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工作。 目前已完成“一张蓝图”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平台”,推
行审批“一张表格”,正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
• 工作目标 • 工作基础 • 一张图、一个平台 • 一张表、一套机制
22
• 工作目标 •贯彻中央指示,实行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 •消除空间矛盾,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 •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统一的空间管理联动平台
多规合一
• 概念 • 一、为什么实行多规合一 • 二、多规合一的发展 • 三、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 四、当前开展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 五、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
概念
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 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 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 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 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 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 标。将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 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
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
16
广州经验一: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
“三规”矛盾突出
实现“一张图”管控
17
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特大城市土地紧缺,倒逼发展模式转型 广州 2013年常住人口1600万 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 仅余77平方公里 按传统发展模式,仅够3年使用
一、为什么实行多规合一
现行空间规划主要问题:资源高速耗散、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空间利 用低效 空间规划之间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的空间载体具有唯一性,对于 同一个空间主体而言,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需要在统一的平台上表达不 同的发展诉求、实现空间的统一规划与管理。而现行的三类主要空间 规划(城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之间,在规划内容、规划标准和协 调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各规划结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协调、相互冲突,诸多矛盾问题出现
1)规划内容相互冲突 例:海南岛滨海地区规划定位(琼州海峡一带) 发改委: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生产区); 国土厅:港口区、旅游娱乐区、工业用水区、旅游娱乐区,可开 发建设
• 人口规模预测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经济发展与人口规 模的关系入手,城乡规划基于人地挂钩的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出于 节约和集约用地要求,都会进行符合自身要求的人口规模预测。但 由于规划目的和统计口径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致使各规划的人口 规模预测结果相距甚远。 •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面。建设用地、农用地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 是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矛盾的地方。城乡规划从发展的角 度,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布局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从农 用地保护的角度,立足土地资源的现状特征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两者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出发点不同,常出现矛盾。
产业布局
公共中心体系
绿地系统
水系规划
岸线规划
水环境功能区划
饮用水源保护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声环境功能区划 水源及给水设施 污水设施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综合防灾规划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1 土地储备
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
2014年3月, 厦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
总体规划布局
对 接
精细化处理
实际管控依据
13
思路
在建设用地规模紧约束条件 下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与郊 区城市化,形成结构合理、 流量适宜、布局有序的全市 规划建设用地分布格局
对接国家战略要求和按照上 海特大规模城市发展规律, 构筑多中心、多层次的大都 市区空间战略布局
坚持空间战略 引领
坚持城乡统 筹
18
广州经验三:精明增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2440平方公里 占市域33%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 4426平方公里 占市域60%
19
广州经验四: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依托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 初步实现 “审批一步到位”
20
广州经验五: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
按照“先试点推进,后面上推广”的原 则,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14 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关键内容与主要成果: 1、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变革
“三线”: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产业区块控制线 2、总体规划实施方面的变革 首度引入土地管理的年度计划手段
3、总体规划方面的变革 将城市规划的技术性、理想性与土地规划的政策性、市场性、严格性协调 整合
• 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和地区,是一种“自下 而上”向国家部委争取空间管理政策和权限的过程。由于在一些机 制和配套政策改进方面,面临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也无法得 到相关部委的正面呼应,这种自发的规划融合探索取得效果存在着 一定的局限性。
• 3)国家推动期(2013之后):自上而下 •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 规划体制改革的任务,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也提出在县市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 ‘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工作的要求。 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共同确定了全国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 一”试点市县。 特点:“自上而下”的授权式改革,从在市县层面探索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 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经验,为国家 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凝聚共识。
c)多规合一实践:厦门等
“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 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
深入推进。
4)对此前相关实践的评价
特点与成绩
• 自下而上为主,应需求而生
• 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完善现有规划体系不足,但不突破既有体系
• 协调规划之间冲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 提升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效率
环保业务 发改业务 子系统 子系统 国土业务 规划业务 其他业务 子系统 子系统 部门 市公共信 息平台 服务总线 业务协同平台
厦门问题:审批效率低下 规划依据不一 审批互为前置
“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
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 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
• 土地利用规划:2001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的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等。
二、多规合一的发展
(1)发展阶段:理念探索、地方政府自发实践、国家推动
• 1)理念探索期(2008年之前)
2003年,广西钦州提出了“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即考虑 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 制工作协调融合起来,在理念上提出了一些创新。 200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钦州市、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 县、四川宜宾市、浙江宁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六个地市县试点“三规 合一”工作。 • 特点:学术界有较多探讨,但这一时期的地方政府普遍对“三规 合一”没有实质兴趣,缺乏积极性,几乎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地 方实践。
契机——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宏 观 指 导 思 路 土地利用规划 市级土规修编契机; 以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规指 标为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 坚持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 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规划建设 用地同步落地 技 术 思 路 结构化处理
4、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变革 建立统一高效的审批平台,全面对接城市规划与土地的核心审批程序。
15
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
广州“三规合一”的探索
传统方式之弊
三规矛盾突出
三规合一之利
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 节约集约,优先保护生态环境 精明增长,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用地低效粗放
生态用地蚕食 项目落地困难 审批效率低下 多规各自为政
•
•
(2) 多规合一的实践
两规合一(上海)、三规合一(广州)、多规合一(厦门)
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
2008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组建完成了新的上
海市规划局与国土资源管理局,“两规合一”工作也提到了立局之本 的首要工作之一 。
经过近3年的努力,完成了市、区县、镇乡三级“两规合一”规划,做
用地规划许 可
工可批复及 工程规划许 可
施工图审查 施工许可
竣工验收
1
2
3
4
5
业务协同平 台
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前流程)
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后流程)
审批结果:项目建议书、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
成效1: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间大幅缩短
实现窗口统一收件,各审批部 门网上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 实时共享 实现了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 即从项目立项申请到用地规划许
到了土地利用规划总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图的衔接,并开始探 索在“同一张图”下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机制、新手
段。
• 与土地规划指标不符 • 各区(县)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之和超出土规指标; • 存在较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在规划期内难以整理复垦的现状建 设用地 • 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 建设用地增量极其有限; • 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 工作基础 •必须具备规划空间数据库 •城市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理念和理想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