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护理白内障是透明晶状体发生混浊改变,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提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类。
皮质性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多见的类型,按其病变发展可分为四期:1.初发期:仅有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混浊,呈楔状尖端指向中心。
早期无视力障碍。
2. 未熟期(膨胀期):混浊逐渐扩散向中央发展,视力明显减退。
晶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肿胀,使前房变浅而诱发青光眼。
3. 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瞳孔区呈灰白色,皮质水肿减退,前房深度恢复正常,视力仅剩光感或手动。
4. 过熟期: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状体皮质溶解液化变成乳汁状物。
视力可随体位的改变而提高或下降,晶体核下沉,虹膜失去支撑而出现虹膜震颤。
液化皮质漏到囊外时,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一、主要护理问题1. 有受伤的危险:患者双眼视力下降,年龄偏大有关。
2. 焦虑:患者担心预后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4. 有植入人工晶体脱位的危险:患者缺乏有关手术后康复知识有关。
5. 有感染的危险:患者眼部手术的伤口处组织破损有关。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评估可能导致患者外伤的因素,改善病房环境,降低外伤发生率。
留一名陪护人员。
(2)主动介绍环境及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减轻患者焦虑。
(3)给患者讲解有关白内障疾病知识及其手术方面的知识。
(4)教会患者正确的滴眼药水方法。
术前30分钟散瞳。
2.术后护理(1)协助患者平卧或健侧卧位,避免术眼受外力。
(2)指导患者术后活动需轻、慢;避免头部碰撞及震动,不要揉压眼球,预防人工晶体脱位。
(3)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保持术眼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滴眼药水,洗脸时避免污水进入眼内,以免造成感染。
(5)饮食:嘱患者术后进食软而易消化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不要食用刺激性强的食品。
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血糖。
(6)三日内无大便者,应给与缓泻剂。
三、健康教育1.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少刺激饮食为宜,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避免咀嚼硬的食物(如:坚果类),保持大便通畅,禁烟禁酒。
如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请您遵医嘱食用治疗饮食,同时应按时用药,定时监测。
2.活动与休息:注意劳逸结合,3个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可做散步、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安全。
3.注意用眼卫生,勿把脏水溅入眼内,勿用脏手擦眼;不宜长时间看电视、读书、看电脑等,注意眼睛休息。
4.遵医嘱按时点眼药。
6.出院后定期复查。
青光眼护理青光眼是以眼压异常升高,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的损害,引起视乳头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若能及早诊治,多数病人可避免失明。
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青光眼,原发型青光眼按房角形态分为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临床上多见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临床前期指具有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征:浅前房,窄房角等,但尚未发生青光眼的患眼。
2. 先兆期患者有轻度眼痛,视力减退,虹视并伴有轻度同侧偏头痛,鼻根和眼眶部酸痛和恶心。
但自觉症状轻微,常于疲劳或情绪波动后,常于傍晚或夜间瞳孔散大情况下发作,经睡眠或到光亮处,症状常可自行缓解。
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数小时。
3. 急性发作期起病急,患者有剧烈眼痛,视力极度下降及同侧偏头痛。
病人看灯光时可见其周围有彩色环,称虹视。
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体温增高和脉搏加速等。
4. 间歇期指小发作后自行缓解。
5. 慢性期有急性发作期的自觉症状但程度减轻。
6. 绝对期指高眼压持续过久,眼组织,特别是视神经已遭严重破坏,视力已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偶尔可因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而剧烈疼痛。
一、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眼痛伴偏头痛,与眼压升高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青光眼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3.感知改变:视力障碍,与眼压升高致角膜水肿、视网膜及视神经损害有关。
4.恶心:恶心伴呕吐,与眼压升高致迷走神经反射性刺激有关。
5.自理缺陷:与视力障碍有关。
6. 功能障碍性悲哀:与视力视野损害有关。
7. 焦虑、恐惧、绝望:对青光眼的预后缺乏信心。
8. 睡眠型态紊乱:与眼压升高致眼痛头痛有关。
9. 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与患者眼压高发生呕吐及多次静点甘露醇有关。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青光眼病人容易急躁,做好解释工作,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遵医嘱正确应用各种降眼压药物。
应用甘露醇静脉输液应让患者平卧后再下床,避免出现颅压低后引起头晕、头疼。
(3)注意:青光眼患者禁用散瞳药、阿托品、颠茄类药物,防止诱发眼压升高。
(4)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青光眼的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性。
2.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嘱患者勿用手揉眼和大声说笑。
(2)体位:平卧或键侧卧位,避免术眼受压。
(3)饮食:多食软而易消化食物、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及坚硬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4)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不要在暗的地方停留过久,不要戴墨镜。
(5)预防感冒,尽量避免打喷嚏和剧烈咳嗽,以免发生手术切口裂开和前房出血。
三、健康教育1.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生活及作息时间。
2.饮食多样、丰富、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3.保持排便通畅,预防便秘的发生。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不要擅自停药。
5. 勿在暗处停留时间过久,一次性饮水量应小于300ml,以免引起眼压升高。
6. 注意:青光眼患者禁用散瞳药、阿托品、颠茄类药物,防止诱发眼压升高。
7. 定期复查。
视网膜脱离护理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视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可分为裂孔性、非裂孔性和牵引性三类。
临床表现: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以及有眼外伤史等易患视网膜脱离。
患者发病初期眼前多有漂浮物、闪光感或幕样遮挡症状,随着脱离范围扩大波及到黄斑部,则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直至仅存光感。
一.护理问题1. 知识缺乏:缺乏此病的防治知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知识。
2. 有受伤的危险:与视力下降有关。
3. 焦虑:与担心预后视力、经济实力问题有关。
4. 疼痛:手术所致的组织损伤有关。
5. 有眼压升高的危险:与球内充填物有关。
6. 舒适的改变:与绝对卧床有关。
7. 便秘:与患者卧床有关。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使裂孔处于最低位,防止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2)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积极配合手术。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视网膜脱离的知识,减轻焦虑情绪。
(4)训练患者俯卧位,面部和地面保持平衡,为术后做准备2. 术后护理(1)体位:根据医嘱给低头或俯卧位,待气体吸收后可正常卧位。
(2)避免剧烈活动,留一名陪护人员,预防患者意外受伤,影响术后恢复。
(3)饮食:食软而易消化食物、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及坚硬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4)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三、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可恢复工作,应避免头部外伤和眼外伤。
2. 嘱病人半年内勿剧烈运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应按时用药、复查。
3. 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过度用眼,勿用力揉擦眼睛。
保证睡眠质量。
4. 定期复诊。
斜视护理常规双眼在注视(眼位)状态下,不能保证双眼获得的图像落在视网膜中心凹对应点一种状态。
即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根据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偏斜的变化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根据偏斜方向可分为水平斜视、内斜视、外斜视、垂直斜视、上或下斜视。
临床主要表现为复视、抑制(自动关闭一眼防止视觉信息的传入)、视物偏斜、头斜、弱视。
一、护理问题1.自我形象紊乱与眼位偏斜有关。
2.舒适改变复视、眩晕等与眼外肌麻痹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斜视相关防治知识。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保持眼部清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
(2)协助医生做好斜视度的测量和三棱镜检查。
(3)患儿做好全麻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1)全麻患者按全麻术后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
(2)观察眼部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嘱患儿家属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肉眼。
(3)观察术后有无呕吐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
(4)预防感冒,遵医嘱正确用药,预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1.重视儿童眼保健,定期查视力,及时发现和矫正。
2.斜视带镜治疗的疗程长,应坚持持续带镜,不可时戴时脱。
3.勿长时间看电视、电脑,注意学习时的光线,姿势。
每隔45分钟至一小时要远眺或闭目10分钟。
4.术后病人要定期随访,有弱视患者手术恢复眼位后须进行弱视训练。
眼外伤护理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统称为眼外伤。
预后和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其次是有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适当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护理问题1.疼痛:与眼外伤,创口出血有关。
2.恐惧:与视力下降适应环境能力改变和不了解眼病知识有关。
3.功能障碍性悲哀与:视力减退影响工作学习有关。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突然地意外常给病人带来相当沉重的精神打击,主动热情护理解除精神负担,消除手术顾虑,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2)病人伤口有眼内容物脱出,行术前准备操作要轻,冲洗结膜囊时给予压力不宜过大。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前做皮试。
2.术后护理(1)根据病情决定手术后的体位。
(2)保持术区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避免术眼受外力,避免刺激性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
禁烟酒。
3.健康教育(1)加强教育宣传,使其认识到眼外伤的危害性。
(2)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眼镜。
(3)眼部受伤立即去有眼科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力争保存视功能。
(4)出院后定期复查。
翼状胬肉的护理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俗称“攀睛”或“胬肉攀睛”,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一.护理问题1.知识缺乏:缺乏翼状胬肉的防治知识。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按眼科护理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术前保持眼部清洁,注意用眼卫生。
(3)预防感冒,禁烟酒。
(4)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翼状胬肉的知识。
2.术后护理(1)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污染随时更换。
(2)避免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4)注意用眼卫生,不要揉压眼球。
三.健康指导1.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尽可能减少风沙和阳光刺激。
2.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手术,但有一定复发率。
3.定期复查。
化学性眼外伤眼化学伤是指化学物品的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引起的眼部损伤。
临床表现:1、轻度多由弱酸或稀释的弱碱引起,眼睑与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或水肿,数日后水肿消失,上皮修复,不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