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右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在P点可以看到T点C.T处不适合露营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2.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根据材料和图3,回答3-4题。
3.图中显示洞里萨湖的面积约为()A.3000km2 B.5000km2 C.7000km2 D.9000km24.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东侧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量很大B.这里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C.这里气候炎热,地势低洼,人口稀少D.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6.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11月1一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从图中的萨尔瓦多看开普敦,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的是()A.西南,6000千米 B.西北,10000千米C.东南,6000千米 D.东南,10000千米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图所示,等高距为200米)进行地理观测。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8. 1.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 B.380米C.680米 D.1080米9.18时(地方时)位于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A.北流向南 B.东北流向西南C.南流向北 D.西南流向东北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1.下图中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图Ⅱ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维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12.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我国某海滨城市一所学校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山地。
研究小组从M地(图甲)出发,在考察过程中,起初空气潮湿,气温每百米下降0.8 ℃,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气温每百米下降0.5℃。
翻过山顶往山下走,气温每百米升高1℃。
气温与所能容纳水汽的关系如图乙。
回答13—14题。
13.到达B时的气温为A.22℃ B24℃ C26℃ D28℃14.题中描述“某一高度后,空气逐渐干爽”,该高度海拔为()A.500米 B600米 C800米 D1000米下图为某地区海陆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甲与同纬度大洋对岸海域相比,海水表层等温线特征与成因是A.密集一一寒、暖流交汇影响 B.稀疏一一寒、暖流交汇影响C.密集一一寒、暖流分流影响 D.稀疏一一寒、暖流分流影响16.根据图示信息,乙河A.径流季节变化小B.沿河流速变化小C.上游河道宽阔D.冰雪水补给为主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8.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A.1月 B.4月C.6月 D.10月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
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9.关于边石坝生长速度最快部位的判断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 因为A处是边石坝最高凸起点,水体最薄,碳酸钙沉积最快B.B 因为B处流速最快,碳酸钙沉积最快C.C 因为C处受凸起阻挡,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物质最易沉积D.D 因为D处位于钙化池内,流速最慢,流水搬运的碳酸钙最易沉积20.根据边石坝黄白相间纹理,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①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季风气候区②该边石坝可能形成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③雨季时,河流流量大,搬运力强,泥沙不易沉积,纹理呈白色④雨季时,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含沙量大,钙化沉积物中混有泥沙,纹理呈黄色⑤黄宽白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⑥白宽黄窄,说明暴雨次数多,雨季长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④⑤ D.②③⑥21.下列地貌与边石坝形成的地质作用相同的是()读下图,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A.裂谷、东西走向 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23.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
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
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
目前中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24.关于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描述正确的是()A. 逐渐升高B. 逐渐降低C. 先升高,后降低D. 先降低,后升高25.解决该国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②海水淡化③跨流域从他国调水④改进灌溉技术A. ②④B. ①④C. ②③D. ①③26.我国欲支援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该国,选择的最佳海运路线及季节是()A. 马六甲海峡冬季B. 霍尔木兹海峡冬季C. 马六甲海峡夏季D. 霍尔木兹海峡夏季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
往往不够稳定,容易垮坝。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图中三个聚落都受到堰塞湖的不利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A.a b c B.b c a C.b ac D.c b a28.与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最相似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 B.江南水乡 C.东北地区 D.内蒙古高原据专家预测,香港的年龄在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将在达到237.3万人,- 年间,增长速度仅为 1.9。
老龄化率在年突破 1/5,年突破1/4。
下图为中国、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五个国家地区—龄结构在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香港—老年人口预测的是()A.①B.②C.③D.④30.针对材料反映的香港认可问题,当地政府应()A.积极发展电子装配类产业,促进经济发展B.严控移民迁入,增加老年人口就业机会C.重视教育及科技发展,提升单位产出D.老年人整体移居深圳,减轻养老成本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31.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32.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
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3.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34.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数量B. 天气状况C. 建筑物密度D. 交通通达度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
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下列小题。
35.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36.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
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7.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暖温带草原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暖温带落叶阔叶林38.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
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A.Ⅰ线路 B.Ⅱ线路C.Ⅲ线路 D.Ⅳ线路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9-40题。
39.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4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是海水之美的两个基本要素。
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
水色指的是海水的颜色,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水色发生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