、血液净 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 ACS、心肌病,COPD、 哮喘,脑血管意外、肺栓 根据病因各异
塞、中毒、脓毒症、肺炎、 低血容量
PCAS治疗
一.监护
1. 一般监护 动脉导管、脉氧饱和度、连续心电监护、CVP、 ScvO2、体温(膀胱、食道)、尿量、动脉血 气、血清乳酸、电解质、血常规、胸片
影响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因素有发热、 高血糖和抽搐。
心肌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在ROSC后心肌功能障碍期间 冠状动脉血流并不降低,称为心肌顿抑
心肌顿抑是暂时性的,而且可以完全恢 复,病例研究显示8h达最低点,24h明显 改善,72h几乎恢复。J Am Coll Cardiol 2002;40:2110—6
心脏骤停后综合症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是机体在经历长时间的、 完全的、全身性缺血、成功心肺复苏后 的一个非自然的病理生理状态。从技术 上来说,病人已存活。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
以往对于复苏后出现的病理生理状态,称 之为复苏后病,或复苏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后6~36h的基础皮质醇水平,早 期难治性休克死亡者比后期神经性原因 死亡者更低。Shock 2004;22:116—9
各种因素致心脏骤停复发
各种至心跳骤停的病因仍然存在,如 ACS、肺栓塞、出血、脓毒症、中毒, 需要在心跳骤停后的阶段内进行治疗。
PCAS病理生理及潜在治疗可能
病理生理机制 潜在治疗
脑损伤
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脑 治疗性低体温、早期血流动 水肿、缺血性神经变性 力学最优化、控制抽搐、控
制氧和
心肌损伤 弥漫性心肌运动减弱(心 AMI血管成形、正性肌力药、
肌顿抑)、ACS
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
缺血 再灌注 损伤
心脏骤 停 诱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血管调节受 损、高凝状态、肾上腺功 能受抑、组织氧供/氧需 受损、感染易感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