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中考质量分析及中考复习策略

初中历史中考质量分析及中考复习策略


2).材料解析题特点


试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全新的角度或更深的层次提出新问题,考 查学生的历史认识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如对历史材料阅读能力、历史理解想象 能力、历史阐释表达能力等的考查。材料选取尽量以现代文为主,古文材料所占 比重很小,学生阅读障碍不大。为了保证试题的独创性,在材料上力求新颖,问 题设计灵活。 如:第21题是非常新鲜的时政材料。试题设计合理,思路清晰,古今结合,设问 层次分明,由浅入深。本题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和当今时政热 点“一带一路”结合起来,突出“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主题,意在传达“和 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信息。本题主要以文字材料呈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 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如: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 灵活运用等解题能力。考查方式有立足材料、提取信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如第(1)问:写出材料一中,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丝绸 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主要是考查学生立足材料、提取信息及对材料的理 解能力。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这一问主要是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3)问: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 的时代内涵”的理解。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问也是21题区分度的所在,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拿到满分学生 很少。总体来说,问题设计科学合理,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学习能力。




二)、分析丢分原因 1、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不扎实,历史史实不清,时间概念模糊。 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答题不准,知识系统 性差。 3、对课本板块不熟悉,回归课本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4、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答题缺少规范 化(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 5.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 不全面; 6.审题不准确。考生阅读完题目,忽视了设问中要求回答的方 向是正向还是逆向,往往把“不是”选成了“是”,把“原因” 选成了“结果”,这样造成了失分;
初中历史中考质量分析 及中考复习策略
一、2015年历史中考命题的趋势
1、总体趋势
紧扣新课标 稳中求变 变中更新
2、命题原则:
(1)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2015年海南省 初中毕业达标指导历史科考试说明》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把握了准确性、公平性和规范性原则,突出 了《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切实有效 的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以历史 问题为出发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 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四、存在问题。
一)、反思问题 1. 零分答卷较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 兴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老 师上课的原因,有考试评价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 我们的教材缺乏趣味性,无法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 趣和求知的欲望。或许是我们历史老师的课上得不好, 枯燥无味的课堂,使学生听烦听腻,降低了学生对历 史的好奇,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等等方面的原因。 2. 满分答卷太少,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待 提高。能否得满分,答好材料题是关键。

又如:第22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精神品质的理解以及纪念孙中山 的现实意义,立意非常明确,今年是国父孙中山逝世90周年,既是周年热点也 是时政热点。国父孙中山又是课标要求的考点,课标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 主要革命活动。既是课标考点,又是重大热点,现实意义也非常深远。我们希 望能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孙中山执着的革命 信念及高尚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从正气人物身上学习优秀品质。本题的材料一、 二、三分别摘录整理自高中教材、教参及《历史名人传记》等书籍,材料四则 整合今年纪念孙中山逝世 90 周年的新闻报道,材料新颖,题目设计角度独特, 切入口新颖,设问层层深入,并呈现一定的梯度,问题的设计开放、灵活,难 易度把握到位,尤其是第(2)问: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息的能力,同时起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此题型属于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 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 用”能力。 学生养成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形式上进行思考的习惯, 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式训练,形成多向思维的能力,在“变”字上做文章。
三、各项考试数据

1、2015年历史学科全省平均分56.84分, 难度系数0.57,95分以上610人,90分 所占比例4.4%,A等级分数87.0分,全 省10312人。B等级分数75.5分,全省 20770人。C等级分数52.0分,全省 30812人。D等级分数31.0分,全省 20496人。E等级15.0分,全省16069人。 F等级0分.全省3174人。可以看得出来 低分率还有太多。。
二 、中考试卷的特点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重视考查学科最基础、 最重点、最核心的知识、结合时政、关注热 点、强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
2、本次试题设计材料新颖、情景多样、图文并 茂、思路清晰、设问灵活、拉近历史与现实 距离,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适应时代 要求。
3、本次试卷仍然以两大部分组成,即选择题与材料 题,中国历史考查分值64,世界历史36.政治史所占 比重83%,经济史11%,文化史6%。

2、今年选择题仍然是20小题,满分60 分,选择题平均分42.7分。材料题21题 满分12分,平均分值4.00分,零分 26205人,满分407人。第22题满分13 分,平均分值4.3746分,零分25631人, 满分146人。第23题满分15分,平均分 5.7967分,零分28926人,满分186人。 从丢分情况看学生薄弱点在材料题。
1).选择题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全省选择题总 平均分42.7分,相比去年得分要高一些(去年42.48), 此次考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仍然存在一些题目 的答题情况不乐观,如选择题第16题“明治维新使日 本一跃而为亚洲强国,其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 和战略性目光的举措是:A、废藩治县 B、加强中央 集权 C、 推行义务教育 D、允许自由买卖。这道题是 整张试卷丢分最大的题目,有51%的学生做错,说明 历史基础知识重视不够,掌握不扎实。所以在教学中 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