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古典复兴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浪漫主义 折衷主义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巴黎改建 “新协和村”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 盾提出的探索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 一 章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巴黎市中心改建 “新协和村”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巴黎市中心改建
1853年起
奥斯曼
马车时代、工场时代、煤气灯时代 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的矛盾、装点帝国首都 十字形外加环形路 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 纪念性碑柱 装饰性广场 街道宽度、两旁建筑高度与屋顶坡度的比例控制
5,古典主义强调清晰,巴洛克强调事物的关系。
巴洛克风格
古典主义
规范 整体美 统一美 稳定和均衡
巴洛克
自由 丰富性 多样性 运动
色彩和节奏的节制
夸张色彩和节奏的强度和对比度
理性 (本质)
感官 (情感 本能)
概述:近现代部分
线索(1789至今)
英国工业运动 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博览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二战之间→第二次世界大 战→战后重建→1968年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及其周围用地图解方案
“城乡磁体”图解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工业城市”
1898年
加尼埃
明确功能区分、城市交通、住宅组群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的宗教—天主教,所用的是统一的文字—拉丁文,通行
的是统一的制度—封建制度。 文化:上古史创造文化;中古史融合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 使之成为近代的欧洲文化。
文艺复兴(15-18世纪)
文艺复兴建筑史分两部分介绍 意大利 15、16、17世纪 法国 16、17、18世纪 意大利的历史 现代欧洲的长子 意大利的代价—民族国家形成晚,国家统一退迟,直到
1888年发表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15-18 世纪欧洲两大艺术观 古典主义和巴洛克
总结为五个方面的巨大差异
1,古典主义是“直线的”,巴洛克是“绘画的” 2,古典主义是“平面的”,巴洛克是“纵深的” 3,古典主义是“封闭的”,巴洛克是“开放的” 4,古典主义的描绘对象之间界限分明,巴洛克的描绘对象浑然一体;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文艺复兴
2、空想社会主义
3、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4、镇压封建势力的复辟活动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 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权亲 自或推举代表参加制定法律。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但 必须受法律的制约;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得剥夺。” 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17年提出概念,1825年实践
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者 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失败告终 300~2000人,耕地面积0.4h㎡/人 长方形布局 最外围耕地和牧地,接着布置工场,住宅围合成大院,院内 有食堂、幼儿园、小学等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带形城市”
19世纪末
索里亚
城市发展依赖交通运输线呈带状延伸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18、19世纪
城市开发商和地产投机商
更多的沿街面→更多的利润 机械方格形道路划分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谢谢大家! 下节课 ——复古思潮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第一章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美的建筑
“假如一个十二或十三世纪的建筑师回到我们当中,他也
将会接受我们的现代意识,如果他能掌握现代工业的完善
技术,他将不会去建造菲利蒲.奥古斯都或圣.路易时代的 大厦,因为这违反了艺术最重要的法则,即满足时代的要 求和习惯。”
—— E.维奥勒.勒.杜克
1863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 一 部 分
新 的 建 筑 语 言 的 探 索
18AD下半叶~19AD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古典复兴 浪漫主义 “工业城市” 折衷主义 巴黎的改建 “田园城市”
“带型城市”
方格形城市
近现代历史分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新的建筑语言的探索(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现代建筑语言的形成(20世纪初——二战后) 现代建筑语言的演变(二战后40——70年代) 当代建筑的发展(70年代至今)
动300-400个纱锭;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深入的影响: 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强制劳动的法令; 工业生产带动机械制造业,进而带动冶金和矿业的发 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火车,实现了蒸汽机推 动铁路运输,推动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廉价、迅速、可靠、定期的客货运输是把国民财富和 文明推向四面八方最强大的杠杆之一” 1788年在约克郡架设了最早的铁桥 18、19世纪西方世界处于财富迅速积累、生产力迅 速增长的时期。
十五世纪英法百年战争 建立绝对君权的民族国家
开启文雅时代
在意大利的影响下,开始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一改中世纪 的粗野彪悍
建立法兰西学院
1671年建立建筑学院
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1655)舞蹈学院 (1661) 科学院(1666) 音乐学院(1669)
巴洛克风格
第一个为巴洛克恢复名誉的是沃尔夫林
复古思潮时期→对新建筑的探索→四大师→ 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反思→后现代
近现代历史分期
线索2(1789至今) 新的建筑语言的探索(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现代建筑语言的形成(20世纪初——二战后) 现代建筑语言的演变(二战后40——70年代) 当代建筑的发展(70年代至今)
以英国为例:
1810年 1830年 1857年 钢铁产量: 1740年 1788年 1802年 1830年 人口:曼彻斯特 1720年 1744年 1801年 1841年 煤产量: 600万吨 2500万吨 11500万吨 1万7千吨 6万8千吨 17万吨 67万8千吨 8000人 4万1千人 10万2千人 35万3千人
“新协和村”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19世纪末
霍华德
《明日的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 现代英国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母城为核心,子城(卫星城)围绕母城发展 同心圆 花园→公建→公园→“水晶宫”→居住区→工厂、仓库、市 场、煤场、木材厂等→农业用地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三、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传统城市不能适应 资本的迅速堆积
第四节
*巴黎市中心改建 “新协和村”
面对城市矛盾提出 的探索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型城市” *美国方格形城市
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 的探索
18世纪工业革命出现了大机器生产后,引起了城市结构 的根本变化,工业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时期那种以家庭 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
欧洲文明的远祖
上古欧洲文明的发展
埃及 两河流域
(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
欧洲建筑特征的形成 石
(石建筑)
↓内海交通 克里特岛的桥梁作用 爱琴文化 ↓ 希腊文化 欧洲本土最古的文化
柱式 拱券
↓
罗马文化 上古最后一个文化
(中古文化的宗师 )
(柱式建筑)
(拱券结构)
转变:上古时期—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 — 西欧部分
政教分离 权力多元化 三个阶段
战乱时期 5-9
罗曼时期 9-12
天主教的中心
经济停滞,文化消逝,权力纷争
庄园经济,经济文化开始复苏 教皇 国王 封建领主 哥特时期 12-14 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形成 教皇 国王 市民 重要事件:法,意,德的形成 十字军东侵
基督教建筑
地下墓穴时期(1-3世纪) 早期基督教建筑时期(4-9世纪)→ 拜占廷时期(5-15世纪)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加速了织布的过程;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可同时带动16-18枚纱锭; 1769年钟表匠阿尔克莱特制成了水力纺纱机;
第一节 西方社会状况
1769年瓦特获得蒸汽机的专利;
1771年阿尔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纺纱厂——英国第一
家工厂;
179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缪尔”纺纱机,可以同时带
1870年意大利才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法国的历史
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
人文主义
建筑学与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的关系
建筑学与几何的关系
方和圆的体系
简单几何形
“维特鲁维人”之像 达· 芬奇