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事例:薪火相传,全力培养李鸿章
李鸿章肖像
李鸿章和美国总统格兰特
3.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广收:广泛寻求贤才,尽可能招揽各种人才
事例一:薛福成看布告投军
曾国藩幕僚薛福成
薛福成无锡故居
事例二:重用引进西学的容闳
引进西学的容闳
慎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决不用庸才
事例一:对勇将鲍超的使用
事例二:对李鸿章所荐三人的
评价与使用
事例三: 驯服悍将
勇将鲍超
淮军大将刘铭传
刘铭传墓园
勤教:人才必须靠辛勤培养才可用 (1)课读 (2)历练 (3)言传身教
曾国藩与他的幕僚们
严绳:严厉制裁违犯军令法纪的人
事例一:处斩金松龄 事例二:严参李元度
曾国藩幕僚李元度
湘军攻城图
4.大力培养人才
事例一:把幕府办成学校 事例二:宏奖人才 事例三:开创近代中国公派留学生和 职业教育的先河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第6册1989年版第6页
曾国藩简介
1811年11月26日出生,1872年3月12日逝世。 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 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他是晚清中兴四臣之首,是威振天下的湘军创立者和统 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 勇侯。 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观其收拾洪杨一 役,完美无缺。”同时认为:曾国藩范仲淹超过了同时代 的人。因为曾范两人不仅建立了功业,而且思想为后世取 法,因此是最优秀的人才。 梁启超则认为,曾国藩,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真 正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人物。
《曾国藩如何识人用人》

“曾国藩热”的思考

(1)为什么曾国藩能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 (2)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一,他的领导力,他的善于识人用人,打造成 功团队的系统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强的启 示作用。
冯友兰教授评“太平天国”
中国所要向西方学习的是西方的长处,并不是 西方的缺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所要学习而搬到中 国来的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那正是西方的缺 点。中国所需要的是西方的近代化并不是西方中世 纪的神权政治。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 ,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曾国藩是不是把中 国推向前进是可以讨论的。但他确实阻止了中国的 倒退,这就是一个大贡献。
——梅启照挽联
谢谢!
事例二:评刘锡鸿与陈兰彬
江忠源率军出征 曾国藩幕僚陈兰彬
事例三: 敢用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 —大力扶持胡林翼
湘军副统帅胡林翼
胡林翼故居
事例四: 爱才之道在于用才 — 把忠义血性的塔齐布推上高位
满族大将塔齐布 塔齐布射箭图
2.大度能容、相臣风范
事例:左宗棠的能臣之路
左宗棠雕塑像
左宗棠平定新疆
3.识人有术,育才有道
中国第一批小留学生
安庆设立的军械所
江南制造局
四.小结
1.在晚清落日余晖中凄清而落寂的曾国 藩,李鸿章们
2.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关于曾国藩的诗文(附录)
1、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我意见常相左;(曾) 藩侯当国,进不能退,退不能守,问他经济又何曾!(左)
2、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一、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用人人的原则
1.有操守无官气,多条理,少大言
2.“德”与“才”的关系,“学” 与“识”的关系
事例:对将才的硬性要求
四.善于识才用才---走上成功之路
1.看人眼光特别准,用人收效特别大 事例一:江忠源:“此人必立
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挽联 3、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方为门生长; 威名震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挽联
4、武乡可拟,汾阳可拟,姚江亦可拟,潇湘衡岳,闲气独终,四 十年中外倾心,如此完人空想象;
相业无双,将略无双,经术又无双,蒋阜秦淮,大星忽陨,廿 六载门墙回首,代陈遗疏剧悲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