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期(总第108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hai N ormal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NO.1,2005G eneral N o.108论休谟哲学的体系特征祝莉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摘要]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者相互贯通的统一体。
休谟以其经验论为基础,从对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过渡到对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和怀疑论批判,显示了其哲学的调和色彩。
怀疑论与自然主义在休谟哲学体系中不分伯仲,如果片面地将休谟看作怀疑论者或自然主义者,都有失偏颇。
[关键词]休谟;经验论;怀疑论;自然主义;外在物体的存在[中图分类号]B561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5)01-0027-05 在西方哲学的进程中,打破了康德“教条主义迷梦”的休谟,其影响显然不仅是对康德而言,而是给当时整个西方哲学界带来了一股凉风,使狂热的理性降温。
对于休谟提出的问题———传统知识以及新兴自然科学的基础的可靠性———哲学家们认真地反思并试图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而与此同时对休谟哲学的理解也争议颇大。
作为一位重要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家,休谟继承了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传统,但在其哲学体系里呈现了比经验论更多的内涵。
经验论只是休谟哲学思想的基础。
基于经验论,他针对各个哲学问题进行了怀疑论批判与自然主义解释。
因此,在休谟的思想体系里出现了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并存的奇特现象,这也是导致对休谟思想的解读存在着极具差异的观点的原因。
着眼于休谟的怀疑论批判的人往往将休谟当作一位怀疑论者(温和的或彻底的);而重点关注休谟的自然主义解释的人又将他定位为一位自然主义者;针对休谟思想的经验论基础,他则更多地被当作一位经验论者。
可见,研究者们为休谟的定性争论不休。
当然,任何的解读都是可能的,也都是不完全的,笔者这里要提出的也仅仅是一种可能的解读———休谟在继承洛克和贝克莱经验论的基础上针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受到贝克莱和贝尔(Bayle)的怀疑论思想影响,他对重要的哲学问题进行怀疑论批判,得出怀疑论结果,但他并未在此停步,而是尝试对无法以理性和感觉来加以判明的人类信念进行自然主义的解释。
无论这种解释是否成功、令人满意,这种尝试都是极有意义的,也是休谟哲学中极具个人色彩的部分。
在休谟以经验论为基础而建构的哲学体系里,怀疑论与自然主义的重要性不分伯仲,但是经验论、怀疑论、自然主义三者不是一个单纯线形的发展,而是贯穿在他的每一步论证中,他的哲学思想本身就体现为三者的统一体。
他从经验论出发,得出怀疑论结果,又以自然主义为其解释,但他并未认为自然主义能解决、驳倒怀疑论问题,怀疑论是无法解决的,自然主义只是对我们无法判明但又不得不相信的信念做出解释。
所以,笔者认为,偏于这个哲学体系的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全面的,应该对这三个部分的关系全面把握。
关于外在物体存在的研究是一个多数哲学家都会涉猎的重要问题,休谟也不例外,而且他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凸现了[收稿日期]2004-10-26[作者简介]祝莉萍(1975-),女,汉族,四川西昌人,北京大学博士生,从事近代西方哲学研究。
其哲学作为经验论、怀疑论与自然主义的统一体的体系特征。
因此,笔者选此问题作为理解休谟哲学体系特征的一个切入点,也作为对上述解读的一个辩护。
一、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关于外在物体存在的问题是重要的哲学问题,许多重要的哲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论述,同时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认定它的存在会面临无法证明的难堪,而否认或悬搁外物存在又会面临违背常识的责难,哲学在这里进退两难,而休谟对此问题的探索,集中体现了其调和怀疑论和常识的哲学特征———从经验论出发,怀疑论、自然主义并存。
当然,在他的论述中,三者并非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而是相互融贯。
尽管对休谟的解读和定位有着极大的争议,但认为他是一位经验论者的观点却几乎是被广泛接受的。
休谟继承了洛克、贝克莱的经验传统,并且更加彻底。
他认为认识开始于感觉,并断言知觉是人的认识的唯一对象。
休谟把知觉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印象,另一类是思想和观念。
他认为印象是观念的原本,观念是印象暗淡的摹本和映象,简单印象引起相应的简单观念,复合观念和印象由简单观念和印象形成。
归根结底,他把观念的来源归于印象,而将反省印象的来源归于感觉印象,最终,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印象。
这是休谟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点,也贯穿了他关于外在物体的论述。
“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想像或形成与观念和印象有种类差别的任何事物的观念。
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像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处,我们实际上一步也超越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那个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以外,也不能想像任何一种的存在。
”[1]“我们的知觉就是我们的惟一对象。
”[2]按照休谟的经验论,我们所能得到的只是知觉,我们唯一能认识的也只是印象和观念,而外在物体就意味着外在于我们的知觉,知觉与外在物体在种类上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能通过内在的知觉得到外在物体的存在呢?如果想通过知觉与外在对象的相似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休谟的经验主义框架下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存在于心中,外在对象只是借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认识”[3]心中除了知觉再无其他东西,关于外在对象我们所有的也只是“关于”它们的知觉,如果要比较,那么也是知觉与知觉之间的比较。
外在对象无法直接与知觉比较,同时也没有中介将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因此,根据经验论,我们无法从惟一拥有的知觉得到外在对象的存在,外在物体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设想的,也就是不可知的。
至此,休谟得出了与贝克莱相似的怀疑论结论,也说明了经验论最终会导致怀疑论。
二、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对外在物体的存在得出怀疑论结论并不是休谟的最终目标,他所真正关注的不是为外在物体的存在辩护,而是解释人们何以会相信外在物体的存在,即人们关于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来源。
正如巴里・斯特德(Barry Stroud)所说:“他开始并不问是否有物体,是否我们知道或合理地相信有物体。
作为一个研究人的科学家,他问为什么我们有这个信念,我们怎么得到这个信念”[4]“休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怀疑主义者……也不得不同意关于物体存在的原则,虽然他并不能自称通过任何哲学论证来主张那个原则的真实性”;“我们很可以问,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但是如果问,毕竟有无物体?那却是徒然的。
那是我们在自己一切推理中所必须假设的一点”[5]“对于休谟来说,关于外界物体的存在我们具有不可抗拒的信念,如果问是否有物体存在,我们的答复只能是肯定,我们(包括怀疑论者)已经预设了外在物体的存在,所以,问那样的问题完全是徒然的。
然而,尽管我们问是否有物体存在的问题是“徒然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问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休谟称只有这个问题才是他所关心的。
这样,休谟就将物体存在的本体论问题转换成了关于信念的根据的认识心理学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将外在物体的存在问题转换成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问题。
由此,休谟试图像说明自然事物那样说明精神问题,说明关于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来源。
休谟对关于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自然主义的解释,其中贯穿了他的经验论和怀疑论思想。
休谟首先将外物存在的问题区分为关于物体的继续存在和独立存在这两个密切相连的问题。
他说,“不过一个问题的解决虽然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可是为了更易于发现这种解决所根据的人性原则起见,我们将一路带着这种区别,同时去考察,产生一种继续存在或独立存在的信念的是感官、是理性、还是想像?”[6]休谟认为我们必然要么从感官中、要么从理性中、要么从想象中得到物体的继续存在和独立存在的信念。
他最终证明感官和理性都不是此信念的来源。
而只有想象才能产生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并对此作了自然主义解释。
休谟先从感官开始论证。
根据休谟的原则,原始的感觉是一切经验推理的最终根据,如果我们对物体存在的信念具有感官或直接感觉的验证,我们就可以恰当地说明为什么我们会有那样的信念。
可是,我们寻遍了感官和感觉的一切证据,都没有发现它们为我们提供出对外界物体存在的信念,既没有提供物体不呈现于感官时继续存在的信念,也没有提供物体在感觉之外独立存在的信念。
具体地说,“当对象已不再呈现于感官之前以后。
这些官能显然不能够产生这些对象继续存在的概念。
因为这是一种词语矛盾,并且假设感官即在其停止一切活动以后,仍然在继续活动。
”[7]显然,认为感官提供物体不呈现于感官时继续存在的信念,这已超出了感官的活动范围,并显示了一种自相矛盾。
那么感官能否提供物体在感觉之外独立存在的信念呢?其实这仍然是一种语词矛盾,感官如何能为在它之外的物体的独立存在的信念提供证据!休谟指出,“我们的感官显然不把它们的印象呈现为某一种个别的、独立的和外在的事物意象;因为它们只给我们传达一个单纯的知觉,而毫不以任何外在事物提示我们。
单纯的知觉若不是借着理性的或想像的某种推断的帮助,永不能产生双重存在的观念。
……而当心灵由单纯的知觉推出了双重的存在、并假设其间有类似关系和因果关系时,它确实是看得已经较远了。
”[8]我们在知觉中意识到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印象———与外在物体不同类的东西,要说我们的感觉提供了物体独立于感觉而存在的信念的根据,无疑也超出了感官的有效范围。
可见,无论是继续存在的信念还是独立存在的信念,感官都无法提供。
针对感官能否为外在物体存在提供证据的问题,贝克莱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感官的证据是不能怀疑的;……不过我看不到感官的证据如何能够拿来证明任何不被感官所知觉的事物的存在”[9]。
在对外在物体存在的否定性论证上,休谟与贝克莱有着相似的论证与结论。
休谟受到贝克莱的影响可见一斑。
考察了感官之后,休谟进而分析理性是否能产生物体的继续存在和独立存在的信念。
对于这一点,休谟的分析比较简单,他区分了两种情形———普通人与哲学家对此的不同看法。
普通人对于理性论证一无所知,并且他们将知觉和对象混淆在一起,并认为他们所感觉到的那些事物是独立继续存在着的,休谟认为,“这种意见既是完全不合理的,所以它不是由知性发生,而必然是由其他官能发生的。
……只要我们将知觉和对象认为是同一的,我们就永远不能由这一个的存在推出另外一个的存在来,也不能根据了是我们相信任何一个事实的那种唯一的因果关系而形成任何论证。
”[10]普通人并非由理性得到物体的独立继续存在,那么哲学家是否是通过理性论证得到这个信念的呢?休谟的回答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