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群生态学详解

种群生态学详解

③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群 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的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 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 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
即称为“老年型”
2005年统计, 中国60岁以上 人口是1.44亿, 占全国人口的 11%。因此, 中国已经进入 了老龄化社会。
理解:
(1)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 作用,在整体上呈现有组织有结构的特性。
(2)个体之间差异性:不同的发育阶段(年龄 不同);同一生长阶段,个体贡献不同。
(3)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 死亡,种群称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3.1.2 种群统计的基本参数ation
而不是500。 一雄多雌(♂♀♀):如鹿群中, ♀比♂多几倍,不影响
出生率。 一雌多雄(♀♂♂):♀比♂少几倍,影响出生率。
(3)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①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 体较小,反映该种群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 迅速增长的种群。
②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 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 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三、迁入和迁出
迁入(immigration)和迁出(emigration)也是种群 变动的两个主要因子,它描述各地方种群之间进行基 因交流的生态过程。
3.1.3 种群统计学
一、种群结构与性比
1.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及类型: (1)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状 况。 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出生率死亡率密切相关。通常,如果其他条 件相等,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年龄的成体比例较大,种群的出 生率就越高;而种群中缺乏繁殖能力的年老个体比例越大,种 群的死亡率就越高。
(2)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自下而上按龄级由小到大 的顺序将各龄级个体数或百分比用图形表示。它表示种群 的年龄结构分布(population age distribution)。一般用 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横框叠合而成,横框的数目表示年龄组 数,横框的宽度表示该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理论上 分为三种类型:
标志重捕法
假设: 1. 研究期间內,标记永久性, 且再捕获时可正确记录。 2. 加标记处理后, 再被捕的概率不变。 3. 加标记处理后, 死亡率和迁移率, 不受影响。 4.加标记处理后,此个体与其他个体的混合(随机 , 不会影 响其被捕获率)。 5. 取样时间相对与调查期间是短的。
(2)相对密度
实际出生率(realized natality) :表示种群在某个真实 的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的增长。它随种群的组成和大小, 物理环境条件而变化的。
2、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 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绝对死亡率 Da=N/t 相对死亡率 Ds= N/Nt N 为种群个数,N为死亡的生物个体数, t为特定 时间
最低死亡率(minimum mortality) :是种群在最 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中的个体都是因年老而死亡,即 动物都活到了生理寿命(physiological longevity) 后才死亡。
实际死亡率(生态死亡率ecological mortality) : 在某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 件而改变的。
2.性比
性比是反映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比例 的参数。受精卵的♂与♀比例,大致是50:50,这是第一性 比,幼体成长到性成熟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与 ♀的比例变化,至个体开始性成熟为止,♂与♀的比例叫 做第二性比,此后,还会有成熟的个体性比叫第三性比。
对种群出生率有很大影响: 如一雄一雌(♂♀) :1000只鸟♂/ ♀=6:4, ♂♀对为400,
定义: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直接指标:每置100铁铗,日捕获10只老鼠,相对密
度10%; 间接指标:每公顷老鼠洞数、鸟鸣叫声估计鸟数量。
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个体很清楚,各个 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它们都由一个受精卵 发育而成。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由一个合子发育成 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个稻丛有许多分蘖。
Population density
Emigration
Mortality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1、数量统计 种群大小(size):一个种个体数目的多少。 种群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容积内个体数目。
(1)绝对密度:
A 定义:指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B 方法: (A)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B)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
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C)标志重捕法
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捕获一部分个 体进行标志,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 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 中被调查的动物总数。
M:N=m:n N=M*n/m
M-为标志数 N-样地个体总数 n-为再捕个数 m-为再捕中标记数 。
二、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
1、出生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绝对出生率 Ba=N/t 相对出生率 Bs= N/Nt N 为种群个数,N为种群产生的新个体, t为单位
时间
最大出生率(maximum natality) :是在理想条件 下即无任何生态因子限制,繁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制产 生新个体的理论上最大数量。
董传斌 《生态学》3.1 种群的概念 14资环 3月22日下午第7节
3 种群生态学
3.1 种群的概念 3.2 种群的动态 3.3 种群调节
3.1 种群的概念
3.1.1 基本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 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特征: 1,空间特征
2,数量特征 3,遗传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