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_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第六章_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涂载体空心柱(SCOT):先在管内壁涂 上一层很细的多孔物质,然后再涂固定 液;
6
毛细管柱的类型
多孔层空心柱(PLOT):在管内壁涂上 一层多孔性吸附剂微粒,不再涂固定液 (气-固色谱); 化学键合相毛细管柱:将固定液用化学键 合的方法键合到柱的内壁,大大提高热稳 定性;
交联毛细管柱:由交联引发剂将固定相交 联到毛细管管壁上,耐高温,抗溶剂抽提, 液膜稳定,柱效高,柱寿命长。
10
毛细管柱使用的固定液
牌号 CBP 1 CBP 5 CBP 10 CBP 20 固定液 聚甲基硅 氧烷 5%聚苯 基甲基硅 氧烷 氰基硅油 聚乙二醇 极性 非极性 弱极性 中极性 强极性 对应名称 OV-1, SE-30 SE-52, 54 OV1701 PEG-20 最高使用 温度 320℃ 320℃ 240℃ 250℃
4
毛细管色谱柱材质
(3)石英

1979年,出现了
石英毛细管柱,它 具有化学惰性好、 热稳定性好和机械 强度高、 有弹性等, 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5
毛细管柱的类型
大小:内径0.1~0.5 mm; 长度:几十至几百米。 分类:按柱内固定液涂渍方法不同 涂壁空心柱(WCOT):固定液直接涂 在管内壁;
7
毛细管柱与填充柱性能比较 色谱柱种类 长度/m 内径/mm 液膜厚度/μm 每个峰的容 量/ng 分离能力 WCOT 10~100 0.1~0.8 0.1~5 <100

SCOT 10~50 0.5~0.8 0.5~0.8 50~300

填充柱 1~5 2~4 10 10000

8
毛细管色谱柱的特点

c. 沉积二氧化硅
37

2) 去活(P111-114)
(1)石英毛细管柱的水热处理 (2)石英毛细管柱的去活


a. 硅烷化去活
三甲基氯硅烷(TMCS)、六甲基氯硅烷 (HMDS) b. 聚硅氧烷高温裂解去活 c. 含氢硅油裂解去活



d. 全硅烷化去活
用硅烷胺、环硅氧烷、含氢的硅烷氧烷进行全 硅烷化去活。
自加工困难,需购买成品柱 高分辨率(理论塔板数10万以上) 省时和高分离效能任选 省时--短柱,高流速 高分离--长柱、膜薄、适当的流量 3种类型 WCOT,SCOT,PLOT 适于复杂样品的分析(30个峰以上)
9
外购毛细管柱要注明四要素: 长度 10、25m(有时50m) 内径 0.1 mm ,0.22 mm ,0.32mm, 0.53mm 固定液 种类少, CBP-1,5,10,20 理论塔板 数高 (10万以上) 膜厚 1 .0-5.0μm 材质 熔融石英、玻璃(惰性、弹性)
14
1. 大口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 a. 柱连接
大口径毛细管柱的柱容量介于填充柱
和常规毛细管柱之间,其柱内载气流速可
高达20mL/min左右,但要将填充柱接头换 成大口径毛细管柱专用接头。
15
柱容量
柱容量是指色谱峰没有明显变形,样品 能够进入到色谱柱中的最大允许量。 可增加柱容量的因素: 膜厚 (df)、内径、固定相的选择性. 如果过载,可导致: 峰变宽、不对称.
可除去溶剂和低沸点组分,实现样品浓缩;


不挥发物可滞留在衬管中,保护色谱柱;
有多种操作模式,即分流、不分流模式等;

重现性好,接近于冷柱上进样。
36
6.3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制备及维护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制备

1. 预处理(P109-111)

1)粗糙化
a. 沉积石墨化炭黑
b. 沉积氯化钠
除掉柱入口污染的部分:从入口侧一端折断 5-20cm(使用专用工具,将折断面折成直角)
46
毛细管气相色谱应用实例
高尔夫球场使用的21种农药中,约有 18种是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的。所需的检测器 为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火焰热离子检 测器(FT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各检测器检测范围如下(有的组分重复出现,

含乙烯基等易交联的聚硅氧烷 手性分离用聚硅氧烷(如Frank等把L缬氨酸-叔丁酰胺接枝到聚硅氧烷上)、环
糊精衍生物
40

3. 色谱柱的涂渍(P115-116)
静态涂渍法
方法要点:把固定液的稀溶液(220mg/mL)用真空系统吸入毛细管柱中, 一端封口,从另一端抽真空,在低于溶 剂沸点10-15℃恒温条件下使溶剂慢慢蒸 发出去,在管壁上留下一层薄薄的液膜。
21
b. 样品的适用性

适用范围宽(大部分可挥发样品,包括 液体和气体样品),灵活性很大,分流比可 调范围广。

对于一些相对“脏”的样品,更应采用 分流进样,可将大部分样品放空,防止色谱 柱污染。
22
注意: 可能会有进样歧视现象。对宽沸程
的样品易产生非线性分流,使样品失真。
不适于高纯度物质和痕量组分
子Si-OH形成Si-O-Si键;
聚硅氧烷上的甲基(或乙烯基)经引
发剂而产生碳碳键,形成Si-C-C-Si,此
法普遍使用。
43
(3)交联引发剂
a.
过氧化物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物(TBP)、 等。DCP使用最多。
过氧化苯甲酰(BP)、过氧化异丙苯(DCP)
b.
偶氮化合物引发剂—偶氮叔丁烷(ATB)、 偶氮叔辛烷(ATO)、偶氮叔十二烷 (ATD),优于过氧化物。
41

动态涂渍法
方法内壁上留下一 层液膜。固定液浓度一般为10-20%,根 据固定液黏度和极性不同,选择二氯甲 烷或丙酮作溶剂。
42
4. 交联
(1)交联的目的:使线形固定相分子成为
网状结构,使其稳定性和耐热性更好。
(2)交联方法
通过高温缩合,使毛细管内壁的两分
样品发生部分冷凝

色谱柱的安装,一是要保证柱入口端超
过分流点,二是保证柱入口端处于汽化室衬
管的中央,即汽化室内衬柱与衬管是同轴的
29
3.冷柱上进样
将样品直接注入处于室温或更 低温度下的色谱柱内,然后再逐 步升高温度使样品组分依次汽化 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
30
岛津冷柱头进样器 OCI-G9
31
3.冷柱上进样
18
1. 大口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
c. 操作参数设置
载气流速:填充柱进样口的载气控制是恒流 控制模式,其稳定流速不应低于15 mL/min , 而这正是大口径毛细管柱的流量上限,故载 气流速低于10 mL/min(0.53mm内径柱的最 佳流量为 3.5mL/min )时,应在气路中增加 一个限流器,以稳定流速。
c.
臭氧引发剂—由瑞典 Buijten 在1984年提 出。适于液膜薄的毛细管柱的交联。
44
二、毛细管色谱柱的最佳用法和维护方法
柱温设定值应比毛细管柱最高使用温度尽 可能低一些(可延长柱子寿命,降低检测 器的噪音)
为避免难挥发组分进入柱内,应很好进行 样品前处理;使用玻璃衬管和石英棉;可 连接一次性的短的前置柱。
19
2.分流/不分流进样
分流(split)进样
允许样品中的代表部分进入到色谱柱 中(适于当被测物浓度较高时)。 不分流(splitless)进样 样品中绝大部分进入到色谱柱中(类似 于直接进样) 。
20
a. 仪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原理示意图

样品在玻 璃衬管汽化, 均匀汽化的 样品通过分 流点(柱尖 端Column tip).
2
毛细管色谱柱材质
(1)不锈钢

优点:不易破裂、导热性好、和仪器连
接方便等。

缺点:柱效低,有一定催化性、吸附性,
不透明、不易涂渍固定液等。后来少用。
3
毛细管色谱柱材质
(2)玻璃

优点:1960年,发明了玻璃毛细管拉制机,
玻璃成为理想的色谱柱材质。具有非催化 性表面、透明、易加工价廉 。

缺点:易碎,与仪器部件连接困难;玻璃 表面的羟基有较强的活性,造成组分吸附、 峰拖尾等。
第6章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
6.1 概述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是1957年由美国学者
Golay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用内壁涂渍一极薄而均匀的固定液膜的毛
细管代替填充柱,这种柱子分离能力远远高于
填充柱。由于这种柱子的固定液涂在内壁上, 中心是空的,故称为开管柱(open tubular column),习惯上称为毛细管柱。
优点:
消除了进样口对样品的歧视效应 中样品不会汽化,且没有分流问题

为液体样品直接进入柱内,进样过程 避免了样品的分解 不接触可能有催
化作用的汽化室内表面,不经受高温,
更适于分析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32
3.冷柱上进样
缺点: 进样体积小 大的进样量易造成柱超载 操作复杂 对初始柱温、溶剂性质、 进样速度等要求严格,且要用特殊的注 射器 毛细管柱易受污染 样品记忆效应较明 显 冷柱上进样口需另购 仪器成本高
为除掉柱内残留的难挥发组分,可老化柱 子、溶剂清洗、除掉柱入口污染的部分。
45
二、毛细管色谱柱的最佳用法和维护方法
老化柱子:柱温升到柱子最高使用温度,将 高沸点组分气化排除(保持1-2小时,观察基 线情况)
溶剂清洗:用少量有机溶剂清洗柱子,将高 沸点组分溶解后排除。(流动方向从出口侧到 入口侧。用正己烷、三氯甲烷、丙酮即可)
16
1. 大口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
b. 样品的适用范围 基本与填充柱分析相同,对热不稳定 的样品宜采用柱内直接进样;“脏”样品 采用普通直接进样,利用衬管来保护色谱
柱不被污染。
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