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论从Jan.,2010V01.31No.i2010年1月(第3J影第1期)(DongYueTribune)比较优势与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王颖(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地区文化产业实践,就是要确立区域内资源的比较优势,并遵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才储备以及文化产业基础构成了济南市文化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
因此,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应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通过创立知名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创新。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等一系列战略,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将济南市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比较优势;文化产业;文化资源;济南[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0)01—0138—03比较优势理论的雏形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另一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继承了前者对于分工的认识,但他强调各困之fhJ分工的依据并不是各国在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而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换句话说,每个国家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不是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交换。
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义对比较优势的成因进行了阐释,认为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有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有的国家资本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劳动资源丰富,因此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自身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应生产和出口此类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均可获得最大的福利Ⅲ。
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再到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是基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但是根据资源禀赋,确立比较优势,进而进行产业选择的基本思想,对于文化产业同样具有指导和借攀意义。
美国和韩国文化产业的活跃和繁荣,就是比较优势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的成功运用。
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的闻家之一,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毫无疑问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构成了其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决定了资本主导及科技主导的文化产业运作方式。
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在2002年,这三大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3700多亿美元,占美国整个文化产业产值的94%∞,而它们的持续发展都是以巨额资金投入和高科技为基础和保障的。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
短短几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就138成为韩国的第二大产业,年增长率从1999年以来就远高于世界文化产业年增长率。
2003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按当年汇率折合370亿美元),占当年韩国GDP的6%。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韩同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与美冈相比都处于弱势地位,但是韩国阅样创造r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奇迹,原冈就在于该困强调“开发同民的创造性和特有的牛存智慧”,确立了重点扶植以网络游戏业为主的创意产业战略㈤。
在政府的主导下,韩国的文化产业逐步壮大,尤其是其游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研究和实践都说明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
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选择上,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寺并发挥自身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然后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鉴于此,济南市提出了建设“文化济南”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构想,比较优势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文化资源优势。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文化资源的丰裕度直接构成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
一般来说,文化资源是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一类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乡土风情、文学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资源风光等Ⅷ。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
闻名世界的中华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城子崖遗址,比秦长城历史还要长的齐长城,中国最古[作者简介]王颖,女(1982一)。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
万方数据比较优势与济南文化产业发展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汉代东平陵古城,洛庄汉王陵,被评为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双乳lIl两汉济北王陵,山东地区目前发现的第一座保存完好的兵马俑遗址——危山汉代兵马俑遗址,位居“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始建于东晋的灵岩寺,建于隋代的四门塔,兴建于金代的济南最大最早的道教官观——华阳宫,以及济南战役纪念馆、解放阁、五j惨案纪念遗址等近现代史遗址,都清晰地呈现出济南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多方面展示着济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济南最重要的文化资源。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对济南历代名人辈出的真实写照:中医科的奠基人扁鹊、使《尚书》得以流传于世的伏生、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终军、唐朝开国将领秦琼、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著名爱围词人辛弃疾、明朝文学家李开先和李攀龙等都是中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是济南极为宝贵的名人文化资源。
此外,杜甫、李白、苏轼、刘鹗、老舍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游历济南,他们颂咏济南的名言佳句、千古文章,同样是济南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四面荷花三而柳,一城“l色半城湖”,生动刻画了济南柳绿荷香、湖III掩映的自然景观。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全城遍布大小泉眼72处,清洌甘甜的泉水不仅赋予了整座城市灵秀的气质,也赋予了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
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优美宜人的大明湖是济南最富盛名的景观,不仅楼台亭阁、名水胜景令人赏心悦目,名人游览题咏的千古佳话,优美动人的历史故氧同样引人入胜。
历史悠久的于佛山,不仅有着雄奇秀美的峰峦美景、神态各异的佛教造像、庄严肃穆的佛寺道观,底蕴深厚的佛教文化又为其增添_厂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为济南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人才资源优势。
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从人才资源看,济南市依托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文化人才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
济南市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文化人才、文艺人才,众多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设计及动漫没计的创意产业人才也脱颖而出,成为济南文化建设的巾坚力量。
为了培养既具备较高文化艺术修养,又具备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文化产业高索质人才,近年来,有一批驻济高等院校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济南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以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另外,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济南市文化艺术研究所等专业的文化产业研究机构也直接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中,为济南市文化产业提供了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第三,文化产业基础优势。
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发育完善,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是文化产业总馈快速上升。
以2004年为例,济南市文化产业总收入为189.4亿元,增加值57.6亿元,占全市GDP的3.6%,从业人员有4.84万人,均为山东省之最蛔。
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演出业、会展业、出版发行业及各类文化销售行业等,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打造了一大批大型的国有及私营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格局。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国有文化集团是济南市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2005年,大众报业集团总收人为13.44亿元,实现利润比2004年增长25.6%;山东出版集团销售收入62.26亿元,利润总额2.97亿元,总资产60.3l亿元回。
济南市销售收入过亿的民营发行企业像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山东星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等实力也不断壮大,其中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是伞国最大的音像连锁经营企业之一,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
三是产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升济南市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推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优秀作品。
济南市充分整合了全市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正式成立了齐鲁软件园和泉城动漫产业基地。
1997年齐鲁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伞国首批“困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2004年园区实现技T贸总收入190亿元,利税5.4亿元,在全国软件产业基地中位居前列,目前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这两大产业同区不仅为济南市搭建了创意产业的平台,加速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也带动了整个城市文化产业的前进步伐。
比较优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对于具有较强文化资源比较优势、人才储备优势和文化产业基础优势的济南市而言,应该创立知名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效能和功用,利用人才推动文化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
迅速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竞争力。
因此,济南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关键就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第一,实施开发和保护并举战略。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可以产业化的对象,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业成果,必须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开发才能转变成文化产品。
许多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遗产等资源都是不可再牛的,不少地区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时,过多考虑经济利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文化资源的破坏甚至是消失。
因此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决不能以牺牲文化资源为代价,必须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进行合理、有序、科学的资源开发,才能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是要考虑济南文化资源特点,制定符合济南市实际的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建立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机制。
二是完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式,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做好维护和修缮工作。
目前济南市已经对文化资源登记造册,确屯了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对于这些重点工程、重点139万方数据东岳论丛J朋.,2010V01.31No.J2010年J月(第3】影第】lgt)(DongYueTribune)文物要实行重点保护和专项保护。
三是实行法制化保护,进一步完善文化资源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将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二,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造就实力,品牌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