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特点

浅析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特点

第31卷第3期Vol.31No.3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1年9月20日Sep.202011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1.03.023浅析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特点赵振臻(开封教育学院外语系,河南开封475004)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大项目带动、善于借助国际平台、积极发挥民间机构纽带作用以及紧贴国际教育市场等特点。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借鉴,将对我国教育开放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民间机构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1)03-0073-0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指导和统领作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纲要》涉及到改革的六大任务,其中有一项专门提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际化的良性发展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最终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的作用。

美国是高等教育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了解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大有裨益。

一、21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一)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首先,从信息技术上看,美国社会各领域的国际性更为显著。

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还是初现端倪的话,而到了21世纪,生产力的进步则使一个资本、资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真正到来。

哪里经济有活力,资本和人员便流向哪里,无处不在的网络,让全球的资讯和知识真正实现了同步共享。

“世界是和平的”,人员的跨国界流动更为频繁,对跨文化沟通和理解的要求更为迫切,“随时随地学习”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成为现实。

其次,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考虑,国际教育经验可以帮助毕业生们找到更好的工作。

已有资料表明,许多大型公司更倾向于聘用受过国际教育或者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雇员,这也成了推动美国学生增加海外学习经历或接受国际教育的一个基础性因素。

(二)“9·11”事件引发了美国国内对国际教育和理解的多层面反思首先是对外语落后的反思。

美国教育理事会发布的报告认为,美国在关键语言上的无知是惊人的。

“如果说1957年是对于跟苏联在数学、科学和语言技能上的鸿沟感到震惊的话,现在令我们倒抽一口凉气的是在全国范围内也集合不了能够对飞机黑匣子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的语言学家,官方桌子上所堆积的那些对潜在危机的预测信件也无人能够解读。

”其次是对单边主义危害的反思。

公共议程(Public Agenda)创始人丹尼尔·杨克罗维奇(Daniel.Yankelovich)撰文指出,“近年来的一些事情使大家明白,学会从别人的视角、而不是只从美国人的优越感出发看世界是多么重要。

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美国在伊拉克遭遇的困难不容小觑,美国接连犯文化上的错误,甚至使西欧从可靠的朋友和支持者变成了多疑的盟友”。

美国政府也认识到不应自陷“孤岛”,在国际教育方面,一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人员赴海外学习,一方面恢复人们留学美国的信心。

民间团体和大学也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发展战略,积极派出国内学生、加强国际教育,对外积极招募国际教师、学生。

二、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做法及特点(一)战略国际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应对危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先后实施了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交流大项目,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收稿日期:2011-08-02作者简介:赵振臻(1982—),女,河南开封人,开封教育学院外语系教师。

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步发展。

1.实施“一百万美国人海外留学”项目美国国会2004年1月22日通过法案,拨款25万美元成立了由17位成员组成的跨党派委员会“亚伯拉罕·林肯海外留学委员会”,负责制定美国学生海外留学的国家发展战略。

该委员会2005年11月份向国会和总统提交供决策用的工作报告———“全球胜任力+国家需要,一百万美国人海外留学”(Global Competence&National Needs,One Million Americans Studying Abroad)。

报告认为,联邦政府需要通过特别拨款,增加高校学生赴海外留学人数,特别是以发展中国家为留学目的国的学生人数,促使学生更加了解美国在全球的定位,并进一步熟悉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经济贸易、文化发展和社会动态。

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建议美国政府自2006年起拨款5000万美元建立新的留学资助项目,通过每年追加资金,到2011年使项目年度金额达到1.25亿美元。

如此,预计到2016-2017学年,该项目将使海外美国留学生人数达到每年100万人,占美国高校本科和大专年度毕业人数的50%。

该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为了他们(那些毕业生)的明天也为了国家的明天,当今的毕业生一定要具备国际胜任力”。

有报道认为,在教育职能扩展、空间扩大等方面其影响将大于赠地法案。

2005年11月10日,第109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这一方案,并以官方名义宣布2006年为“海外学习年(Year of Study Abroad)”。

2.实施国家语言安全计划2006年1月,一项由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国防部、中情局联合发起,目的在于加紧培养美国外语人才的“国家语言安全计划(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开始实施。

它是一个长期学习项目,意在通过对关键地区、主要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的直接体验,最终使掌握紧缺外语──包括阿拉伯语、汉语、印地语、波斯语、俄语及其他语种──的美国公民人数大幅度增加。

每年联邦财政将为该项目拨款1.14亿美元。

同时,该计划还整合、推动了一些相关项目的开展,如国务院的定向奖学金项目、富布赖特外语助教项目,国防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等。

在这一项目启动当年就有超过150名的美国富布莱特学者通过“关键语言改善奖学金”获得了项目前培训。

(二)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众所周知,推动国际文化间的理解和合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之一。

多年来,它在推动国际学分互认、弥补世界高等教育差距方面作了许多成就卓著的工作,被誉为“国际合作的促进者”。

以至于有人说,“国际教育几乎是其所有会议的永恒主题之一”。

它积极推动学分互认,借助联合国教席计划和姊妹大学计划等手段来消除世界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1995年教科文组织又把“国际化”作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三个主题之一来推行,1998年则召开了旨在加强世界高等教育彼此合作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美国曾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并主导过教科文组织的许多国际教育项目。

不过,自1984年以来,它缺席这一组织长达20余年,也很少参与其国际教育活动。

2003年10月,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

这一举措引来各种猜测,是谋求反恐的政治支持,是借道义的舞台宣扬美国立场?还是基于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国际教育政策项目主任南多雷默斯的评论不失为一种解读参照。

他说:“在如今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仍然在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的时候,美国重返教科文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它将有助于美国在教育界充分参与教科文事务,传播国际容忍和国际理解,并为教科文达成其教育的道德目的贡献智慧”。

美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也更多地开展起来。

2005年,美国做出如下承诺,将资助48个国家的基础教育,10个国家的高等教育,75个国家的个人高级培训项目。

同时,美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文化、教育重建工作便有了正当的理由。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在其年度报告中提到,在重返教科文组织之后,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在中东有所进展:2004年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参与了区域性的联合国实习项目;2004-2005学年度来自穆斯林国家的50多名英语教师到美国27所大学教授其本族语;2004年10月富布莱特项目分别在阿富汗、伊拉克重新启动。

(三)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国际教育服务的纽带作用美国有许多具有国际教育职能的民间团体和与之来往密切的企业、院校、私人捐助者等。

这些运作成功的团体至少包括: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美国国际教育家协会、美国研究生会、美国教育理事会、美国州长与赠地学院协会、美国州立大学协会、美国社区学院协会、美国大学协会和美国海外学习协会等。

“9·11”之后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更加迫切,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教育在未来将为促进全球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从长远来看,在使世界更安全方面从来没有什么比国际教育交流贡献更大”。

为此,这些团体积极献计献策,做好内外沟通的桥梁、上传下达的纽带。

比如,2006年高等教育协会的六大领导人曾致信美国教育部长,提议召开一次全美高校校长和高校管理者参加的高级国际教育会议,并和政府、大学一起推动了“海外学习年(Year of Study Abroad)”的实施。

下面,仅以国际教育协会为例来揭示民间机构在参与国际教育方面的进展情况,以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

1.整合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普及程度开展。

2001年,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开始发行协会工作者杂志(IIE Net worker),约请专家撰写加强大学国际化的文章,以加强其会员大学应对新形势的能力,并把充满生机的900多所院校作为一个整体展示出来。

另外,它还借助下属的三个官方服务网站,提供国际教育方面更加专业化的友好型服务,以促进院校之间在国际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国际教育协会还对国际化先进院校予以宣传、奖励。

2002年,首届海斯克尔奖设立,先后有一批在国际教育方面做得出色的院校获奖。

长期以来,只有一些实力雄厚的院校在国际教育方面搞得较好,还有很大一批院校相对落后。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为推动薄弱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开展,达到整个国际教育事业的繁荣,民间团体做出了不懈努力。

比如,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由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牵头,一个名为“人人参与国际教育”的项目从2003年4月开始实施。

该项目是基于非传统学生在国际化方面参与程度与其实际人数的比例不相称的现实而开设的。

围绕“国际化”这一主题,由八个院校的“新多数学生(New majority,指少数族裔学生、25岁以上大龄学生以及业余时间学习学生)”代表组成两支代表队,为期两年。

这两支代表队通过制定“国际化”实施方案、接受专家指导、到对方学校参观学习、接受效果评估等程序,历时两年,切实领略开展国际教育的方法,感受国际教育对于他们这一群体的意义所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