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与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加强大学体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尤其是目前,在现代化教育中,早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重视学生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动力。

所以,本文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其拥有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做出有益铺垫。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社会益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正因如此,大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而大学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更能够帮助大学生构建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进而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所以,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因此,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入手,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为基础塑造独立的人格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 对大学体育精神的概述及培养大学体育精神的教学方法
1.1 对体育精神的概述
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整体面貌、水平、特色以及感染力、号召力的直接体现,不仅仅是体育理念、体育信念、体育情操乃至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体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指导方向标,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

可以说,体育精神是一个人心理资源重要表象,主要表现在体育面貌、风范、心态等方面。

而我们众所周知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表现。

1.2 培养大学体育精神的教学方法
体育精神形成于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之中。

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首先,体育教师应多组织体育竞赛,将体育规则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能自觉运用比赛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同时,通过体育竞赛帮助大学生建立公平、公正的比赛心态,进而培养学生的不畏艰苦意志与高度的责任感,进一步挖掘体育精神;其次,体育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与大纲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思想,并且在体育课堂中,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与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阔达的体育精神,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生中能够更好的处理团队合作关系。

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
2.1 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势
人格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协调,使其知、情、
意、行,日趋健全、完善的一种教育手段。

良好的人格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目前现代化教育早已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

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同时,恰恰涉及到了所有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

所以,说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人格教育有着十分得天独厚的优势。

2.2 通过体育精神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体现
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进行大学生人格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独立人格是一种较强的理性能力与自我控制力。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仅懂得尊重自我,更懂得尊重他人的个性,并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人的支持。

因此,可以说在现代化社会生存中,拥有独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恰恰可以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例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用分层教学法或选课制度,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活动内容。

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在全程指挥,学生的自主性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尤其是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思考,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我独立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其次,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高尔顿·乌伊拉德·奥尔波特,曾提出七条标准对健康的人格进行准确
的分析与定位,其内容分别为:专注并真正参与某些活动;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益成为健康人格的重要衡量标尺。

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恰恰可以通过充分的互动,来构建健全的人格,实现人格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相互关心、相互协作、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并且引导学生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正视竞争结果,摆正竞争心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体育教学作为当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教学手段。

尤其是近些年来,教育部门益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进一步体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应以人格教育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健康、完整的独立人格,为学生迈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元媛.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
用[j]. 新课程(教研). 2010(12)
[2] 张忍发,李军.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0)
[3] 欧岳山.以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31)
[4] 杨学究.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 科技信息. 2010(31)
[5] 刘雯雯,李凡.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