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1 日 /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郭建军 无为 思想是由老子在 !道德经 ∀ 中 提出 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 , 诸侯混乱, 统治者强 作妄为, 贪 求无厌 , 肆意放纵 , 造成 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形下, 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 呼吁统治 者要 无为而治 。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 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 朴。 好静 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 无 为 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 无欲 是针 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 , 为政者 应当能做到 无为而治 , 有管理而不干涉, 有君 主而不压迫。让人民自我发展 , 自我完善, 人民 就能够安乐富足 , 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 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 有损 道德规范、 违反社会法则 , 有害众生的事。但这 里的 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 并不是不为, 而 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 响应客观态势、 新生自 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 无为而无不为 , 意 思是说: 不妄为 , 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 里, 无 为 乃 是一种立身处 世的态度和方法 , 无不为 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 谈道, 为无为, 则不无治 , 意思是说以 无为 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 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 办不好的。因此 , 老子所讲的 无为 并不是消 极等 待, 毫无作为的 , 而是 为无为 、 为而不 恃 、 为而不争 , 即以 无为 的态度去 为 , 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 思想和当前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 是现代企业的成功之宝。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 研制 , 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等诸多方 面, 无为 精神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从企业宗旨看 , 现代企业以 无为 态度参 与市场经济 , 可以形成 服务于社会 , 造福于人 类 的宗旨。提倡 无为 ,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摆 正企业与社 会的关系。企 业与社会是 相辅相 成、 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 底是为社会造福, 为人类服务。不能把市场经 济仅仅理解为竞争, 而应理解为竞赛 , 因为一个 争 字, 就容易出现你死我活、 不择手段、 尔虞 我诈, 把人们引向邪路。这样的 争 对社会无 任何好处。现代企业应把竞争改为竞赛, 在市 场大竞赛中, 企 业之间相互帮 助学习 , 取长补 短 , 市场自然会和谐地繁荣。如果基于这样的 企业宗旨 , 就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带来无尽的财富。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岗 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 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等处处也应体现着 无为 的思想。规章制度应 便于操作, 各个岗位职责清楚, 分工明确。在各 个岗位人员安排问题上 , 则采取自我选择 , 让每 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 能力、 才干去选择适 合自己的岗位工种。这样的办法 , 使职工在选 定之后, 一般都 能做到发挥其 才干, 施 展其才 能。 如何真正实现用 无为 思想指导企业行为 呢 ? 根本的是治企者无私心 , 无贪欲 , 忘我的利 于他人。治企者首先要有热爱他人, 利于他人 , 为社会谋福利的心境。其次, 治企者要以自己 的模范道德行为为表率 , 自己以身作则, 如果自 己不行正道, 整个社会风气也 将随之 而败坏。 因此, 治企者要修身, 做到无为。例如 , 治企者 在物质生活上提倡 知足者 富 , 富莫大于知 足 , 要求 去奢 而崇尚俭朴。过多的物质享受 会使人心志迷乱 , 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 无为 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那么, 如何 完整理解真正的 无为 呢? 除了前已述及的内
才是真正的 无为 。依据这一思想企业员工始 终遵循着一种原则: 不该少的份量绝不少 , 不该 差的质量绝不差 , 靠回扣推销产品的事绝不做、 绝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 员工不迟到早退 , 遵守 社会公德, 去除私心, 去除贪欲, 利于他人。 有 所为而有所不为 。有利于社会利益和公众需 要的事必须 为 。但是 , 对于那些仅从社会经 济活动中捞取自身利益的事却 不能为 。以假 冒伪劣产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 坑害社会和消 费公众的企业和个人 , 这种完全为自己利益的 为 , 为 得越凶 , 对社会危害越大。他们对社 会危害越大 , 也就越接近自我毁灭。 要实现 有为而有所不为 , 企业需要经济 的、 自觉地坚持 为无为 , 即以 无为 的态度去 有为 。 为无 为 对企业而 言意味着 以下三 点 : 一是只做适合于正道, 适合于人类社会利益 的事; 二是不断地检查自己 , 要采取 为我为 的 态度去 为 , 为而不恃 , 为而不争 。以奉献 为动力 , 以奉献为准绳 , 脚踏实地 , 不去贪 , 不去 占有。 当然, 无为 追 求的是奉献 , 无为 的结 果 , 恰恰也成为 有所作为 ( 有奉献) 。如果企 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做到这样的 无为 , 就能上 下一心 , 团结一致 , 任劳任怨 , 无私无畏, 企业就 真正实现了 有为 。 不争 是现代企业立业中的重要参照点。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唯独最为赞美水。他 认为 , 不争 是美好 水德 的一个品质。老子 曾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里的 不争 , 一是 指无私 , 水利养滋润了万物 , 而又并不从万物那 里争取任何利于自己的东西 ; 二是指与世无争 , 不仅是在被自己滋润了的事物那里不争 , 而且 面对世间一切, 它都不争。 将 不争 运用于现代企业立业中 , 就是: 立 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 与之争。这一句运用于企业立业的 选点 上是 十分合适的。如果企业在立业之初 , 立业点远 在 无竞争点 上, 情形就会是: 以其不争 , 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回避有竞争的领域, 寻找 无竞 争点 , 就是企业立业之道。这种对 无竞争点
容外,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 有所为 而 有 所不为 。但是, 哪些事 当为 , 哪些 事 当不 为 呢? 为所欲为 的 为 的依据就是 欲 , 这是 一种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的 为 , 对 于这种 为 , 其 实是一 种典型 的、 极端的 有 为 , 它是不考虑社会 , 不考虑他人 , 不考虑任何 法则, 不考虑社会后果的 胡作非为 。个人如 果进入 为所欲为 的境地 , 必然脱离人间大道 , 自取灭亡。企业如果进入 为所欲为 的境地 , 与个人相比 , 其危害性更大, 灾难性更强, 更应 早一些觉悟和防范。 企业 有为 应是建立在 无为 基础 上的 有为。企业 无为 并不是什么也不做 , 什么也 不干 , 而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在正道上 , 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 律, 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 从容不迫, 沉 着稳健, 脚踏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 利益 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因此, 企业 当为 和 当 不为 的依据就是社会和公众利益。因此, 企业 当为 和 当不为 的依据 就是社会和公 众利 益。凡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损害的, 即使自己 做得到并且有利可图 , 也是不可为 , 不当为的。 有关 无为 与 有为 的辩证思想, 老子说 的 无为而治 、 无为而无不为 , 并不是说坐在 那里什么也不干 , 就什么事情也做成了。在老 子生活的时代 , 人民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自给 自足, 无 需统治者来组 织生产和交 换, 用谁 来 为 , 一 切顺 乎自 然地 进 行。而 统 治者 一 旦 为 , 则是为修建奢华的宫室而催逼苛重的税 赋, 或者为发动吞并他国战争而拉夫抓丁。这 样 为 则百姓遭殃, 社会动荡 , 无为 则人民闲 适、 社会安宁。因此, 无为 是不妄为 , 不乱来 的意思。是说统治者行为要顺应自然、 社会发 展的规律, 并按照规律去定相应的法律、 制度、 不轻易变更, 人们在这样的法律、 制度下尽情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努力去做。 如此可见, 当为 必须在万众的利益需要 上寻找立业点 , 必须在 造福于人类 , 服务于社 会 这个广阔的领域内 有所为 。也只有这样
的寻觅与探索 , 就是研究大众的潜在需要。这 种需是未被满足的需要 , 因而是具有立业价值 的需要, 是真需要, 由于还没有别的企业向人们 输送他们所需要的利益, 因此, 也就没有竞争 , 社会接受快 , 在这种 选点 上的立业肯定将是 顺利的。 立于 不争 , 不仅要求企业立业必须立于
无竞争领域, 对别人、 别的企业而言 , 没有去骚 扰 , 而且要求在企业内部, 每一个员工不费心争 斗 , 专心一意选择并在自己 不争 的岗位上实 干 , 这样才能使自己和自身企业也 一帆风顺 , 没有什么烦忧。正所谓: 立于不争而无忧, 立 于不争而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