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实验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实验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实验
套期保值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是指为暂时替代未来现金头寸或抵消当前现金头寸所带来的风险而采取的头寸状态。

在各种可用于套期保值的金融衍生工具中,期货合约是最常见的保值品种。

对于股指期货而言,利用与现货部位方向相反的期货部位的对冲交易,投资者可达到规避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前提:持有一个投资组合
第一步,对市场走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该步骤是确定股票投资组合是否需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和采取何种交易方向来进行套保的前提。

第二步,进行系统性风险测量并确定是否进行套保。

若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比例很小,则采用套期保值策略无效,投资者应该选择采取传统的卖出方式或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β测度系统风险大小)
第三步,选定期货合约
基于投资组合结构,选择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可做相关性分析。

第四步,选择套保目标。

投资者应该考虑套期保值的目的是完全对冲系统性风险(完全套保)还是只调整组合的系统风险敏感度(调整β值)。

第五步,确定套保期限。

一般来说,套保中选择的期货合约月份应该与套期保值的要求保持相同或相近。

注意:选择到期时间较长的合约并不意味着越远期的合约越好,还要兼顾考虑流动性,合约到期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差。

这里可以考虑使用展期套保策略。

以完全套保为例:
第六步,确定最优套保比率H。

套期保值比率是持有期货合约头寸与现货组合头寸之间的比率,并不是=1最好。

采用优化方法确定相应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风险最小化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为:h=股票价格变化的标准差/期货价格变化的标准差*两者的相关系数。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型:
模型一: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
模型二: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三:误差修正模型(VECM)
模型四:GARCH(1,1)模型。

其他模型:收益非对称分布的半方差模型(GSV),时变套期保值模型(BEKK、Cee、nCC等),非线性相关套期保值模型(Copula—GARCH模型等)
②利用该套期保值比率计算样本内的套期保值效率
Ederington测度方法,其基本思路如下:为了观察套期保值后组合投资风险降低的程度,一般用未套保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方差与已套保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方差之差占未套保的资产组合
的收益率方差的比率来表示,即。

③根据套期保值效率确定一个套保效率最高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第七步,根据套期保值比率H计算期货合约数量。

计算得到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后,需要将其转换为具体的期货合约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期货合约数量,P为持有现货的市值,Ft为期货合约的价格,C为合约乘数。

如果计算出的N不是整数值,则取距N 最近的整数值替代。

第八步,执行期货合约交易。

在套期保值方案中,时点选择即如何判断系统性风险,选择合适的时间建立空头头寸,在时点选择时,可以适当借助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来进行判断。

第九步,动态调整。

股票组合的β值具有时变特征,因此在套期保值过程中,需要对组合中的期货头寸进行调整。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设定一定的阀值(如1%),当套期保值比率变化率超过阀值时,调整期货合约数;另外,也可以采用定期调整的方法(如每三天调整一次)对持有的期货合约数进行调整,以达到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

第十步,保证金管理。

由于期货市场采用的是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盯市制度,因此需要对期货头寸的保证金进行规划和管理。

一方面,股指期货在开仓时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后,还要预留一定的额度来对每日出现的亏损进行及时补充;另一方面,套期保值的期货头寸需要进行动
态调整时可能需要新开仓合约,这也需要预先规划一定的储备资金。

第十一步,风险控制(非金融学科可略)。

在套期保值的过程中,需要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动态监控。

基差风险、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的风险
第十二步,结束套保。

投资者建立在对未来市场走势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继续或者
终止套保的决定,控制整个套期保值组合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判断市场出现逆转,可以提前平仓结束套期保值。

当套期保值合约接近到期时或者套保合约价格出现较大不利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展期,当套期保值合约到期时,投资者对合约进行交割结算,完成整个套期保值过程。

整个实验完成可以要求学生提供:套期保值损益表、套期保值效果对比图,并提供相应分析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